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
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化典籍、礼乐制度。
其二,
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
对称。
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以及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
改变,并由此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简而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
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2、广义文化:广义的“文化” ,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
自然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地独特生存
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包括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
化层。
狭义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有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
被称作‚小文化‛。
3、中国文化:中华名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
4、农耕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者的生产为了维持
自身生存的需要,以氏族、庄园、家庭等最小的
经济单位的物质生产生活需求,它是与商品经济
相对立的一种经济模式。
5血缘宗法制度: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前提,以经济利益和政治需要为
基础,将同一宗族的人联结成一个受宗主绝对统治
的共同体的一套制度。
“宗”的构造像在屋宇下设
神主来祭祀,其原始意义是祖庙。
6、图腾:由于在原始思维中,类比和联想是主要方法,原始人一般
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有一种特
殊的亲密联系,并以之作为氏族崇拜的对象,这就是‚图腾‛。
7、中华名族:中华是合称,中华名族是汉族为主体生活在中华大地
上所有民族及海外华人的合称。
8、禅让制:最高统治者将国家权力和财产无私地让给贤能的人,是
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9、世袭制:最高统治者将国家权力和财产等自私地占有,并按照血
统关系世代传承。
10、敬敷五教:指负责对人民进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
种伦理道德的教育。
11、国子监:具有双重性质,既是教育管理机关又是大学。
下设国
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等。
12、中庸:为人处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13、书院:原为藏书、校书之地,或私人治学、隐居之地。
宋代
书院将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成为著名学
者授徒讲学、培训人才的地方。
14、传统美德:是指在自觉的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
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
在现代人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目。
二、问答题
1、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答: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好与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2、夏朝的文化特点?
答:具有以下特征: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度到青铜器、生产已有相当发展、私有制确立、中华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起来。
3、儒家学派的文化?
答: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学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4、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特征?
答:‚中国‛是有城可守,墟市可利,田土可耕,赋税可纳,婚姻士进可荣的地区;游牧民族则无城,无地,不知礼仪,迁徙无定,以游牧为主,全民善骑战,极其骁勇镖悍,逐水草而居。
5、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有哪些?
答: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循序渐进、由博返约、长善救失、教学相长、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6、西周王朝总结夏商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的思想?
答: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7、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崇德利用、天人协调。
二、注
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
的价值观。
即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
8、法家思想?
答:发家理论是: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因此,法令宜严不宜宽。
法家学说的思想方法是一种‚矛盾不可和而解‛的专讲对立的极端辩证法,故主张严刑峻法,在文化政策上‚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9、中国古代地形地貌?
答;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海、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土地65%。
地势西高东低,落差悬殊。
地势由西向东层层下降,形成地形上的三级台阶,习惯称为‚世界屋脊‛。
10、迄今中国古代地形发生的变化?
答:湖泊发育与消亡、水道与水系发生变迁、海陆变迁、黄土高原发生的变迁、沙漠发生的变迁。
11、中国古代宗教包括哪些?
答:中国古代宗教包括甚广从远古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夏、商、周时期的天帝崇拜、祖先崇拜;从长时期以来存在于民间的尊天、祭祖、拜鬼神,到汉魏以后广为流传的佛道二教,凡此均属于中国古代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