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要应对新挑战
会制度,畅通学生意见表达渠道,保障学生知情权 和权益申诉权,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四)高教投资体制改革
2. 提高教学质量及改善生活条件的诉求增加
● 保证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和生活环境
● 加强科学管理和规范办学,保证教学质量和正常教学秩序
及时消除失稳苗头,避免群体性公共事件的发生
3. 状告学校法人案例增多,校方败诉率较高
一. 人才培养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1. 事业长足发展,改革成就显著(1998-2012年)
(1)规模急剧扩大
高校招生数 :↑5 倍多, 在校学生数:↑5 倍多 普通高校数: ↑1 倍多, 专任教师数:↑2 倍多 毛入学率: > 30%, 高考录取率: > 75%
(2)效益显著提高
★ 把握人才市场需求,加强系统设计
二.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五)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 探索多样化、个性化教学
●
注重探究式学习
PBL、Seminar、capstone experience 、Case Study 等
● 改革第一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式、研讨式、自主式学习
● 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
(MOOC、翻转课堂、微课程)
一. 人才培养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四)高教投资体制改革
● 大学生缴费上学
构建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学校多种渠道筹集办学资金 ★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趋势的成本分担机制
1. 受教育者 → 教育消费者
● 关注教育收益率,维权意识、民主诉求意识增强 ● 重视学生权益诉求,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学生
(6)大学功能充分发挥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知识转移(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2. 主要矛盾转化,发展方式转变
(1)主要矛盾
社会公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迫切需求 与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
● 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质量,长期积累、厚积薄发
硬件、软件建设,师资队伍,传统、文化、校风学风、办学特色
★ 变革教学观念
学生主体(学为主)、师生互动
二.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六)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
完善教学评价、专业评价制度
内部、外部(政府、第三方、国际)
●
质量标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反馈与改进
制度建设、管理机制
●
借鉴国际经验
资源使用效率、学生学习效果 内部保障体系的有效性
★ 自主发展、自我约束
● 对学生诉求反应不敏锐、改进不及时、工作不到位
● 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中的某些条款与上位法律法规相冲突
反思学生管理机制,系统梳理和修订相关政策文件, (学籍管理、学历学位授予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保持与有关法律法规的“自恰性”,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一. 人才培养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留学生数量大幅增加,教师国际流动明显加速
● 专业结构调整:科学的学科专业体系 ●
专业准入、调整和和退出机制
● 专业内涵更新,专业方向调整
★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市场、就业
二.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
平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拓宽学科专业基础与加强职业能力训练
● 打破专业壁垒,加强跨学科/专业教育
● 矛盾凸显、下移(非理性竞争)
办班热、辅导热、择校风、条子生、高考移民、考试舞弊
● 热点问题:质量、公平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2)发展方式
● 重大现实问题与时代任务:
如何不断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高质量) 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公平) 如何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推进国际化) ★ 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发展 ↓ 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 自主权扩大,质量建设主体地位强化,内涵发展任务繁重 改革步入“深水区”,媒体和公众问责重点指向高等学校 关键: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
(科研项目、经费、成果 → 课程、教材、实验、特色专业)
●
二.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八)营造优良育人氛围
●
大学文化: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
积淀、人文品格和价值理念(大学的灵魂)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 内化于大学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和学术品位
外显于大学的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物质条件
二.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七)科学研究要反哺教学
●
●
高校的科研活动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呈正效循环
本科生早期参加科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加教授研究团队;设立本科生研究基金;校企合作
●
坚持教学科研相长,以科研促进教学
● ●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拓展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重视教学研究
学科/课程教学论、教学法
注重大学文化建设 —— 基础
●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保障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blzhong@
高校人才培养要 应对新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 钟秉林
2013 年 11月 10 日 徐州 blzhong@
●
讲什么
一. 人才培养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二.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校人才培养要应对新挑战 一. 人才培养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 (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四)高教投资体制改革 (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 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
● 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境外举办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或机
构,促进中国教学资源的国际流动
高校人才培养要应对新挑战
二.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 (二)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 (三)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四)重视能力和素质养成 (五)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六)科学研究要反哺教学 (七)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八)营造优良育人氛围
优化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前瞻性和系统性;协同创新
4. 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发生改变
知识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知识传递方式由单向转向 互动,大学知识权威遭到威胁,教育实际效能受到质疑
教师角色转变:传授者、组织者 → 学习伙伴(学习共同体) 冲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教室布局 探索: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第一课堂的改革 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
二.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
● 精英型、学术型、复合型、外向型
应用型、实用型、高技术型、高技能型
● 遵循教育教学、人才成长规律
●
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选择权、个性特长发挥
★ 探索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
● 专业设置:科学、规范(宽窄相宜)
● 通过党建、思政工作、导师制、寄宿制等方式,在
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对学生施加 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创新型人才的养成提供良好环 境和氛围
二. 人才培养是质量建设的核心
★ 坚持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
教育思想观念更新 —— 先导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核心
●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关键
2012年:出国留学人员:近40万 来华留学人员:近33万(200个国家和地区)
●
教学资源的跨国流动和传播势头迅猛
2012年底,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 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32个、办学机构43个
● 国际化课程、教材和课件以及教学方式的跨国流动和共享
高等教育理念、管理模式的跨国传播和融合
(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
拓展办学视野,促进人员、资源双向流动
● 重视培养国际化人才或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 借鉴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国外优
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方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鼓励学生和教师通过联合培养、合作研究、讲学游学、
参加国际会议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调整:内部学术治理结构,学科专业结构 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
2. 信息量飞速增长,知识更新和成果转化周期缩短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调整人才培养规格,改革课程体系
和教学内容,重视大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 力的培养
(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3. 一些学科和技术领域孕育重大突破
网络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工程、海洋工程
校均学生规模 :↑ 近2倍, 生师比:↑近 1 倍
(3)经费平稳增加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012年:4%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4)结构不断优化
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高等学校层次类型结构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层次类型结构
(5)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人才培养体制 招生和就业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
2. 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
● 大学改革滞后,培养模式落后 ● 就业形势严峻(系统工程) “十五”1090万;“十一五”2700万; “十二五”预计3600万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611 631
1998年以来,我国 普通高校毕业生数 增加 近7倍
498 413 212 280
547
338
87
90
145 106 11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