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i=r
当代大学生富有个性、独立性强、个人意识强、个人素质与能力强,是朝气蓬勃的一代年轻人,同时由于时代的变革,当代大学生身上缺少了责任心、吃苦耐劳意识、较为自我,由此导致他们缺少团队精神、不善于沟通、不懂得合作。
而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单独一个人已经很难获得较大的成功,如果不懂得合作,无法利用团队的力量战胜困难,挑战个人极限,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因此,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合作精神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值得探索与研究。
2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指团队配合意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实现团队目标、自我认同团队角色、处理团队关系、合作完成团队运作过程。
大学生的团队是指拥有不同性格特征、优点、缺点、能力的多名同学的组合,所有团队成员都致力于共同的目的、工作目标、相互负责,并通过沟通与协作进行团队决策,组成一个虚拟集体最终实现团队的共同目的。
应该说,团队意识是
种主动性的意识,它需要团队成员把自己融入团队中进行整体的思考,要求个体要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善于沟通、懂得协作,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的力量,使团队力量大于成员的个人力量总和,实现个体无法单独完成的团队任务。
相对于理想的团队合作,当代大学生身上缺少了团队合作的一些基本要素,他们不善于沟通、无法从团队大局着想、看重个人一时的利益得失。
有些人过于强势,对自己个人能力过分自信,看不到其他人的优点,在团队中多人意见无法妥善协调,致使团队目标完成困难重重。
而另外少部分人,又没有自主意识,只懂得消极的服从他人命令,失败时候只知道抱
怨,团队执行过程中偷懒耍滑。
等等原因造成,当今的大学生团队意识淡薄、团队合作能力欠缺。
3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主要可以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自主意识、全局观念、与其他成员分享成果、宽容别人的错误、理解他人的困难几个角度。
1)培养沟通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沟通意识。
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团队目标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团队成员没有沟通能力,不善于表达自己个人意见,而又不认同其他成员的想法,导致许多成员无法尽心尽责的执行自己的任务,造成团队合作效果不理想。
培养沟通能力,主要是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尤其在团队决策的环节,制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允许每位成员都表达自己的主张,而在个人意见都表达之后,必然会出现若干想法存在冲突的情况,因为成员的目标
是一致的,只不过实现的途径不同,就一定存在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团队成员要学会通过沟通来找到这个平衡,不能引发恶性冲突,影响团队凝聚力。
2)培养主动意识
团队成员中存在若干性格的不同成员。
他们有的做事主动,有的做事消极。
在团队拥有共同目标并通过沟通制定了策略后,依然会发生执行不力的情况。
一些成员主动意识淡薄,执行的过程中得过且过,出了问题只要不是自身的原因就听之任之,这些行为必然会对团队成员的协作产生影响,导致团队目标完成的失败。
因此,应该在团队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培养成员的主动意识,让每位同学从团队整体目标出发,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事,关注所有其他成员的工作完成情况,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积极主动的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
3)学会宽容和理解
团队成员品行和性格都有所不同,为了团队合作的顺利进行,每个成员必须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
当其他成员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要给以理解和宽容,不能只知道责难和批评。
如果团队中出现喜欢指责他人的成员,集体要教育其改正这个缺点,实现团队成员的和谐与提高凝聚力。
宽容他人的错误,理解他人的失误必然对他人的内心起到积极的刺激作用,有助于每位成员在团队中长久的发挥自己的力量。
反之,对于其他成员失误的指责,不能对团队的发展带来任何利处,只能使团队失去凝聚力和打击大部分成员的积极性。
4)培养全局观念
在团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每位成员都必须具有全局观念。
做到大公无私的前提是懂得取舍。
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团队集体的利益受到伤害。
为此,必须做到每位成员都有全局观念。
全局观念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只有在多次团队合作,共同分享过团队的胜利果实,在团队中得到的集体的认同,并在团队中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体现后,每位成员才能最终对团队有认同,重视团队的集体荣誉,才能把团队集体利益放置于高于自身利益的位置。
5)懂得分享
在团队合作获得成功后,如何分配胜利果实也是非常关键环节。
很多临时团队,在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和谐,每位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都积极主动的发挥了自身的能力,但一到成果获取后,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出现团队决裂的事情不在少数。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必须要教会他们如何懂得分享,不能因功自傲,也不能妄自菲薄。
只有在合理非配胜利果实,每位成员的价值都得到应有回报后,团队凝聚力才能
不断成长,最后成长为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集体。
4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高校如何能够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对于高校的管理者是个考验。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进行。
1)营造气氛 团队合作能力是个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的能力, 不能 仅仅通过教条就可以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出来。
因此, 对 于高校来说, 首先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形成团队合作的气氛来。
高 校教师团队可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一个好的先例往往比过多的 说教更能起到作用, 高校教师中有若干科研和教学团队, 这些团 队从团队合作的角度来说也良莠不齐。
如果高校管理者对一些团 队合作良好的教学科研团队进行宣传,学生可以从中体味出许 多,进而带动学生也能够组建高效的团队,获得成绩。
新组建的 团队获得成绩后进而可以刺激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益
处, 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从而通过锻炼得到合作能力的提升。
2)创作机
会 在大学生的学校生活中, 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尽量创造各种条 件, 给予大学生团队合作的机会。
比如:第一,开设各种团队竞 赛。
鼓励大学生们以团队的形式参加竞赛, 并通过艰苦的团队合
作, 共同完成任务,最终获得成绩。
第二,毕业设计以团队合作 的形式完成。
高校的毕业设计普遍具有任务量少,难度低,适合 一人独自完成的特点。
高校可以转变这种传统, 设计一些需要团 队协作才能够完成的大型课题, 给予学生一个能力互补、 勾通协 作的机会。
第三,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组织。
高校的大学生组织包 含的种类多种多样, 但无论如何都有一个团队的共同目标, 需要
他们成员间的通力合作才能够让组织发展壮大。
因此,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社团建设热情,鼓励他们多参与社团活动,得到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
3)积极干预与指导
无论是任何形式的团队,都有其成功的一面和失败的一面,为了能够让成功的经验得到推广,失败的经验得到借鉴,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的给予各种表扬与善意的批评。
高校的管理者对
于大学生团队要做到积极的干预和指导。
不但要积极的刺激和促进发展良好的团队,也不能对发展不良的团队听之
可以采任之。
取集体辅导、开放式讲座、指派专业指导教师的各种形式参与到学生的团队建设中。
5小结
总之,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团队合作能力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是社会对新时代大学生提出的能力素质要求。
高校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适应时代、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当然,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必须制定适合的政策与策略,来逐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