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拆书笔记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时代早起的迁移活动二、人类旅行需要的出现和旅行活动的历史发展(一)旅行需要最初得以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二)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三)中国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四)欧洲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三、十九世纪之前的旅行发展的特点(一)在一个社会中,旅行活动的发展与该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在这一漫长的时期中,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
(三)在这一时期中,虽然也存在消遣性的旅行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一)生活环境的变化(二)工作性质的变化(三)阶级关系的变化(四)运输条件的变化二、旅游发展历史上的铁路时代(一)费用低(二)速度快(三)运力大(四)通达范围广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一)1841年的创举(二)1845年的商业性尝试(三)其他开创性工作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兴起一、现代旅游的概念二、“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一)世界人口的增加(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出现(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第四节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一、旧中国的旅游业二、新中国的旅游业(一)改革开放之前的情况(二)改革开放之后的情况1、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20世纪80年代中期)2、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7年)3、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2008年)4、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的全面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第一节旅游活动的界定一、对旅游的释义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游和逗留访问活动。
“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由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诸多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他们不会形成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谋生性的)赚钱活动。
(Tourism is the sum of the phenomena and relationships arising from the travel and stay of non-residents, in so far as they do not lead to permanent residence and are not connected with any earning activity.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二)异地性(三)暂时性(四)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三、旅游活动的要素(一)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二)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1、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2、旅游活动的客体:满足主体来访目的的旅游资源或旅游对象;3、旅游活动的中介体:帮助主体完成其旅游经历,为其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
四、“观光(活动)”、“旅行(活动)”与“旅游(活动)”的异同:观光旅游活动<消遣旅游活动<全部旅游活动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一、分类依据(一)在对旅游活动进行分类方面,并不存在绝对统一的划分依据或标准。
(二)对旅游活动进行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服务于特定研究工作的一种手段。
(三)常用的依据和标准:1、按旅游活动开展所设计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国际旅游、国内旅游);2、按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距离进行分类(远程旅游、短程旅游;3、按出游目的进行分类(消遣性旅游、事务性旅游);4、按活动形式进行分类(团体旅游、散客旅游);5、按所采用的旅行方式进行分类(航空旅游、铁路旅游);6、按主要的活动内容进行分类(观光旅游、民俗旅游)。
(四)世界旅游组织(WTO)给予经济分析的旅游活动分类:1、国际旅游(international tourism)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的合称。
2、入境旅游(inbound tourism)非该国居民来访该国的旅游活动。
3、出境旅游(outbound tourism)某一国家的居民去另一国家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internal tourism)某一国家居民和非该国居民在该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
5、国内旅游(domestic tourism)某一国家的居民在本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
6、国民旅游(national tourism)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的合称。
二、国际旅游(一)国际旅游的定义1、是指人们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某一国家的居民跨越本国边界,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其中又分为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
2、出境旅游对某一国家来说,本国居民跨越国界,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3、入境旅游对某一国家来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前来本国开展的旅游活动。
(二)国际旅游的进一步划分:1、停留过夜的国际旅游指入境旅游者在到访国家的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即在该国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国际旅游活动。
2、不过夜的国际一日游指入境旅游者在到访国家的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不在该国住宿设施中过夜,而当日离境的国际旅游活动。
三、国内旅游(一)国内旅游是指某一国家的居民在本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即某一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进行的旅游活动。
(二)在我国的旅游统计工作中,对于国内旅游人次的统计,都是将过夜旅游活动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活动全部包括在内。
(三)国内旅游的发展总是先于出国旅游(出境旅游)的发展,因为国内旅游活动的旅行距离一般都相对较短,因为旅途所需时间较少,旅游费用较低,很少存在文化和语言障碍,并且很少像出国旅游那样需要办理繁杂的旅行手续,等等。
(四)政府偏重于支持发展入境旅游的原因:1、面向国内市场发展旅游业相对比较容易,因而有关的工作通常可交由民间力量自己去进行,政府无需介入。
2、国内旅游业务不能为国家带来外汇收入,并且对于整个国家经济来说,国内旅游收入并不能形成外来的“经济注入(economic injection)”。
四、国际旅游活动与国内旅游活动的差别(一)地理范围不同(根本差异);(二)便利程度不同;(三)经济影响不同1。
1、在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方面,本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所带来的直接经济影响,只是表现为促进国内财富在本国境内不同地区间的重新分配,而不能直接带来本国财富总量的增加;2、国际旅游消费的发生,无论是出境旅游还是入境旅游,都意味着旅游者将其1假定不考虑这些资金对国内其他生产部门的刺激而带来的经济增长。
得自惯常居住国的收入,用于旅游接待国消费,从而会直接造成财富在不同国家间的转移。
3、对于旅游客源国来说,本国居民出境旅游期间的在外消费支出,会直接形成本国财富的“漏损”或外流。
4、对于旅游接待国来说,入境游客在该国停留期间的消费,则会形成一种外来的经济“注入”,从而能直接带来本国财富总量的增加。
旅游接待国还可将因此而获得的外汇收入用于弥补本国的国际收支逆差2。
第三节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一、普及性(参加人员范围的普及性)二、成长性(活动规模的成长性)三、地理集中性(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四、季节性(时间分布上的季节性)第四节旅游活动状况的基本测量指标一、旅游人数方面的指标(一)入境旅游人数(international arrivals)1、入境旅游者人数(international tourist arrivals)通常指给定时期内入境来访并停留过夜的国际旅游者人次数。
2、入境游客人数(international visitors arrivals)通常指给定时期内入境来访的国际游客人次数,其中既包括停留过夜的国际旅游者,也包括不过夜的国际一日游游客。
(二)出境旅游人数(outbound visitors)实为出境游客人数,指的是给定时期内本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人次数,其中既包括在境外停留过夜的出境旅游者,也包括不在境外过夜的一日游出境游客。
(三)国内旅游人数1、国内旅游者人数(domestic tourists)指给定时期内本国居民参加国内旅游活动并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国内旅游者人次数。
2、国内游客人数(domestic visitors)指给定时期内本国居民参加国内旅游活动的人次数,其中既包括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国内旅游者,也包括不过夜的国内一日游游客。
二、旅游收入(tourism receipts)通常是指在某一给定时期内(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直接实现的收入额。
旅游收入通常细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
(一)国内旅游收入(domestic tourism receipts)通常是指在给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国内某一特定地区因接待国内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直接实现的收入额。
(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domestic tourism receipts)通常是指在给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接待来访的入境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直接实现的收入额3。
三、旅游支出通常是指该国的出境旅游(外汇)支出,即在给定时期内(以年度计算),2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旅游政策都偏重于强调和鼓励发展本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业务。
3一个国家所实现的国际旅游收入中,不包括该国航空公司的国际客运业务收入。
该国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国外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开支总额4。
四、停留天数(length of stay)通常是指入境旅游者在某一旅游目的地访问期间的平均停留天数。
五、游客密度(tourist density)平均单位面积所接待的游客人数。
六、社会性标准(social criteria)(一)来访人数与当地居民人口数之间的比例;(二)来访旅游活动的人天数与当地居民过夜人天数之间的比例。
4一个国家的国际旅游支出中,一般也不包括国际往返交通的消费支出。
第三章旅游者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一、世界旅游组织的现行规范(1994)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消遣、商务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根据这一定义,凡从事符合上述条件之活动的人,皆可界定为旅游者,因为都应纳入旅游者的统计范畴。
在旅游统计中,游客可划分为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
无论是国际游客还是国内游客,在旅游统计中,都可进一步划分为(停留过夜的)“旅游者”和(不做过夜停留的)“一日游游客”。
二、我国的入境旅游统计口径(一)统计术语的现行解释及相关规定5:1、凡属于应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入境来访人员,一律称之为入境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