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困境及对策分析摘要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的思维活动,文学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但是,由于东西方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等,造成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差异容易造成原作品信息的失真或偏差,为了破除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困境,保证文学翻译的真实、和谐与默契,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种种障碍,以更好地完成文化融合与传递,创造出更为完美的作品。
关键词:文学翻译文化差异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文化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在各国的交流与往来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转换艺术,是用一种语言转换另一种语言的思维活动,也是不同国家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文学翻译在翻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翻译的重要形式,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转化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
但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不同,决定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尤其是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更给文学翻译带来了诸多难题和困境。
翻译的目的是通过译者的语言转换活动,客观、真实地把原文所承载的内容重新表达、反映出来。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因素等的影响,对文学翻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和影响。
破除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困境,创造出更加完美的翻译作品,从而达到文学传播与文化交流的真正目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文学翻译与文化差异文学翻译是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文学翻译是将某一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作品内容、风格、精神再现于另一文化语境中的过程,也就是实现文化的“移植”和“传真”。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文学翻译已经不仅仅单纯地指语言艺术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模式的交流与转换。
文化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涵盖内容较宽的系统概念,几乎包含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因为具有传承的特点而富有相对的稳定性。
文化是语言产生的土壤,任何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文化;同时,文化又是语言的外在形态表现。
翻译表现出的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转换艺术,在翻译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学作品时,文学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文学翻译是一种语言的转移,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因为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文化的特质和需求影响着翻译活动的全过程,而翻译活动反过来也无时不在影响着发生了交流的两种文化。
文学翻译和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辩证互动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既要忠实于原文的信息,又要充分考虑译文接受者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原文和译文之间实现充分的融合与一致。
语言承载着文学作品所属国的文化意蕴,为了更好地翻译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译者不仅要熟悉不同国家之间的语言差异,更要熟悉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完成不同文化的传动与交流。
由此可以看出,文学翻译的真正困境不是在于语言本身,而是在于原文作品所属国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语境以及文学作品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蕴。
二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各不相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文学翻译中的瓶颈问题,一种文化在一个民族当中是家喻户晓的,而在另一个民族中则可能是鲜为人知的。
分析文学翻译中产生文化差异困境的原因,对于翻译出和谐、默契的文学作品来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同,是导致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困境产生的主观因素。
翻译者是文学作品翻译的主体元素,受不同的翻译者等主体因素的影响,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的意蕴和内容也各不相同。
翻译者的主体性因素是导致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困境产生的主观影响因素,一个人由于长期受社会环境、文化熏陶、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相对固定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一旦固化,就会在社会群体中形成一种强烈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一个民族的语言思维倾向。
在文学翻译中,特别是在东西方之间的文学作品翻译,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必然致使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困境的产生。
2 地域环境不同是导致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困境产生的客观因素。
一般而论,我们俗称的“东方国家”在地球的东半球,而“西方国家”在地球的西半球,东西方国家之间截然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同认知。
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各个民族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描述同一现象和事物,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氛围。
例如,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中国人常用“东风”和“南风”来形容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等美好的景象;而英国人恰恰相反,他们常常用“西风”和“北风”来描写勃勃生机的春天。
这种地域差异体现在文学作品翻译当中,就必然会产生文化差异——中国人觉得“西风”和“北风”能够带来和煦的春光是不可思议的;同样,英国人也会觉得“东风”和“南风”吹绿的枝头也是难以理解的。
地域环境不同是造成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产生的客观因素,这种差异性需要译者在充分了解原作品所属国文化背景的条件下,才能准确地翻译出文学作品。
3 历史背景不同是导致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困境产生的根源因素。
一个民族在长期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点的历史背景。
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是导致文学翻译中产生文化差异困境的根源因素,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并积累了大量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词汇和语言。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和社会存在方式,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载着该民族身后的文化内涵,语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文学作品语言不是一些静止的传递信息的符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情感思想的交流和传递。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由于各个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不能单单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而应该融入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展现原文的意思和风貌。
4 文化习俗不同是导致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困境产生的核心因素。
文化习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风尚、道德情操、伦理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外在表现。
各个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等,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不同的文化习俗。
文化习俗是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困境产生的核心因素,受文化习俗不同的影响,文学作品翻译在表达相同意思或概念的说法有着很大差异的。
例如,在中国,龙被认为是神圣的、尊崇的、至上的,中国人常把自己成为是龙的传人。
而在西方国家,dragon (龙)却被认为是一种异性、怪异的动物,是罪恶的象征、是一种邪恶的力量。
同样是一种动物,由于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不同,在人们心中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就各不相同。
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如果不熟悉一国的文化习俗、社会风尚等价值尺度和行为规范,必然会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读者对译文难以理解的障碍。
三文学翻译中破除文化差异困境的对策探索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语言本身的翻译往往是相当容易的,最为困难的是语言中蕴含的文化镜像。
文学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结构的转换、意思的再创造,来消除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障碍,从而准确地展现文学作品的真正内涵和丰富意蕴,使读者接受并认同译作。
1 文学作品翻译者要增强翻译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翻译者是文学作品翻译的主体,翻译者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学作品翻译的优秀与否。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要求翻译者必须同时熟练掌握和运用两种语言,才具备进行翻译的基本素质。
然而,文学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简单转换,而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翻译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充分了解原作品所属国与翻译作品接受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困境,使翻译作品的信息接受者真正感受到原作品中包含的真正意蕴。
2 加强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形成多元文化发展。
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共生,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体系。
文学翻译作为各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媒介,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积极融入各种外来的积极文化因素,加强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文学翻译中离不开文化语境和文化氛围,翻译出来的作品要既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原作品所属国的文化底蕴,又能让读者感受到译作是一部富有灵魂和内涵的作品,需要不断加强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使译作接受者在阅读之前熟悉和了解原作品所属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文化差异障碍,实现文化的真正“移植”。
3 根据不同的文学体裁,正确处理语言中文化意蕴的“留”、“弃”。
在不同体裁的翻译作品中,所蕴含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意蕴也各不相同。
文化因素是文学作品翻译当中必须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忽略了文学体裁承载的文化信息内容,就等于忽略了文学语言中的真正内涵,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也将变成机械、僵硬的词汇和语句堆积。
在文学体裁的作品中,如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化就成为其翻译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忽略了文化因素,译作就成了没血没肉的、只是由词汇和句子堆积起来的躯壳。
优秀的文学翻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正确处理文学语言中文学意蕴的保留与抛弃问题,使翻译出来的作品既能客观真实地保留原文意思,又能使接收者感受到原作者国家的文化风格与特色,解决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差异的矛盾。
4 通过语言结构转换和意思再创造等翻译手段,解决文化差异问题。
文学翻译的最终目的是消除文化差异的障碍,把原文承载的信息全部表达出来,真实、准确地再现原有作品的文化内涵。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和读者群体来衡量,把在异化的过程中进行文化移植和在归化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叛逆相结合,尽量忠实、传神地再现原文。
为了准确地再现原有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必须依靠自己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丰富的翻译经验和牢固的知识积淀,并借助语言结构的转换与调节,使用文学翻译的异化或归化手段,按照译文接受者的目的和规范再创翻译文本,这样既满足了译文接收者的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又包含了原作品的语言和文化意蕴。
在文学翻译中,通过语言结构转换和意思再创造解决文化差异困境,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文学翻译是一种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文化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复合型系统概念,由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翻译质量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