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

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

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项目一、项目基本情况1.1 项目概要:项目名称: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项目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休宁县人民政府建设内容与规模:1、人工造林 3000亩;2、低效林改造27000亩;3、封山育林 20000亩;4、绿化质量提升亮点建设 25个,面积 2859 亩;5、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35000亩;6、全面开展齐云山珍稀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项目建设期限:三年(2011-2013年)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筹集:项目总投资为 1201万元,其中:人工造林150万元;低效林改造270万元;封山育林200万元;绿化质量提升亮点建设343万元;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178万元;珍稀古树名木保护60万元。

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投资 1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201万元。

1.2 项目效益:项目区内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以及景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可有效增加森林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同时也丰富了旅游资源,改善了项目区生态旅游环境,促进了景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齐云山,位于皖南的休宁县境内,与黄山、九华山并称“皖南三大名山”,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齐云山系中亚热带北部,地势独特,森林植被主要为保存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森林植被资源、群落景观是齐云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好齐云山珍稀古树名木资源对保护原有的自然风貌十分重要。

自1996年风景区管理机构正式成立以来,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十六字方针,狠抓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为建设和打造平安和谐景区打下基础,2003年初,《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得到了国家建设部的审批,成为齐云山景区在保护、开发与建设方面的纲领性文件。

近年来,齐云山景区严格按照《总规》要求,对景区进行保护、开发与建设,严格划定核心景区,编制各类资源保护规划,确定保护重点,并制定具体保护措施,核心景区内严禁一切与风景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

2004年,为使山上山下相融一体,《齐云山镇区总体规划》出台,将镇区功能定位为旅游集镇服务区,充分体现了“山上旅游,山下休闲”的功能定位和山上山下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进一步将山上山下结合为一体,并以山下旅游项目建设带动山上旅游发展。

今年,省政府批准启动了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加快齐云山景区旅游的保护、开发和建设,是休宁县实施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实施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项目,保护齐云山风景区森林资源安全,提高齐云山风景区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进一步拓展齐云山风景区旅游空间,意义十分重大。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3.1自然条件齐云山,古称“白岳”,方圆一百一十平方公里,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距黄山市(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穿越齐云山镇而过。

以中低山为主,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年无霜期为231天,年降水量1600-1800mm,年蒸发量1400-1550mm,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约占75%左右。

相对湿度为72%,年均日照时数1931.4小时,日照率为44%,年辐射总量为121千卡/cm2。

土壤种类主要以黄红壤为主。

森林植被主要为保存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据调查统计,木本植物有503种,隶属81科。

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被子植物有75科以上。

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银杏、南方红豆杉、杜仲、香果树等;二级保护珍稀珍稀树种有榉树、鹅掌楸、凹叶厚朴、花榈木、刺秋等;属省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三尖杉、青钱柳、银雀树等;此外还有一大批古树木,如银杏、古榉树、古木瓜、古榔梅、故紫薇、古拐枣、古皂荚、古黄连木等。

它们构成齐云山植被的精华。

项目区主要河流有横江。

3.2 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共辖齐云山镇和渭桥乡2个乡镇,29个行政村,1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29240 人,其中农业人口 27915 人,占总人口的 95 %,拥有劳动力 20580个。

项目区内有皖赣铁路、慈张线、兰樟线等交通主干线,交通便利。

3.3林业生产条件项目区林业资源丰富,有林业用地250132亩,占国土面积327582亩的82%。

活立木蓄积量647.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7%。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89666亩 (其中竹林21124亩),疏林地4149亩,灌木林地29298亩,未成林地18948亩,苗圃地67亩,无林地8004亩。

项目区内设有林业工作站2个,森林派出所1个,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9人,具有中、初级职称人员7人,技术力量较强,能够满足项目区内造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林业生态建设和资源管理保护工作需要。

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以防为主的方针,“封、管、造”相结合,在保护好景区森林资源的同时,多树种合理配臵,大力营造混交林、防护林,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丰富森林资源,促进和恢复生物多样化,推动齐云山景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4.2 项目建设目标: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景区景点美化、香化、绿化的要求,项目主要是通过加强原生天然植被以及珍稀树种的保护,采取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为主,强化防护林建设,使项目区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大的山场森林植被尽快得到恢复,同时,提升低效林的生态功能,提高林地生产力,积极调整林种结构,建设多树种的以发挥森林生态经济效益为重点防护林体系。

切实改善齐云山景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促进齐云山景区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为齐云山景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4.3项目建设原则4.3.1相对集中、规模经营、合理布局、适地适树的原则。

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项目布局、规模、树种和投资额度进行设计。

4.3.2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宜造则造、宜改则改的原则。

在交通方便、劳力充足,有培育人工林的经验,立地条件好的宜林地上,开展人工造林;对因各种原因形成的低效林通过采取“补、抚、改、疏”等综合技术措施,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对项目区内交通干线、景区、景点等周边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四大整治,开展综合治理,提升绿化质量,建设精品亮点绿化园区;针对影响齐云山珍稀古树名木保护各种因素,制定保护方案,加强对齐云山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做好以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保护松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安全。

4.3.3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原则。

坚持齐云山景区、景点为核心,按照生态优先、三大效益兼顾、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要求,因害设防,突出建设重点。

五、项目布局和建设内容5.1项目建设地点和规模以齐云山风景区核心区域为重点,实施封山育林20000亩;齐云山风景区周边区域范围内,营造与改造防护林30000亩。

其中:营造防护林3000亩,运用“补、抚、改、疏”等综合营林措施,改造油茶、毛竹、杉、松、阔叶低效林27000亩,提高因各种原因形成的低效防护林的森林生态与经济功能;对项目区内交通干线、景区、景点等周边环境,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提升绿化质量,建设精品亮点绿化园区25个,面积 2859 亩;对齐云山风景区内珍稀古树名木,按照应保必保的原则,落实各项保护措施,保障齐云山风景区内珍稀古树名木的安全;对项目区内现有松林、竹林、油茶、板栗等森林资源,加强有害生物监测,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压低虫口密度,做到有虫不成灾,维护生态平衡。

5.2项目建设主要内容5.3.1生态建设方面(1)、人工造林 3000亩。

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以栽植油茶、毛竹、茶叶、木瓜、绿化苗木为主,发展生态、经济兼用和立体复合林业。

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以栽植枫香、柏类等适应性较强的树种为主。

(2)、低效林改造 27000亩。

运用“补、抚、改、疏”等综合营林措施,改造油茶、毛竹、杉木、阔叶树等低效林,达到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提高林分质量的目的。

(3)、封山育林 20000亩。

强化封山育林宣传碑、牌建设,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责任,切实维护封育山场的安全。

(4)、绿化质量提升亮点建设 25个,面积 2859 亩。

黄山市景区景点(重要节点)绿化质量提升建设9处,分别为①齐云山风景区齐云花果山260亩水果林质量提升;②齐云山镇兰渡三叉口5亩绿地建设;③齐云山镇镇区东西出入口5亩绿化质量提升建设;④齐云山景区旅游公路10亩绿色长廊建设;⑤齐云山景区登山道两旁20亩退耕还林补植巩固;⑥齐云山景区云山诗意53亩新建绿地建设;⑦齐云山景区养生之都300亩新建绿地建设;⑧齐云山景区内20亩绿化质量提升;⑨齐云山镇东亭村彩石村19亩公路弃地绿化。

黄山市百佳摄影点绿化质量提升建设1处,为渭桥乡云岩湖100亩行道树哉植和生态修复。

黄山市新农村建设绿化质量提升建设8处,分别为:①齐云山镇岩前村村林场200亩新建油茶林基地建设;②齐云山镇岩前村陈氏花园20亩特殊苗木基地建设;③齐云山镇岩前村农民新村5亩新建绿地建设;④齐云山镇珊坑村60亩村庄绿化;⑤渭桥乡霞溪生态农庄200亩特殊苗木基地质量提升建设;⑥渭桥乡资村643亩油茶林基地质量提升;⑦渭桥乡上演村碧云茶厂70亩茶园质量提升;⑧渭桥乡板桥村300亩新建油茶林基地建设。

黄山市交通(旅游)干道两侧山场绿化质量提升2处,分别为:①齐云山镇东亭村兰田至东亭86亩退耕还林毛竹林质量提升;②渭桥乡渭桥村上演屯祁景高速150亩低产林改造。

黄山市交通(旅游)干道两侧其它山场绿化质量提升5处,分别为:①齐云山镇慈张线侧龙源村300亩由茶林低改;②齐云山镇兰东线侧珊坑村12亩绿色长廊补植;③渭桥乡霞溪村屯祁景高速出入口5亩绿化提升;④渭桥乡渭桥村屯祁景高速沿线15亩长廊绿化质量提升;⑤渭桥乡霞溪村兰渡至樟前沿线10亩长廊绿化质量提升。

5.3.2森林资源保护方面(1)、制定保护措施,全面实施齐云山珍稀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①加大古树保护力度,建立一支有效的古树保护队伍。

制订各种保护措施,培训专业保护人员,发放古树宣传手册,定古树保护分布区域。

②在摸清古树名木资源的基础上,确定保护对象。

按树种分布和价值,建立齐云山植物种质资源库及古树名木技术档案卡,并在树上挂牌说明,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爱护。

③制订行之有效的立法条文。

根据《森林法》和《环境保护法》以及国家对珍稀树种保护的规定,对古树名木,无论其荣桔生死,都不容砍伐,即使是枯树也应爱惜保护,进行人为加工修饰,以示人们的怀念追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