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常生活中极容易用错的成语

日常生活中极容易用错的成语

日常生活中极容易用错的成语高考试题中曾考过的“万人空巷”“首当其冲”“炙手可热”“莘莘学子”“差强人意”等成语,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

对成语的使用,由于很多时候人们已习非成是,这就给正确判断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下面梳理出在日常生活中极容易用错的成语40例,供大家复习。

同时,大家中依此思路,注意这类成语的用法,以不断强化积累。

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常误用为贬指。

12、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23、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与“景物”无关。

24、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

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

另有“举案齐眉”。

26、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

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8、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易理解相反。

29、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

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0、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32、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

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33、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34、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

易误指吞吞吐吐。

35、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6、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

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37、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38、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39、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

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40、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

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常见“不”字成语运用错误1. 不名一文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国家财产,他们的人格可以说是不名一文。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值一文”,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指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

2. 不以为然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当一回事”,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含轻视意味)。

然:对。

3. 不刊之论我们这个社会在大力弘扬一种健康、积极的道德风气,对公然挑战基本道德准则的不刊之论要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刊物不登的言论或文章,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指不能更改的言论,是个褒义词。

刊:消除、刊正。

4. 不可理喻似乎有一种不可理喻的力量,将我一分为二,又将我合二为一。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可思议”,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没法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固执、愚昧。

5. 不足为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值得训斥、责备,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不能当做典范和法则。

训:典范、法则。

6. 不忍卒读这套书选题虽佳,但编辑水平却甚差,有几本简直有些不忍卒读。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读物没看头,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忍心读完。

7. 不情之请有的人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这种不情之请决不答应。

此成语常被用错对象,用于他人,如上例,其实它是个客套语,指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是不合情理的要求。

8. 文不加点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文章不打标点符号,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形容文章写得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9. 无所不为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此成语常被错误运用于褒扬的语境,如上例,其实它是个贬义词。

其含义为什么事都敢干。

10. 罪不容诛法庭认为,张师傅因防卫过当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虽然有罪但不应该杀,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11. 情不自禁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多年不写东西了。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不由自主,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情绪激动,控制不住自己。

例中爷爷的手抖动,与情绪无关。

12. 忍俊不禁看着赵本山幽默夸张的小品表演,台下观众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作为“笑”的状语运用,构成状语与中心词意义重复,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就是忍不住发笑。

13. 不可收拾自从出版了《决战》这部长篇小说,他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连续创作了几部历史题材的小说。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用来替代“一发而不可收”,如上例。

在“一发而不可收”之后加一“拾”字,便变褒为贬。

“不可收拾”的含义为无法整顿,不可救药,也形容感情或行动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境地。

解释: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

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

示例:他心中恶念越积越重,终有一日堤防溃决,~,只有盼他善念滋长,恶念渐消,方能入于证道之境。

★金庸《神雕侠侣》第三十回,绝对指坏事贬义词。

而“一发而不可收”不见得坏。

14. 不胫而走几天中,小区里的便民箱、井盖板接连被盗,名花名草不胫而走,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用于东西突然不见的语境,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是比喻不用宣传,就迅速传播,多用于消息传播得快。

例中的“不胫而走”应换成“不翼而飞”,“不翼而飞”才是比喻东西突然不见的成语。

15. 良莠不齐由于招生比例扩大,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教师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

此成语常被用错范围,表现人的成绩好坏不一、水平高低不一、能力大小不一等,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好苗和野草混杂在一起,比喻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主要指人的品质。

例句中的“良莠不齐”应换成“参差不齐”,“参差不齐”指一般属性不整齐。

16. 不绝如缕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非凡。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络绎不绝”,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原是比喻形势危急得像即将断绝的一根细线那样,后来也比喻技艺或其他方面的继承人稀少。

如:在外国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一些古老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真可谓不绝如缕。

还比喻声音的细微。

17. 细大不捐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什么东西都不肯捐献,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指大小轻重兼收并蓄。

捐:舍弃。

18. 乐不思蜀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泛用于任何乐的语境,其实它的含义是指乐而忘返,是个贬义词。

19. 卓尔不群他性格孤僻内向,成天寡言少语的,而且也从不与同学来往,卓尔不群。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带有贬义的“与众不同”、“不合群”,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形容人德才超群,是褒义词。

20. 毫发不爽“9·11”恐怖事件后的一段时间里,不安全感充斥了美国街头,人人毫发不爽。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理解为与人体的“毫发”有关系,形容人紧张害怕得毛发竖立,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爽:差错。

21. 裹足不前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不断发展的,绝不会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裹足不前。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理解为“停滞不前”,如上例。

其实它的含义是指自己有所顾虑,不敢向前。

例中并无顾虑之意。

22. 乐此不疲“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

”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此成语常被用错范围,用于形容人的感觉,如上例,其实它是用于行动的。

它的含义为因酷爱于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23. 大言不惭不知为什么,如果求人帮助做别的事,我一定不好意思,而求别人帮忙看孩子,却张口而来,大言不惭。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泛用于所有不觉得难为情的语境,其实它的含义是指说大话而不觉得难为情。

例中的语境只有不觉得难为情的意思,没有说大话的意思。

24. 格格不入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修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理解为互不相同,不能结合,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抵触不合,而不相同并不一定抵触。

25. 果不其然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此成语常被错误理解为结果不是这样,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果然如此,强调不出所料。

26. 不速之客他父亲80大寿之日,他邀请了许多客人,直到晚上8时,客人才陆续到齐,他不无埋怨地说:“等你们这些不速之客可真难啊!”此成语常被错误地理解为缓慢而来的客人,如上例,其实它的含义为不请自来的客人。

27. 敬谢不敏2004年元月初,香港及广东专家最新的检测结果提示人类,SARS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果子狸,一时间,连好食野味的广东人都对果子狸敬谢不敏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