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粒与端粒酶PPT2

端粒与端粒酶PPT2


一、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结果显示,当四膜虫细胞裂解液加入四膜虫或 酵母端粒序列DNA时,其明显被重新加上了 DNA碱基,而且以 6个碱基递增的方式延长, 与四膜虫端粒重复基本单位为 6个碱基正好吻 合,而对于随机序列的DNA底物并不发生延伸。
实验结果证明,端粒 DNA的延伸是通过“ 酶” 来完成的,且这种酶的活性不依赖于DNA模板。 这种酶后来被命名为“端粒酶” (telomerase)。
3、寡核苷酸类端粒酶抑制剂 寡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是利用反义技术对 TR进行抑制。如GRN163及其类似物 GRN163L。 此类药物用于肿瘤治疗有两个问题需要解 决 : 吸收度差及体内稳定性差。
五、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4、G-四联体稳定剂( G-Quadruplex Stabilizers)

G-四联体是由若干个平面G 四分体结构堆积而成的。 右图是由四个鸟嘌呤通过氢 键作用连接而成的G四分体 结构。
五、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 端粒酶逆转衰老过程的研究
2010年11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 Jaskelioff M等在 Nature 杂志发表了有关端粒酶 和衰老研究的重要发现。他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成功地将端粒酶缺陷型小鼠的衰老过程逆转。 迄今为止,这是首次有小鼠动物实验成功地 逆转衰老过程,意味着一些老化的器官也有 “重 生” 的可能。这项突破成果或有望防治脑退化症 (如老年痴呆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甚 至有望打开永恒青春的奥秘。
五、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端粒酶抑制剂研究
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ddG和 AZT等)
抑制机制:竞争性抑制作用
五、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2、非核苷类小分子抑制剂
这类小分子主要是与端粒酶的催化亚基端 粒酶逆转录酶 TERT相互作用,如MKT077和 BIBR1532。
五、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克隆动物端粒长度的研究
体细胞核移植作为一种有效的无性生殖手段, 在基础研究、组织再生和挽救濒危动物方面有着 巨大的应用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在克隆动物端粒长度的研究中,研究 者们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主要有:1、体细胞核移植 生产的克隆动物分娩常会出现各种缺陷,这是否 与端粒长度变化造成发育畸形、 衰老和疾病有关? 2、克隆动物的端粒在重构胚(胚胎早期)是否或如 何被修复; 3、端粒长度是否会恢复到正常。
Elizabeth H. Blackburn Carol W. Greider
Jack W. Szostak
伊丽莎白· 布莱克本
美国加利福尼亚 旧金山大学
卡罗尔· 格雷德
美国巴尔的摩约 翰· 霍普金斯医学院
杰克· 绍斯塔克
美国哈佛医学院
主要内容


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端粒及端粒酶与衰老、癌症的关系 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影响端粒长度的因素
五、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G-四联体的形成使得端粒酶不能与端粒很好的结 合,也就失去了其延长端粒的作用。而且这类药 物不仅能作用于端粒酶阳性的细胞,而且对 ALT 细胞也能产生作用。因此,设计一种能够促进 G四联体的形成或者稳定G-四联体结构的化合物, 将是肿瘤治疗研究的方向之一。 这类药物的主要问题是安全 性:活性的G-四联体稳定剂可 以影响正常细胞的端粒结构以 及基因组中富含鸟嘌呤G的区域 的稳定性。
长寿梦想的“天梯”
——端粒与端粒酶
主讲人:杨长友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献:揭示了 “how chromosomes are protected by telomeres and the enzyme telomerase” (染色体是如 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护的)。
三、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 端粒酶的重要功能是通过识别并结合富含 胞嘧啶C的端粒末端,以自身RNA为模板合 成端粒的DNA重复序列,从而阻止随着 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所造成的端粒的不断 缩短, 进而稳定染色体的长度,避免细胞 因端粒丢失所导致的凋亡。因此,端粒酶 在细胞永生化和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五、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 万能癌症疫苗的研究
2011年4月15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英国科学家近期研制出了一种“万能”疫苗,可 用于治疗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并预计在 两年后面世。 这个“新发明”还不会像其它癌症药物一样 导致副作用,例如头晕和掉头发。从原理上讲, 它会激活免疫系统找出并破坏癌细胞的端粒酶, 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而健康细胞不会遭受攻 击,因为它们的端粒酶含量太低,不会引起免疫 系统的注意。
五、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2、端粒延伸替代机制(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 ALT) 目前关于ALT 的分子机理还没有完全弄清 楚, 它有可能是通过滚环复制、 T-loop介导延 伸和端粒重复片段之间的同源重组机制来延长 端粒的长度。
五、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端粒及其基本结构
二、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 端粒的主要功能
①保护染色体末端免遭融合、重组,防止染色体在细
胞内被化学修饰或被核酶降解;维持染色体的完 整性。 ②阻止细胞对染色体末端的DNA损伤反应。 ③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决DNA复制的末端隐缩, 保证染色体的完全复制。 ④决定细胞的寿命。当端粒再也无法保护染色体免 受伤害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或者变得不稳定。 因此,生物体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端粒的 长度也就决定了细胞的寿命,所以端粒又被称为 “生命的时钟”。

一、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1985年,卡罗尔和伊丽莎白在四膜虫细 胞核提取物中首先发现并纯化了端粒酶。 之后 ,耶鲁大学 Morin于 1989年在人宫 颈癌细胞中也发现了人体端粒酶。
二、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 端粒 (telomere)也称端区,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 天然两末端,呈膨大粒状,由染色体末端DNA重复 片断(富含G、C)与蛋白质组成(端粒结合蛋白和 端粒相关蛋白)。 • 端粒既有高度的保守性,又有种属特异性。 哺乳动 物端粒的重复序列为( TTAGGG/AATCCC) , 其 中G链3’端是一段单链的悬突(overhang) 。电镜观察 发现, 端粒结构是一个双环结构, 由T环(T-loop, 端粒环) 和D环(D-loop,替代环) 构成, T环在染色 体末端形成一个帽子结构 ,可防止核酶以及连接酶 作用于端粒。同时, T环结构在端粒长度的维持机 制中起重要作用。
Fig. Telomere, telomerase and cellular lifespan
五、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现状

端粒维持机制研究
1、端粒酶机制 端粒酶在生殖细胞、早期胚胎发育、干细 胞和许多癌症细胞中有很高的活性。而在人的 正常体细胞中,由于端粒酶活性很低或处于无 法检测的水平,端粒的缩短无法得到弥补, 最终会产生细胞融合导致细胞死亡。
三、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近年来有证据表明,端粒酶除有端粒保护作用 外,还有促进细胞生存和抵抗应激的非端粒保 护作用,主要表现为保护线粒体功能、调节细 胞Ca2+内流、参与细胞因子调节、参与细胞信 号转导及相关基因表达。
四、端粒及端粒酶与衰老、癌症的 关系

目前认为,细胞的衰老是由于端粒的丢失引起的, 而端粒的丢失又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人类细胞 内端粒酶活性的缺失导致了端粒缩短,每次丢失 50~200个碱基,这种缩短使得端粒最终不能被细 胞识别。端粒一旦短于“关键长度”,就很有可 能导致染色体双链的断裂,并激活细胞自身的检 验系统,从而使细胞进入 M1 期死亡状态。当几 千个碱基的端粒DNA丢失后,细胞就会停止分裂 而进入衰老状态。
三、 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端粒酶(又称端粒体酶)是由端粒酶RNA 组 分和蛋白质组分共同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 合物,这个酶复合物中的RNA是模板, 其上含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而蛋白质成 分则具有催化活性。
三、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
目前认为端粒酶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即端粒 酶 RNA(telomerase RNA,TR)、端粒酶相关蛋 白质(telomerase — associated protein, TP1/ TP2) 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 其中,TERT是端粒酶的催化亚基,也是决 定端粒酶活性的关键因素,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与 端粒酶活性呈平行关系。研究发现,TR和TP1在 正常组织中有广泛表达,而TERT只在肿瘤组织 及某些高增殖组织中表达,并决定着这些组织的 端粒酶活性;正常组织缺乏TERT表达,因而没 有端粒酶活性。
1984年,卡罗尔作为博士研究生进入伊丽 莎白实验室, 开始了端粒末端合成机制的 研究工作。 她们假设端粒是由某种酶合成 , 那么在 细胞裂解液里应该有这种酶的存在, 如果 使用四膜虫细胞裂解液在体外能检测到端 粒序列的复制和延伸, 那无疑证实这种 “ 酶” 的存在。
一、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
实验过程大致如下: 1、将底物寡聚核苷酸(端粒DNA、随机序列 DNA)进行放射性标记; 2、将高浓度的寡聚核苷酸底物与高浓度的四 膜虫细胞裂解液一起孵育; 3、通过放射性标记的核苷酸来检测体外端粒 序列的合成。
四、端粒及端粒酶与衰老、癌症的 关系

如果细胞被病毒感染,或者某些抑癌基因如p53等 的突变,细胞可越过M1期而继续分裂,端粒继续 缩短,最终达到一个关键阈值,细胞进入第二致 死期M2,这时染色体可能出现形态异常,大多数 细胞由于端粒太短而失去功能,从而导致细胞死 亡。但极少数细胞能在此阶段进一步激活端粒酶, 使端粒功能得以恢复,并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从而避免死亡,导致细胞永生化甚至癌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