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分析

桥梁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分析

桥梁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探讨及分析摘要:在桥梁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工程质量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首先阐述了桥梁施工的特点,回顾了桥梁施工方法的发展,分析了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最后列举了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问题;措施
近几年,我国公路桥梁的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各地展开,同时,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两年来频繁出现了一些质量事故,对工期、安全、质量、效益都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桥梁工程的施工进行质量控制,探究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对桥梁施工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总结出一些桥梁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有重要意义。

1桥梁施工的概述
1.1桥梁工程施工的特点
桥梁是跨越河流、峡谷、海域或其他障碍的大型空间构筑物,具有体形庞大、类型多样和地点的固定性等待征。

桥梁施工具有一定的特点:生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地区性;施工周期长、占用流动资金大;露天作业、高空及水中作业多;桥梁工程施工的单一性;施工生产组织协作的复杂性等。

1.2桥梁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
桥梁施工控制围绕上述控制任务而展开,不同类型的桥梁,其施工控制工作内容不一定完全相同,但从总体上来看,均包括下列
几个方面。

(1)几何控制。

不论采用什么施工方法,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总要产生变形(挠曲),并且结构的变形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使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位置(立面标高,平面位置)状态偏离预期状态,使桥梁难以顺利合拢,或成桥线形形状与设计要求不符,所以必须对桥梁实施控制。

(2)应力控制。

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以及在成桥状态的受力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合是施工控制要明确的重要问题。

通常包括结构在自重下的应力(实际应力与设计相差宜控制在5%)和结构在施工荷载下的应力(实际应力与设计应力相差宜控制在5%)。

(3)稳定控制。

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关系到桥梁结构的安全,它与桥梁的强度有着同等的甚至更重要的意义。

(4)安全控制。

只有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才谈得上其他控制与桥梁的建成。

2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
2.1 施工工艺
施工控制是为施工服务的,反过来,施工的好坏又直接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除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控制要求外,在施工控制中必须计入施工条件非理想化而带来的构件制作、安装等方面的误差,使施工状态保持在控制之中。

2.2 结构参数
不论何种桥梁的施工控制,结构参数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结构参数是施工控制中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的基本资料,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事实上,实际桥梁结构参数一般是很难与设计所采用的结构参数完全吻合的,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差,施工控制中如何恰当地计入这些误差,使结构参数尽量接近桥梁的真实结构参数,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构参数主要包括:1)结构构件截面尺寸;
2)结构材料弹性模量;
3)材料容重。

由于劣质的钢材而导致支架倒塌事例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劣质的贝雷片,劣质的钢管扣件等。

劣质产品的性能远低于设计所要求的指标,在施工中,擅自降低施工设计中的材料性能及常见问题解决措施的分析指标是十分危险的行为。

4)材料热膨胀系数。

热膨胀系数的正确与否也将对施工控制产生影响,尤其是钢结构要特别注意。

5)施工荷载。

在所有自架设体系中,都存在施工荷裁,这部分临时荷载对受力与变形的影响在控制分析中是不能忽略的,一定要根据实际取值。

6)预加应力或索力。

预加应力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力与变形控制考虑的重要结构参数,但预加应力值的大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张拉设备、管道摩阻、预应力钢筋断面尺寸、弹性模量等,施工控制中要对其取值误差做出合理估计。

斜拉桥索力直接影响结构变形与受力,真实了解各阶段索力是非常必要的。

预加索力是斜拉桥施工控制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3 材料收缩、徐变对混凝土桥梁结构而言,材料收缩、徐变对结构内力、变形有较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施工中混凝土普遍存在加载龄期短、各阶段龄期相差大等引起的,控制中要予以认真研究,以期采用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徐变参数和计算模型。

2.4 施工管理
桥梁施工控制的对象就是桥梁施工本身,施工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桥梁施工质量、进度等。

特别是施工进度一旦不按计划进行,必然给施工控制带来一定难度。

以悬臂施工的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为例,如果梁相对悬臂施工进度存在差别,就必然使两悬臂在合拢前等待不同的时间,从而产生不同的徐变变形,由于徐变变形较难准确估计,所以容易造成合拢困难。

3桥梁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3.1 墩柱结构存在问题:普遍存在表面不光洁,外观不美观现象。

处理措施:首先,模板尽可能使用刚度好的钢板,表面平整、光洁度好,接缝密封,不漏浆,安装牢固,不跑模;浇灌混凝土之前使用清水湿洗干净,使用合格的隔离剂。

其次,使用拌合站拌合的,由混凝土专用车配送的混凝土,并注意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重视外掺剂的使用,混凝土浇振捣要充分而且又不过振,使混凝土密实。

最后,每一节墩柱混凝土拆模后,必须用塑料布或专用土工布严实覆盖,保证混凝土养护以及墩柱表面光洁。

3.2 t梁安装存在问题是:孔梁架设完毕后,横隔板联接不及时,在横隔板钢筋焊接前又未仔细复查造成支座(特别是四氟板支座)
的滑移、偏位;支座与梁底不密贴,上部荷载分散在支座的某几个点上;梁体不垂直。

处理对策:梁架设完毕及时进行横隔板钢筋的联接,浇筑横隔板混凝土前复查支座位置的准确性;与支座不密贴的梁及时用薄钢板支垫,使其密贴,全垫石受力;架设梁时及时用水平尺找平,使梁体垂直。

3.3 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问题:粘模、蜂窝、麻面、分层明显、大面积修饰造成的补丁现象。

处理对策:应该掌握混凝土振动时间,遵守快进慢出的原则,每棒间距在振动棒的作用间距之内,不漏振,使气泡完全排出;选用良好的模板隔离剂,涂抹均匀,不能过多或遗漏,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时间不宜过长;避开高温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注入的松散混凝土厚度≤30cm,振捣连续不间断;杜绝大面积修饰,保证混凝土的原貌,若需局部修饰,在脱模完毕后,立即进行,并在擦拭完毕后即时养生,以保证与其余未修饰部分混凝土颜色的一致。

3.4 桥面存在问题:桥面混凝土施工前,钢筋网保护层不达标,伸缩缝不平整,有跳车现象;30 m 防撞墙中间断缝过少,致使防撞墙出现不规则断裂。

处理对策:桥面沥青磨耗层铺筑完毕后,切除桥面伸缩缝部分,用尽量较长的靠尺(≥ 6 m)找平,浇筑伸缩缝混凝土;用钢筋头点焊出网片的保护层,浇筑砼时尽量避免过多人员踩蹋钢筋网;用铁皮或薄钢板每3 0 m 设置3 道垂直于桥面的断缝,避免不规则的拉伸裂缝。

4 结语
总之,桥梁施工质量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督管理,是保证结构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严格结构参数的控制,优化施工工艺,确保桥梁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伟.桥梁施工临时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
社,2002.
[2] 徐有为.桥梁施工控制中监测应力误差分析[j].施工
术.2007.
[3] 王光明.桥梁施工缺陷分析及处理[j]公路.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