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6潜山油气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6潜山油气藏

海外河
新开
董家岗-沙岭
铁匠炉
潜山顶 沙三中顶 泥岩底
大湾
3、 潜山输导条件是潜山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
风化壳输导 断层输导
特殊性
烃源岩 渗透层
断层
潜山 内隔层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4、 内幕油气藏的形成需要有内幕隔层(从而形成圈闭)特殊性
隔层
泥质相对 体积含量
徐庄组 馒头组
泥质百分比含量30% 泥质百分比含量60% 泥质百分比含量17-98% 泥质百分比含量70%
0. 2 4 0. 4 0
0. 2 6 0. 4 4
0. 2 6 0. 2 7
0. 4 4 0. 4 2
0. 4 2
M z+ A r 0. 4 5
0. 3 1 E d Es
1+2
0. 3 2 E s3
0. 4 5
0. 4 4
0. 4 9
油藏
气藏
正断层
不整合面 0. 4 5 C 2 9甾烷 2 0 S / ( 2 0 S + 2 0 R )
• 潘钟祥(1982)从变质和年代两方面考虑,基岩为变质岩和火成 岩再加下古生代岩层(不管变质与否)。
华北地台基底:太古 宇阜平群、下元古界 五台群和滹沱群、中 元古界长城系
渤海湾盆地的基底 为双重基底:下古 生界+太古宇和上中 下元古界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下伏基岩地质图
渤海湾盆地主要潜山岩性和时代 潜山岩性的多样
2561 2761 2961 3161 3361 3561 3761 3961 4161 4361 4561 4761 4961 5161 5361 5561 5761 5961 6161 6361 6561
供油窗口成为评价潜山勘探潜力的重要参数
辽河中央潜山带“供油窗口”变化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任深2X
CR278
T3
Jxw
T4
Jxy+Chg
变质岩潜山暗色矿物成为隔层
斜长角闪岩
角闪石岩
黑云母斜 长片麻岩
黑云母斜 长片麻岩
黑云母斜 长片麻岩 闪长玢岩
兴古7井
变质岩不同岩性的抗压、抗剪强度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其裂缝发 育程度以及可形成储隔层的相对性。
太古宇变质岩岩石抗压和抗剪强度测试 构造应力下变质岩的储层发育序列
(据李军等,2006)
2、潜山的成因类型
➢ 包括两类 ➢ 一是在盆地沉积盖层沉积前就已经存在古地貌特 征的“古潜山” ➢ 二是在上覆盖层沉积前尚不存在,在盖层沉积期 间或沉积后,由于新的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动而 导致基岩突起而形成的“同沉积潜山”和“后成 潜山”
潜山的成因类型
渤海湾潜山成因分类(吴永平 ,2002)
• ①基底一词来自大地构造研究的地槽一地台学说。当地槽 转化为地台时,其各类沉积建造经历了相当强的变形和/或 变质。而与其上的地台型沉积建造构成明显的不同。前者 称为基底,后者称为盖层。因而盆地基底就是其下的变质 岩或结晶岩。古老地台上的盖层底部可有轻微变质,有时 出现基底和盖层间的过渡性的建造。
• ②在石油地质学中,当目标主要针对较年轻的盆地沉积(如 中、新生界)时,也可把盆地沉积之前较老的沉积岩(它们之 间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和构造的不吻合性)也称为基底,这 时可特称盆地具双重基底。
• 第三个基本条件是圈闭条件
– 基岩顶部风化壳型的圈闭条件,主要是依靠风化壳或上 覆非渗透性岩层作为盖层而形成圈闭;
– 潜山内幕圈闭条件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岩性变化或储层非 均质(裂缝发育程度不同)而形成岩性圈闭,也可以由于 内幕储盖层构造变形或变位形成构造圈闭。
潜山油藏形成条件的特殊性
1、 源储关系类型
辽河坳陷兴隆台潜山内幕油气藏
➢2008年,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潜山构造带南部的 文古3井,于4361m进入寒武系馒头组,在距潜山 顶100多米的府君山组的4467.13~4489m井段获日 产油302.64t,日产天然气94643m3,开辟了霸县 凹陷深潜山及潜山内幕勘探领域。
长3
长6
文古3
文古1
长6井寒武系凤山组潜山内幕油藏
兴隆台潜山 太古宇 变质岩
曹妃甸潜山 太古宇 变质岩
义和庄潜山 古生界
碳酸盐岩
渤海湾盆地典型潜山分布图
任丘潜山油田
饶阳北部Tg构造图
任丘油田
任4
马25
马69
马71 马15
任丘潜山是饶阳凹陷北部 中央隆起构造带上的一个大 型潜山构造。构造面积250Km2
1975年7月在任4井获得日 产 1014 吨 的 高 产 工 业 油 流 , 发现了任丘潜山特大型高产 油田。
• 潜山其中一般不发育烃源岩。属于它 源、异地成藏。“新生古储”
–(渤海湾盆地)古近系烃源岩或覆盖于 潜山顶上、或超覆于潜山周缘直接供烃; 或者烃源岩分布于潜山周围通过断层和 不整合输导供烃。
源下型潜山供烃模式
曙125块潜山源下型油气成藏模式
洼中隆型潜山周缘供烃
深陷带兴隆台潜山多向源边型油气成藏模式
潜山演化导致的变化
– 内幕断裂形成时期 – 断层的输导性 – 裂缝形成期次
多期裂缝
饶阳凹陷按照潜山演化特点可分为五种类型
划分标准:隆起期:早(Es4+Ek)、中(Es2+3) 、晚(Ed) 埋藏期:早(Es4+Ek)、中(Es2+3) 、晚(Ed) 稳定期:早(Es4+Ek)、中 (Es2+3 )、晚(Ed)
高等石油地质学之6
——潜山油气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引言
1975年任丘潜山油田的发现,掀起 渤海湾潜山勘探的热潮
潜山是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锦州25-1S潜山 太古宇 变质岩
千米桥潜山 古生界
碳酸盐岩
曙光潜山 中上元古界
碳酸盐岩
苏桥潜山 古生界
碳酸盐岩
任丘潜山 中上元古界
-古生界 碳酸盐岩
源外型潜山
需要长距离的外部沟通系统作为油气通道
胜利塘潜山单向源外型油气成藏模式
2、供烃窗口
特殊性
供烃窗口为烃源岩与潜山接触的范围。供油窗口的大小受烃 源岩与潜山的接触关系以及有效生油岩厚度等因素影响。马圈子潜山带供烃 窗口示意图
饶阳凹陷任丘潜山油藏供 油窗口示意图
– 潜山内幕油气藏:
• 是分布在潜山内部的各种油气藏的总称,多为层状油气藏。
文古3
文古1
冀中坳陷所发现的潜山内幕油气藏可以分为断层圈闭、地层岩性圈 闭以及不整合遮挡单斜圈闭(高先志等,2011)。
潜山内幕断层圈闭油气藏
潜山内幕地层岩性油气藏(石炭-二叠系)
不整合遮挡内幕单斜构造油气藏
潜山内幕地层岩性油气藏(次生作用)
潜山油气藏
一、潜山及潜山油气藏 二、潜山油气藏类型 三、潜山油气藏形成条件 四、潜山油气藏成藏模式 五、潜山储层研究
一、潜山的定义
➢ 现今被不整合埋藏在年轻地层之下的基岩突起。
长城系高于庄组
寒武系
奥陶系
蓟县系雾迷山组
1、基岩(basement rock )
组成基底的所有岩石的总称。
盆地基底(basement of basin )
5种类型评价表
类型
油源 储层 封盖条件 运移通道 供油窗口 评价
早隆起、中埋藏、晚稳定

√√



举例 任丘潜山
早隆起、晚埋藏、中稳定



中等
雁翎潜山
早隆起、早埋藏、晚稳定


中等 八里庄-薛庄潜山
早隆起、早埋藏、早稳定


荆丘潜山
晚隆起、早埋藏、晚稳定



中等
河西务潜山
相对来说, “早隆、中埋、晚稳定” 是最有利的形成类 型,“早隆、早埋、早稳定”为不利的形成类型。
杨庄组
串岭沟组
碳酸盐岩古潜山储层与隔层分布柱状图
泥质百分比含量30%
泥质百分比含量 20-30% 泥质百分比含量30% 泥质百分比含量37%
反例
任深2x井
任丘潜山内幕雾六小段隔层泥质含 量低,封闭性能较差
表 5-19 任深 2X 井雾迷山组雾六小段碳酸盐岩特征统计表
分布井段,m
录井岩性
碳酸盐岩全岩分析
潜山内幕油气藏是潜山勘探的新突破,带来潜山勘 探的“第二次革命”
现今,对潜山油气藏勘探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突破潜山顶部找油的限制,寻找深层潜山内幕油气藏; ➢突破油水界面限制,油层、水层下面找油层; ➢突破“山”位置的限制,认为低位潜山更优越; ➢突破“山”大小(幅度)的限制,深层断阶带寻找低幅
度断块油气藏
序列 Ⅰ








岩性
浅粒岩
变粒岩
混合岩
片麻岩
中性 侵入岩
酸性 侵入岩
角闪岩
基性 侵入岩
斜长 角闪岩
结构
粒状
条带状、片麻状 斑状、视斑状
微片理结构
块状
5、潜山演化对潜山成藏条件的影响
特殊性
潜山演化影响:
•潜山与成熟烃源岩接触面积 (供烃窗口的大小) •烃源岩供烃性质 •潜山储集条件(产生裂缝和溶孔) •输导条件 •保存
覆盖的块状油藏)
勘探对象主要潜山顶,以“占山头,打高点”为特点
90年代一直徘徊中,进入本世纪,潜山勘探走向多元化
• 从洼中隆到洼边隆 • 从高幅度潜山-低幅度潜山 • 从高位潜山到潜山坡、低位深潜山 • 从碳酸盐潜山到变质岩潜山
➢ 2005年在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兴隆台潜山主体部位 钻探了兴古7井,揭露太古界变质岩厚度1640m, 并在潜山内部试油获高产油气流,揭示了潜山内 幕多层系富含油气的特点,发现了变质岩潜山内 幕油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