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析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体系
和教师职能等方面阐述了如何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
的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标签:创新型人才;应试教育;创新性教学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转变。面对世界新形势的严
峻挑战,只有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在世界之林中站
稳脚跟。这就对现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培养创新
型人才成了教育领域的持续热点课题。
钱学森曾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
能够按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
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在“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方面特别强调
要“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
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因此如何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对高等院校的
教学管理模式、学生的评价体系和教师的职能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1 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及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创新型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创造性地解
决问题和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应该具有下列特质:(1)具有高度的
敏感性、洞察力和超强的求知欲、自学能力;(2)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
识,并且具有广泛的知识面,思维活跃于多个领域;(3)具备超强的能力和团队
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体魄。
1.2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2.1 应试教育束缚创新思维的形成
目前高校大部分的学科培养,在应用阶段仍然属于“纸上谈兵”。导致学生单
纯的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机械化的记忆知识点,继续沿袭中学的应试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遏制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质疑和批评,使得创新型人才难以脱颖
而出。
1.2.2 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个性的培养,缺乏以人为本、民主化、开放式的教
育理念
高等教育内容与形式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建设的要求,缺乏对学生的吸引
力,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导致学生虽然满腹经纶但是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
难以恭维。
2 创新高校教育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2.1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2.1.1 教学方式——由传统教学向发散性教学方式转变
根据美国教学创新性思维研究专家帕内斯提出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
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应该是“以创造性问题解决为核心和目的”的教
学。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发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养成
从多个不同角度、方向或不同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对某一问题进行重组、
辐射和再创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培养打破常规、好奇求变、
独立思考的“异想天开”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独立思考、发现并
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2.1.2 教学手段——采用研讨式教学为主的手段
在研讨式教学中,师生通过共同研究、讨论来解决各种理论或实践问题。(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质疑出发,采用新视野去审视问题,
让每个同学充分展示其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论,
聆听他人的研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这种观摩、学习、借鉴的创造性学习过
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在课外实践中,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科技创新和发明活动,巩固、深
化课堂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高等院校应该为学生提高更多参与科研的机
会,让学生有机会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进行研究和创新活动。因此,高校应增
加大学生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
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3 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保障,新型的评价体系应
该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为主要内容。
国外大学所采用的考试的指导性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其强调社会实践与书本
知识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的独立能力和
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为此,在我们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考试是为培养创新
型优秀人才的目的服务的。为此考试形式的科学化、多样化是必不可少的。考试
方式要灵活多变,知识和理论的检测与能力和创新因素的检测相结合,应该加强
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评
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合考察
学生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独立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因素,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
2.2 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师职能,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
创新型的教学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
的创新型学生。
(1)为了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不仅要做好
学生的专业导师而且要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从而培养出既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具备成熟心理,能冷静面对困难和诱惑,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2)高校教师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让学
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
(3)高校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更要善于传授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善
于观察,勤于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团队的合
作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应该优化和完善教师的评价体系,来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对创新型人才
的培养工作中去。把评优、晋升、薪酬和科研资金配置等与开展“创新教育”相结
合,让他们的辛勤耕耘有所回报,从而激励教师能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去开拓
和创新。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
课题,这个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问题,
高校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何为红.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10,(6).
[2]朱庆宝.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0,(5).
[3]涂铭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方法及路径(二)[J].西华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12,(11).
[4]田建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制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
[5]段雪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