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教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纪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可见学会学习的重要意义。

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

如何把握好人生的这一关键时期是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

罗汉小学站在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高度,主动承担了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统一思想,强化意识,为课题研究作好必要准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英弗朗西斯·培根语)。

但事实上在老师、家长、学生的思想上、行为训导上是不足的,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师着力培养,家长配合督促,学生反复历练。

(一)提高认识,激发动机1、提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观察、调查、访谈,把每班学习行为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组织起来,向全校学生介绍经验;让优秀毕业生返校现身说法,同学们从这些真人真事中深深地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是学会学习,搞好学习成绩的前提和保障。

我校又利用班会课开展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大讨论,并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

还有开展“作业展览”“写字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动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注意习得好习惯。

2、强化教师意识。

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书籍,查阅同类课题研究资料,了解成功经验,并作好学习笔记,另一方面组织聆听市、区专家的讲座,撰写心得体会。

我们还让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并尝到甜头的老师交流经验,老师们听后纷纷效仿,并思考拓展,还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讨论会,老师们不仅从中获得了许多理论信息和具体作法,而且还达成了一个共识,大家都认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才有后劲,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3、转变家长认识。

以前,许多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不管了,殊不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在家学习习惯培养的监管老师,为了转变家长的认识,我们做了如下工作:其一,办家长学校,让优秀学生家长现身说法;其二,请家教专家免费讲座;其三,加强家校沟通,如家访、开展“家庭学习实践活动调查”等;其四,邀请家长来校听课,关注孩子成长。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家长高度重视了学校培养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举措和意义,明白了以往把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的想法和做法是偏极的,从而主动配合学校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二)规范制度,有章可循为了使课题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发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与广度的作用,我校“以人为本”,采取“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策略,在调动班主任,各科任老师的积极性、尤其是发挥课题组成员的龙头作用方面,采取了建章立制、武装思想的办法:1、班主任工作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我校形成了“三结合”管理机制,即背诵歌谣与行为教育相结合,领导、老师监控与学生会干部管理相结合,班委会干部负责监控与学生互相督促相结合起来。

并制订了“罗汉小学班级管理评比条例”,每月评选七个“优秀班级”。

2、教学工作我校要求所有任课老师的备课、上课、评课、作业批改等方面要渗透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制订了评价制度和相关的评价检查表。

3、教科研工作为了激发全体教师努力钻研教育教学业务,踊跃参与本课题研究,提升广大教师教科研素质以及对本课题研究的观注度,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学校特制订了《罗汉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罗汉小学教科研积极分子评选办法》等制度。

二、研培结合,丰富内涵,把课题研究不断引向深入在这两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着力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放到我校办学理念的高度来看待,注重研究过程的扎实性,追求有一定实验价值的研究成果。

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有科学性,我们多次召开课题组工作研讨会,并聘请市、区专家来校指导,单就课题研究方案前后就修改了五次,对于研究的具体内容也是反复磋商,做到细化具体。

1、编诵歌谣,增强认知。

我们分年段制定了培养目标,并把对学生的要求编写提炼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歌谣,每班印发一份,让学生抄写,诵记,并将诵读歌谣纳入常规管理之中。

要求每天上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由任课老师负责引导学生诵读歌谣,并由专人督促检查记载,与学校常规检查中的教科研部分挂钩。

为了让学生入脑入心,我们利用班会活动阵地,开展“如何将歌谣变为行动”的班会活动。

我校还在走廊、教室张贴歌谣,在这样的强化训练下,学生不仅人人会背诵歌谣,而且不断用歌谣内容规范着自己的学习行为,促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校园环境是丰富的育人资源。

我校利用现有条件,做到了墙面有生气,地面有活力。

校园围墙上、教学大楼墙上的标语,都体现着学校办学的理念和教师们的科研信心;优美的文化长廊、活动展板上,一段段文字描述,一幅幅人物画面,展现着学校教育科研的生机,张扬着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的榜样力量。

这些无声的语言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取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打造教室氛围,营造培养环境。

我校各班教室的布置各具特色,文化专栏丰富多彩,墙面标语激情洋溢,卡通图案妙趣横生,有关于书写展示的,有关于作业评比的,有关于背诵课文的,有关于上课倾听的,有关于阅读积累的……每个内容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而且年段培养目标的特点非常突出,低年级有“把红花带回家”“我进步、我快乐!”“我最棒!”……中年级有“品品擂台”“纤纤秀场”“勤积累、巧运用”“一朝习惯、万事易办”……高年级有“墨香台”“我采撷的”“如蜂采密多积累”“今天你提了几个问题?”……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无疑像一针针催化剂,鼓舞着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榜样引领,科学激励。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良好行动能持续、规范地发展下去,课题组全体成员率先践行“代币法”,开辟各种内容的评比专栏,激励学生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例如: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作业优秀、阅读广泛、积累丰富等等的学生采取送红花、送笑脸、送红旗等激励办法,并张榜公布,具体办法是每周利用班会课时间给在某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每周送一朵小红花,每两朵红花换送一张笑脸,每三张笑脸换送一面红旗。

一学期下来,比一比谁的红旗多。

以此作为评价优秀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样对学生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评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进取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教师又及时总结经验,形成论文,又丰富和巩固了科研成果。

我们组织过以班级为单位的“我有一个好习惯”的主题班会活动,也组织过优秀毕业生的“留给学弟学妹的宝贵经验”的活动,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身边的人和事,而且还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条件,如每班增设“图书角”,学习古人、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等方面的动人故事,感化教育学生,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训练,形成常规。

备课要求:所有任课老师应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内容的实际情况,教案中要有体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不同的学科培养习惯的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并且将教案中是否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内容作为评定教案优、良、中、差的指标之一。

上课要求:学校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应时时规范学生读书、写字、听课、做笔记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下课铃响,老师应提醒学生准备下一节课所需的书本。

评课要求:教师上的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在评价时,要将在课中是否有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作为评课优良中差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业批改要求:所有任课老师在批改作业时都应从学生答题的正误、书写、格式三个方面进行批改评价,并时常配有简单的文字、图案进行鼓励,改变过去只用“√”“×”作为评价的简单做法。

5、个案跟踪,重点培养。

每个班总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老师们常为这样的学生感到头疼,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课题组采取个案跟踪法进行个别训导。

而且做好跟踪记载。

在训导中,我们通过学习理论书籍知道了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要用20多天的时间来培训、强化,于是我校老师持之以恒重点辅导,每次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如眼神提醒、语言激励、作业前后对比、家访、考试谈心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好的转变。

6、多彩活动,巩固成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让学生愉悦身心,又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教育,从而自觉养成好习惯,我们每学期举办全校性的学生优秀作业本展览活动,把课题研究如开展时令性文艺活动结合起来,如在“庆六一”、“庆十一”、“庆元旦”的舞台上展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风采;还有开展朗读比赛,专题讨论,征文等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和巩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持之以恒,不断总结,使课题研究成果喜获丰收。

我们怀揣期望,开展研究两年多来,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整体风貌都有了明显的转变,家长社会反映良好。

(一)学生学习习惯转变看得见。

1、写字:以前,在对学生书写习惯的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学生握笔姿势不对,有的三指头掐笔杆,有的笔杆向前倾斜,有的竞握到了中指的第二关节处;写字时有的斜放本子,有的趴在桌子上写,有的偏着头,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写字姿势后,有不正确写字姿势的学生人数减少了,现在有90%以上的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2、倾听:以前,每班总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上课频繁开小差,影响了老师上课的情绪和质量,通过培养学生下课后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规范学生上课时听讲、读书、举手的要求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变得乐于倾听、善于倾听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作业:学生作业的明显变化体现在书写格式、答题正误,字迹规范上的转变,以前的简单评价,有可能会抹杀学生某方面的优点或滋长学生某方面的缺点,不利于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现在,我校教师从三方面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后,学生很在乎:我得了几个甲,我是哪方面得了甲,还有哪方面没有得到甲,下次做作业时要争取得到。

很多老师发现,以前要老师反复强调多次都难以纠正的问题,现在容易解决了,例如:做作业要讲究格式的问题,学生们现在都能按要求做得越来越规范、美观。

4、积累:以前,学生们不知道积累什么,如何积累,通过一年时间的有意培养,现在学生学会了记忆积累,书面积累等方法,教室里可看到老师们设计的“背诵一览表”,中高年级学生每人都有一个积累本,学生们称它为“百宝箱”,里面积累的内容有:成语、格言警句、歇后语、古诗词、俏皮话等,还有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