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务系统列车平稳操纵资料

机务系统列车平稳操纵资料

列车牵引作为铁路对外经营的一个窗口,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铁路的声誉和效益,搞好列车的平稳操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搞好列车操纵工作,是铁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关系到铁路运输在国际运输市场的地位和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

二是平稳操纵可以减少断钩事故的发生,防止因操纵不当而伤害到旅客的生命安全,使列车的通过能力得以提高。

三是平稳操纵工作是铁路机务系统在服务质量上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反映机务系统的管理水平、职工素质、机车质量等总体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旅客列车的平稳启动列车启动平稳操纵包括手柄的使用和制动机的使用。

1.站内上坡道的车站起车手柄要适当高一点,提手柄同时撒砂,但电动机电流最好不超过500A。

道岔处保持电流平稳,机车越过道岔之后,迅速提手柄增加柴油机转数,提高电动机功率,加速。

2.站内平道出站方向上坡的车站起车早停车,充分利用地形,预留启动加速距离,使列车在站内就达到一定速度有利于出站爬坡。

3.出站方向下坡道的车站起车尽量靠前停,起车后可减少整列过岔出站时间,充分利用出站后的下坡达到技术速度,省油节电。

4.坡道起车是个难点如果列车被迫停在坡度较大的上坡道,停车前要尽量选择停车位置,适当撒砂。

停车前单阀单制不小于200kPa,使车钩压缩,再使自阀减压不小于100kPa。

当有开车条件时,先提主手柄、电动机电流达到400A左右,先使自阀缓解,再缓解单阀同时迅速提主手柄提高牵引电动机电流,适当撒砂,电动机不超过最大瞬间电流即可。

二、旅客列车途中的平稳运行1.机车车辆是通过车钩及缓冲装置机械连接成的组合体缓冲装置为弹性元件,通过拉伸或压缩吸收列车的纵向冲击振动。

当机车车辆间的拉伸或压缩变化较小时,被缓冲装置完全吸收,列车不会有明显冲动。

当列车纵向冲击振动过大,机车车辆间的拉伸或压缩变化超过了缓冲装置的容量时,列车就会产生明显的冲动。

因此,消除列车有害冲动,实现平稳操纵的要点在于,尽量减小车钩的伸缩变化,通过合理操纵使列车的车钩全部拉伸或全部压缩,当车钩由压缩状态过渡到拉伸状态,或由拉伸状态过渡到压缩状态时,要缓和平稳。

当列车施行常用制动时,可以通过增大或减小机车制动力,使车钩压缩或伸张,抑制其伸缩变化,减小机车车辆的制动压力差及制动先后时差,实现平稳操纵。

无论增大还是减小机车制动力,都应根据当时的运行速度、线路纵断面、列车编组、列车制动力等具体情况,该增则增,该减则减,而且增减要适时、按比例、循序渐进,不能突然增减,否则适得其反。

列车行驶处于鱼背形、锅底形线路上施行制动或缓解时,受线路纵断面的影响,会使列车中的车钩伸张与压缩状态的转化加剧,当车辆与车辆之间的拉伸或压缩能量超过缓冲装置的容量时,就会导致冲动。

列车行驶在曲线上施行制动与缓解,由于列车随曲线而弯曲,影响了制动波速和缓解波速,扩大了列车前后部车辆的制动与缓解时差,也使冲动增加。

所以,施行制动或缓解尽量避免在鱼背形、锅底形及曲线上进行。

2.列车运行中产生冲动的原因及操纵办法旅客列车在运行阶段发生冲动的原因有空转、功率变换频繁及其他原因。

(1)旅客列车在上坡道运行时,应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以较高的速度闯坡。

爬坡时,多施行预防撒砂,防止空转发生,持续电流不得超过允许值,待全列车全部进入下坡道时再回手柄。

(2)旅客列车在平道上运行时,因将列车速度提高至所需速度时,要适当调整机车牵引力,主手柄提高或降低操作不要过快,以避免列车发生冲动。

(3)旅客列车在起伏坡道上运行时,可利用机车的牵引力调整列车运行速度,使车钩呈现伸张状态通过变坡处。

在旅客列车运行中,发现列车压力表表针急剧下降、摆动,应迅速停止向列车管道冲风,解除机车牵引力,及时采取停车措施。

停车后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确认列车管道通风状态良好后,方可重新启动机车。

防止空转,稳态启动。

在平道与小坡道启动时,因为列车平均启动阻力小,启动比较容易,拉钩启动(特别是慢启动)时,列车接近稳态运行,车钩受力不会超过机车的启动牵引力,待列车缓解后就可以徐徐加力启动。

三、旅客列车进站停车1.旅客列车进站停车一段制动法一段制动法是指一次制动(包括1~2次的追加减压)使列车平稳,准确稳妥停车的操作方法。

采用一段制动法进站停车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列车速度、制动力及线路纵断面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制动时机。

初次减压量掌握在50~80kPa范围内,不可过大;在自阀手柄移至制动区某一减压位置的同时(上坡道自阀制动前),将单阀手柄推至缓解位约1s左右(根据减压量大小及工作风缸降压速度掌握),利用适当降低工作风缸压力的方法延迟机车制动缸升压,以消除机车制动快而引起的列车纵向压缩冲动,但机车制动缸压力不得低于50kPa。

(2)准确掌握追加减压时机和追加减压量,根据列车降速情况和停车目标距离适时适量地追加减压,是实现稳准对标停车的重要环节。

第一次追加减压应在初次减压排气结束6s 后进行,第二次追加减压,时隔时间也应在3s以上。

追加减压次数一般不宜超过2次,每次追加减压量以20kPa左右为宜,但最后一次追加减压最好掌握在20kPa以内。

追加减压后,应将单阀手柄再次瞬间推向缓解位(约半秒),使追加减压后的机车制动缸压力在原有压力的基础上增加20~30kPa。

(3)制动保压停车时,须注意机车制动力与列车制动力的合理匹配(按列车制动力强弱掌握),减小和避免列车冲动。

增加机车制动力时,机车制动缸压力波动应在30kPa以内,并不得连续进行,机车制动缸压力不得低于50kPa。

2.旅客列车进站停车两段制动法旅客列车进入车站侧线或限速线路停车时,当进站速度将超过道岔限速时,为确保行车安全,应在进站前施行一次调速制动,待速度降至规定要求时,于道岔前方施行缓解,进站后再施行制动停车,即两段制动法。

采用两段制动法进站停车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1)第一段调速制动应根据列车速度、列车制动力找准时机,初次减压量掌握在50~80kPa范围内,追加减压不超过一次,累计减压量应控制在100kPa以内,防止减压量过大,或因列车编组辆数过多,而造成第二段制动前副风缸不能充足气,而引起列车冲动、超标及列车速度过低造成晚点。

(2)第二段制动时,必须待全列车充足气后再进行(列车管道与副风缸达到规定压力)。

如果第一段制动时间较长,应考虑闸瓦已热,制动力降低的因素,在留有适当追加减压量的前提下,要适当提前减压,仍将减压量控制在50~80kPa范围内,然后根据列车降速情况及停车标距离,适当地追加减压。

第一次追加减压时,追加减压量可按(20±10)kPa掌握;第二次追加减压时,减压量则不应超过20kPa,每次追加减压时均须有适当时间间隔,并及时用单阀消减机车制动力,以避免引起冲动。

综上所述,机车操纵是机车乘务员的一项综合技能,也是机车乘务员一次出乘作业过程标准化程序的主要内容。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乘务员,要有过硬的操纵本领,才能使列车在线路上安全、顺利地运行电力机车平稳操纵一、HXD3机车平稳操纵方法1.列车在站起车时的平稳操纵方法(1)始发站及中途站试风后的起车方法因列车在始发站及中途站试风后,由于站场线路纵断面的不同,车辆车钩将出现拉伸或压缩的情况,因此在试风完毕列车保压待发前,应先将机车小闸缓解(需侧压小闸手把进行缓解)使机车与机后第一位车辆车钩处于拉伸状态,而后再将小闸置于全制位。

待发车后,司机先提手柄至“1位”,待牵引力上升并稳定后,司机缓慢下拉小闸(注意在小闸200~100千帕时稍作停留),直至机车小闸缓解完毕,待机车与机后第一位车钩拉直后,再缓解大闸,而后运行3~5米后,待全列车钩处于拉伸状态时,再根据限速情况提手柄加速。

(2)中间站停车后再开车时的起车方法中间站停车后也可采取上述第一项起车方法起动列车,但由于上述第一项操纵方法较为复杂,易造成列车起车晚点,因此建议采取以下方法起车。

中间站停车后,司机在检查走行部完毕列车发前,将小闸置于全制位,待列车发车后,司机先提手柄至“1位”,待牵引力上升并稳定后,缓解大闸,待列车管充风至550千帕以上时,司机缓慢下拉小闸(注意在小闸200-100千帕时稍作停留),则列车可实现平稳起动。

2.列车加速时的平稳操纵方法由于HXD机车牵引力较大,列车在起动时极易出现牵引力波动的情况,从而使列车起动时出现前后耸动的情况,造成列车不平稳。

因此在列车起动后的低速加速阶段,司机手柄给定级位应掌握在大于实际速度1位左右,如:列车速度为8km/h时,手柄级位维持在1.8~2.0之间,同时在列车速度不断升高的同时,逐提高手柄级位,此时为防止机车力波动造成列车前后耸动的情况,司机应持续撒砂。

3.列车贯通实验时的平稳操纵方法由于进行列车贯通实验时,乘务员多采取带流制动的方法,但和谐机车牵引力较大,列车在进行贯通实验实施列车制动后,列车降速较为缓慢,而乘务员采取回手柄降低牵引力的情况,此时由于回手柄时机或方法掌握不好,极易出现列车冲动,因此应在进行贯通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因贯通试验时司机需操纵的环节较多,建议由二位司机(学习司机)进行车机联控。

其次,司机进行贯通试验,在大闸减压前,需保证手柄级位高于列车当时速度,但手柄级位不宜太高,大于速度0.5级即可,并保证牵引力稳定。

第三,司机实施列车制动后,及时缓解小闸,待列车制动排风完毕,车辆制动上闸后,将手柄级位稍回至缓解速度稍高的级位,高于缓解速度0.2级即可,待列车速度下降至缓解速度,机车牵引上升并稳定后,再缓解大闸。

举例说明:列车速度40km/h,手柄级位在4.1-4.5级之间,实施列车制动并车辆上闸后,将手柄回至3.5级,待速度下降至35km/h以下且牵引力输出稳定后,再缓解列车制动。

第四,根据线路纵断面的不同,如在线路坡度较大的上坡道,司机可不回手柄,待列车速度下降后,直接缓解大闸即可,避免发生机车牵引力消失后,机车后座的情况,从而造成列车不平稳。

4.机车过分相时的平稳操纵方法由于目前HXD3与HXD3C机车在回手柄时,牵引力下降的速度并不相同,因此在过分相时操纵应注意:(1)HXD3型机车司机回手柄时,应将手柄回到稍低于列车速度,待牵引力消失后,再将手柄回至“1”位,稍停后再回至零位,不要直接回到“1”位,更不能直接回0位,避免列车冲动。

在机车通过分相合闸且辅助变流器起动后,司机将手柄提示“1”位,观察原边电流上升后,再提手柄,这样可避免初次提手柄无牵引力输出,从而造成二次回手柄再提的情况。

(2)HXD3C型机车由于HXD3C型机车牵引力的下降较为平缓,司机在过分相前回手柄时,可直接将手柄回至“1”位,待牵引力消失后,再回至“0”位断电,如列车处于上坡道时,也可采取上述第一项HXD3型机车回手柄的方法,避免列车发生冲动。

(3)通过分相后,无论HXD3、HXD3C型机车根据列车当时速度,给定手柄级位:①如列车处于上坡道或平道时,为防止手柄给定级位高于列车速度造成机车前冲列车冲动的情况,因此手柄级位要与列车速度相等或稍低0.1级,例如:列车速度110km/h,则手柄给至10.9或11.0级,待列车速度自然下降、机车牵引力输出上升并稳定后,再将手柄给至固定级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