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教学案氮族元素知识梳理1 氮族元素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所含元素:。
(2)氮原子的电子式:磷原于的原子结构示意筒图:。
(3)随电子层数增多,。
(4)元素的主要化合价N: P,As:-3、+3、+5 Sb,Bi:+3、5(5)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金属性逐渐.2.单质性质递变:(1)状态:;(2)密度:.(3)熔、沸点:逐渐升高;降低。
3.化合物性质:气态氢化物从NH3至BiH3稳定性依次,碱性依次,还原性依次。
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
答案:1.(1) N P As Sb Bi (2)(3)原子半径增大(4)-3、+1、+2、+3、+4、+5 (5)减弱、增强 2.(1)气态→固态(2)逐渐增大(3)N、P、As ; Sb、Bi 3. 减弱、减弱、增强、减弱例1.某主族元素R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它的含氧酸的钾盐化学式不可能是A)KRO3B)K3RO4C)KRO2D)K2RO4导学解析:对绝大多数主族元素而言,最外层电子数与最高正价相等。
但不排除该元素存在其它正价的可能,只不过其它正价均小于最高正价。
D选项中R元素化合价为+6,已超过了最外层电子数。
因此不可能!答案:D总结心得:注意硝酸盐与磷酸盐形式的不同。
例2、根据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砷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B)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C)砷可以有-3、+3、+5等多化合价D)砷的还原性比磷弱自己的思路:导学解析:N、P、As——由上而下,以磷为参照,可判断D选项中所述及的性质不可能(金属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随之增强)答案:D总结心得:氮族元素性质从上到下呈相似和递变规律。
例3、能证明氮元素比磷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是A 氮气在常温下是气体,而磷单质是固体B 氮气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磷能在空气中燃烧C NH3极易溶于水,而PH3难溶于水D NH3在空气中不可燃,而PH3可燃自己的思路:导学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常常可用四种性质进行判断:单质的氧化性、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的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因此选D。
答案:D总结心得: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从上到下呈相似和递变规律。
知识梳理2 N2、NO和NO2、、磷1.(1)N2的分子结构:电子式:,结构式:。
N2性质稳定的原因:。
(2)N2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N2+ H2== ; N2+ Mg== ;还原性: N2+ O2== ;2.NO和NO2NO的性质: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方程式:。
NO2的性质:(1)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溶于水,是大气污染物。
(2)氧化性:NO2+SO2== NO2+2I—+2H+==6NO2+8NH3===(3)与水反应:。
3.磷Ⅰ白磷和红磷物理性质比较白磷Ⅱ化学性质:(1)跟O2反应:。
(2)跟Cl2反应:2P+3C122PCl3。
答案:答案:1.(1) N三N ;分子内存在叁健,键能大(2)N2+3H2≒ NH3N2+3Mg Mg3N2 N2+O2==2NO 2.2NO+O2==2NO2SO3+NO NO+I2+H2O 7N2+12H2O 3NO2+H2O ===2HNO3+NO3. Ⅰ(1)白色或黄色蜡状固体(2)红棕色粉末状固体(3)不溶于水,易溶于CS2(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CS2 Ⅱ4P+5O22P2O5 2P+5C122PCl5例1、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2m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A 3:2B 2:3C 8:3D 3:8导学解析:NO与O2的混合气体遇水时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H2O===4HNO3因此残留的气体可能是NO也可能是O2。
但“当气体与空气接触时变为红棕色”,这一现象说明残留的气体应该是NO。
参加反应的是体积的NO和n体积的O2。
求解如下:2m得:38=nm 答案:C总结心得:充分考虑4NO+3O 2+2H 2O===4HNO 3 2NO+O 2==2NO 2 的应用,NO 2红棕色气体。
例2、红磷、白磷的化学性质比N 2活泼是由于( )A.磷元素比氮元素非金属性强B.磷原子比氮原子易获电子C.磷分子中磷原子间的键能比氮分子中氮原子间的键能小D.磷分子间作用力比氮分子间作用力小 自己的思路:导学解析:元素活泼性越强,其形成的单质的活泼性不一定强。
原子间的键能大,分子就稳定,单质的活泼性就差 答案:C总结心得: N 三N ;分子内存在叁健,键能大。
而键能小。
知识梳理3 氨气1.氨的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气体,有 气味,密度比空气 (大或小)。
氨的沸点较高,很容易 。
极易溶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氨溶解 体积氨气。
2.氨的分子结构氨气的化学式是NH 3.电子式为: ;结构式: ,空间构型: ,是 分子. 3.氨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 方程式: ,氨水有弱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使石蕊变蓝,NH 3·H 2O 在水中的反应电离:NH 3+H 2O NH 3·H 2O NH 4++OH—,氨水中的微粒有分子: ,离子: , 受热易分解,方程式: 。
(2)与酸反应①与HCl 反应:方程式 NH 3+HCl =NH 4Cl蘸有浓NH 3·H 2O 和浓HCl 的玻璃棒靠近时出现的现象为 . ②与H 2SO 4反应:方程式: 。
利用该反应在气体净化中吸收NH 3 (3)与氧气反应:氨在纯氧中能够燃烧,方程式; 。
接触氧化的条件:催化剂并加热,方程式: 。
答案:1.刺激性、小、液化、700 2. 三角锥型、极性 3.(1) NH 3+H 2O NH 3·H 2O 、NH 3、NH 3·H 2O 、H 2O ;NH 4+、OH —、H +。
NH 3·H 2O NH 3↑十H 2O (2)生成白色的烟 2NH 3+H 2SO 4==(NH 4)2SO 4 (3)4NH 3+3O 22N 2+6H 2O 、4NH 3+5O 2==4NO+6H 2O例1、将a LNH 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L (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 L 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是( )A. 2a -bB. b -aC. 2a -bD. b -a a b b a 导学解析:用差量法求解。
2NH 3=====N 2+3H 2 △V 2 1 3 2 x b -a设有xLNH 3分解,则气体体积将增加xL ,所以有x=b -a ,故平衡时NH 3的体积分数是答案C总结心得:NH 3在铁触媒的作用下发生的是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
例2、常温下,A 、B 两种无机气体组成的混合物(M A >M B ),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氮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 和B 以何种比例混合,N 和H 质量比总大于的是( )A.NH 3(A)、H 2(B)B. NH 3(A)、N 2(B)C. N 2(A)、H 2(B)D. N 2(A)、NH 3(B)自己的思路:导学解析:由于NH3中的氮氢质量比等于N和H质量比总大于N2和NH3,又M A>M B,所以A为N2,B为NH3。
答案:D总结心得:熟练掌握常见含氮元素的气体。
知识梳理4 铵盐、NH4+的检验1. 铵盐的性质:(1)通性:铵盐都是晶体,都能溶于水。
(2)不稳定性:铵盐受热都易分解,写出下列铵盐分解的方程式:NH4C1 ; (NH4) 2CO3.NH4HCO 3 .(3)与碱的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2NH4Cl+Ca(OH) 2;(NH4) 2 CO3 +2NaOH ;2. NH4+的检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然后加入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变,则证明样品中含有NH4+。
(或用蘸有浓HCl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则证明含有NH4+。
)离子方程式: .答案:1.(2) NH3 +HC1 2NH3 +H2O +CO2 NH3 +H2O+CO2 (3) 2NH3↑+CaCl2+2H2ONa2 CO3 +2NH3↑+2H2O 2. NaOH 蓝色 NH4++OH — NH3↑十H2O例1、下列化合物既与硫酸反应,又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①NaHCO3②NaHSO4③(NH4)2S④NaNO3⑤Al(OH)3A.只有①B.只有③C.①②③D.①③⑤导学解析:HCO3既与酸又与碱反应。
NaHSO4只与碱反应。
(NH4)2S既与酸生成H2S又与碱生成盐。
Al(OH)3具有两性。
NaNO3溶液与上述两种物质都不反应。
答案:D总结心得:两性化合物、弱酸酸式盐和弱酸弱碱盐都可以既与酸又与碱反应。
例2、有下列几种10电子微粒:OH-、Na+、NH4+、NH3、Mg2+、H3O+,其中在溶液中能两两发生反应的共有()A.四组B.五组C.六组D.七组自己的思路:导学解析:能发生反应的有:OH-与NH4+;OH-与Mg2+;OH-与H3O+;Mg2+与NH3,共五组。
答案:B总结心得:OH-与弱碱阳离子、H3O+反应。
知识梳理5 NH 3的实验室制法:①所用药品为:NH 4C1、Ca(OH) 2 ; 方程式 .:②仪器: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
③收集方法:。
④验满方法:将湿润的置于试管口看是否变蓝。
⑤集气试管口放团棉花,其作用:。
⑥干燥NH,可用作干燥剂。
CaCl 2不能(能或不能)干燥氨气。
⑦尾气的处理方法:将沾有的棉花堵在试管口,目的:吸收NH 3,防止污染空气.⑧NH 3的其它制法:a.在NaOH固体中滴加浓氨水; b.加热浓氨水制取氨气;答案:①2NH 4C1+Ca(OH) 22NH 3↑+ 2H2O+CaCl 2 ③向下排空气法④红色石蕊试纸⑤防止对流以便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⑥碱石灰⑦稀H2SO4例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导学解析:本题考察实验室制取NH3的装置图及试剂的选择。
A中试剂错,因生成NH3与HCl 化全成NH4Cl得不到NH3,B正确。
C图试管底应略高于试管口,以防生成水使试管爆炸,D正确。
答案:A、C总结心得:实验室制取NH3的试剂一般为浓氨水受热、浓氨水加碱性物质、铵盐与碱共热。
例2、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图1 图2⑴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⑵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⑶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⑷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自己的思路:导学解析:⑴实验室常用NH4CI与Ca(OH)2混合加热来制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