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一、教学目标:能够对本单元所学习的蒙古族音乐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1、学习演唱《牧歌》,能以自然舒展的声音,深情赞美的感情背唱歌曲;结合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体验四声部合唱中人声音色特点及蒙古族长调歌曲的艺术魅力。

初步了解作曲家翟希贤及主要代表作品。

2、欣赏并用模唱的方法学唱《银杯》,感受、体验蒙古族短调歌曲的艺术特点,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及知识。

3、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边》,感受蒙古族歌手的音乐特点,认识波音记号。

4、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马头琴的音色及乐曲的艺术表现力,认识了解马头琴的形制及独奏、齐奏的演奏形式。

三、课时:两课时四、授课年级:初一五、教材分析:第一课时:歌曲《银杯》1、民歌: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2、导入:酒在蒙古族生活中不可或缺,通常主人将斟满酒的银碗托在哈达之上献给客人,客人应接住酒杯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主人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酒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因此,酒歌就成为蒙古族民歌艺术中重要的体裁之一。

3、歌曲《银杯》(1)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

近代一些宴歌、婚礼歌等也属于短调体裁。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农业地区。

(2)《银杯》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的一首祝酒歌。

它属于民歌中的风俗类歌曲,常用于酒宴聚会,彰显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

《银杯》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是带有舞蹈性质的短调歌曲。

(3)一段体:又称一部曲式,由一个乐段构成,一般只有一个音乐形象,一种音乐意境。

4、音乐小知识:装饰音:用来装饰旋律的小音符,装饰音的时值计算在所装饰的音或前一音的时值内。

(1)倚音:由一个或多个音组成,用小音符记写在主要音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在左上方的叫前倚音,在右上方的叫后倚音。

(2)下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识的滑动所得出的发音。

如果滑动的方向由高音滑向低音就叫下滑音。

5、节奏练习:(1)X . X X XX | X X ——|X . X X XX | X ———║(2)X X X X X | X —X X X |X X XX X | X —X —║※注意:切分节奏6、聆听歌曲《银杯》。

7、学唱: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歌曲《牧歌》1、名词解释: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一般由两个乐句构成。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地区。

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作品介绍:《牧歌》是内蒙古东部昭乌达盟的一首典型的长调民歌,一段体结构,音乐上带有舒展辽阔的特征。

它的唱词共四句,从天空写到白云,再从白云写到羊群,最后又归到草原,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气和诗情的草原放牧图。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示出草原的安静和优美。

其中雪白的羊群暗示了安静中所孕育的生命力,歌唱了辽阔草原内在的精神和力量。

3、节奏练习:(1)X X X . X | X X X . X |X X X . X | X ———║(2)X X X . X | X X . XX X |X X XX XXXX | X ——0 ║4、聆听歌曲《牧歌》。

5、学唱: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六、拓展:欣赏独唱《牧歌》,仔细体会这首歌曲的意境,并用稍慢的速度、连贯舒展的声音背唱。

七、反思: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一、教学目标:能在感受体验音乐剧选曲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和编演等实践活动,能对其产生兴趣给予关注。

二、教学目标:1、学唱《雪绒花》,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及舒展轻柔、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充满深情的歌声背唱歌曲。

2、欣赏《回忆》,巩固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感受音乐剧音在演唱风格上的特点;了解音乐剧综合性的艺术特点。

3、聆听《云中的城堡》,巩固变换拍子,体验音乐剧歌曲易学、易唱、易记的特点。

聆听《总有一天》,知道音乐剧主题歌曲如同影视主题歌曲或主题音乐一样在剧中的多次出现。

三、课时:两课时四、授课年级:初二五、教材分析:第二课时:(一)欣赏《回忆》1、故事导入:这是发生在杰里科猫族的故事。

每位猫族成员都有自己的名字,它们的年龄、性别、性格不同,各具鲜明的特点。

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舞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获得新生。

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希望因此被选中。

在众多的猫中,有一只蓬头垢面、丑陋衰老的猫,她曾是猫族中最美丽的猫,名叫“魅力猫”。

年轻是因羡慕外面的世界而离开家族,但在尝尽了世态炎凉已经衰老的她,更渴望重回家族重获新生。

但是大家都歧视她、躲避他。

为能获得重生,她放下昔日的高贵,以一曲《回忆》唤回了所有猫族成员的爱与宽容。

最后,她幸运地成为当晚获得重生的杰里科猫。

2、背景资料:《猫》是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创作于1977年,1981年首演于伦敦,1982年在美国百老汇上演。

该剧曾以十多种语言在奥地利、德国、日本、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演出。

它曾获七项托尼奖(美国戏剧界最高奖),与《歌剧魅影》、《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并称为四大经典音乐剧。

3、音乐剧《回忆》(1)这首歌以动人心弦的旋律成为音乐剧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歌曲音域不宽,只有十一度,主要采用不常用的12/8拍子写成,其结构为A+B+A。

歌曲《回忆》在音乐剧中先后共有两次完整的演唱。

因故事情节不同,在两次演唱中的歌曲结构也因所需表达的不同情感而不同。

为了能更好地诠释剧中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故在音乐分析中将剧中的两次演唱分别以《回忆》(一)、《回忆》(二)加以区别。

※注意:聆听的是《回忆(一)》(2)作者简介:安德鲁·劳埃德·韦伯(1948—)代表作品有《猫》、《剧院魅影》、《艾薇塔》、《万世巨星》、《日落大道》等。

其多部音乐剧曾获得百老汇托尼奖、金球奖、奥斯卡奖等。

4、观看视频,侧重听记旋律、学唱旋律及感受情绪情感。

(二)欣赏《云中的城堡》1、故事导入:这是发生在19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

主人公冉·阿让原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一年冬天,他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5年徒刑。

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19年。

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

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

8年后,他改名为马德兰,成为工厂主,还当上市长。

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

然而,为了完成对女工芳汀的承诺,找到并照顾她的女儿柯赛特,他历尽千幸万苦,不畏惧自己曾是罪犯的身份,而再次遭到通缉。

最终,他帮助别人得到了幸福,自己却孤独地死去。

2、背景资料:法国音乐剧《悲惨世界》创作于1980年,1985年在伦敦上演,1987年开始在美国百老汇上演。

同年获8项托尼奖,奠定了非凡的国家影响与地位,成为了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

3、音乐剧《云中的城堡》(1)《云中的城堡》是一首童声独唱歌曲。

讲述的是芳汀的女儿柯赛特,被所寄养的饭店老板终日虐待,可怜的柯赛特幻想着自己能到梦中的城堡里去过幸福、快乐生活时所演唱的歌曲,其结构为A+B+A。

(2)作者简介: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1944—)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与阿兰·鲍利尔共同创作了多部经典的音乐剧,包括《悲惨世界》、《西贡小姐》、《马丁·盖尔》等等。

4、聆听歌曲,观看视频,结合剧情,使学生们感受小主人公柯赛特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心境。

(三)欣赏《总有一天》1、图片导入,介绍金沙遗址。

2、作品分析:《总有一天》是音乐剧《金沙》中的一首歌曲,是这部音乐剧的主题歌曲,全曲为C大调,4/4拍,其结构为A+B+A'。

歌曲由男主角“沙”演唱。

这首歌分别出现在音乐剧的开篇与结尾,但在两个场景中所表达出的情感却不尽相同。

开篇时重在突出对未知的希冀与探索,而结尾却表达了一种分离的痛苦与刻骨的思念。

3、作者简介:三宝(那日松,1968—)蒙古族,作曲家。

198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

著有《亚运之光》、《不见不散》、《暗香》等。

4、聆听歌曲,引导学生着重感受其流行的演唱风格及歌曲情感表现。

六、拓展:1、欣赏“魅力猫”在剧中第二次演唱的歌曲《回忆》,按演唱顺序将A、B乐段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 A ║+()+()+间奏+()+()2、聆听《云中的城堡》,为旋律填上空缺的音符,并根据小节内的拍号进行正确组合。

3、聆听《总有一天》,结合本单元其他音乐剧的欣赏,选择出符合音乐剧特点的选项(可以多项选择)。

歌曲 A难唱难记 B易唱易记 C易传唱风格 A古典 B流行 C古典及流行相结合七、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