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摘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而语言又是与文化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本文从宗教信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时间观念、日常谈话、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来描述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影响
在语际转换中,翻译是我们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是一种忠实于原文的再创作。
但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同时也是从一个国家文化移植为另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密切的联系。
翻译家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而吕淑湘也曾提到过,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
所谓的“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
所以,成功的翻译关键是必须要具备对国家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认识。
英汉翻译中西文化差异的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教信仰差异
西方文化传统是在基督教文化中得以整合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了解基督教文化,才能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渊源。
在宗教词汇方面,虽然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对应的词汇,但它们所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却不同。
例如,“龙”与“dragon”虽然本义相同,但其引申义和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则大相径庭。
在我国文化中,“龙”象征着“神圣、高贵吉祥”。
在一定意义上,“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史的象征。
而英语中的“dragon”是一种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象征着“怪物、魔鬼、凶残”。
因此,如果在翻译时遇到此类词汇就应该要注意,尽量避免造成误解。
二、历史文化差异
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对民族文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地壳变迁、民族迁徙、民族的征服与同化和民族之间的战争。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痕迹主要残留在习语当中。
罗马人征服不列颠四百多年,英语习语中“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一入乡随俗;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一一伟业非一日之功;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等都是这段历史文化的影子,如果对历史文化不熟悉,在翻译中就会遇到很多困惑。
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都是不同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常会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难题。
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
例如《史记》的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外国人根本不知道项庄和沛公是什么人,当然也就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
而如果借用英语成语,译成“to have an axe to grind”,不仅能使外国人了解这一成语的意思,其中内含的“别有用心”也就表达出来了。
三、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的东西很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它既受到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这些方面。
一个民族的语言作为这个民族的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习语更是与民族的风俗习惯紧密相关。
英国所处的这样一个岛国的位置,对其自身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也对英语习语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如“He is all at sea as to what to do next.”(他对接下来该干什么茫然不知)。
其中“all at sea”就是由于航海业的发展对英语习语的影响,其意思是“茫然不知所措”。
四、时间观念差异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两个民族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如,英语中的“the latest news”译成中文就不能译为“最后消息”,而只宜译为“最新消息”。
类似的例子如the latest discovery of sth.(最新发现),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th.(最新发展)等。
再看下面的例句“可是我们已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
“故事的后面”不能译成“behind the story”,英文不这么说,英语里表达相同意思的地道说法是视角相反的“ahead of the story”(把后面的故事提前说了)。
因此,这个句子可以译成“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译者如果缺乏对英汉民族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作深入的了解,就会导致错误或误译。
五、日常谈话差异
各国、各民族都有礼貌语言,但其内容、形式和用法都不尽相同,这也涉及国情。
中国人在路上碰到熟人时,多半会问对方“吃饭了吗?”或“上哪儿去?”在汉语文化中,这是一种比较随和、友好和亲昵的方式。
如果将这两句问候语直译成英语Have you had your meal? 和Where are you going? 那么,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感到难以接受和理解。
不仅如此,他们还可能会说,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
另外,两个中国人见面聚会互相介绍时,通常会说“久仰大名”。
如果机械地译成I have heard very much about
you. 英美人会感到纳闷,他们的习惯说法是I’m pleased to meet you.(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六、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差异
英美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个人自由,它是一种以个人为基本单元,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文化。
英美文化又被称为“我文化”、“个人价值至上文化”。
在这种注重个人尊严的文化里,权力的重心更多地倾向个体。
而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忠”和“孝”,人际交往很注意自我与谈话对象的关系。
中国文化又被称为“我们文化”、“集体主义文化”。
例如,中国人常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仁义值千金”等,这都说明中国人常把自己和所谓自家人视为一体并希望能够在自身以外找到安全之所。
而英语谚语中却说“God helps those that help t hemselves”(天助自助者),“self is our centre”(自我是我们的核心),“life is a battle”(生活就是战斗),这些英语谚语都在告诫人们:只有靠自己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和安全感。
小结:
关于翻译这一大课题,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是很多的,上文对英汉两种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的阐述也是比较粗略。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具体情况千变万化,处理起来也无定规可循。
因此只有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才可以在翻译时做到让翻译保留其译作风格,让译文更原滋原味。
作为构筑文化交流桥梁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做到既尊重别国文化,也尊重本国文化,使译文尽可能达意、传神,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 中国翻译,1998.
[2]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钟书能,《英汉翻译技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