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历史重演”的几个理论问题

关于“历史重演”的几个理论问题

关于“历史重演”的几个理论问题焦润明(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摘要:本文从“‘历史重演’的概念及其解释”、“‘历史重演’的原因及条件问题”、“‘历史重演’的时空位相表现”、“研究‘历史重演’的现实意义”四个方面论述了“历史重演”所涉及到的几个理论问题,直面极富争议性的这一历史哲学命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思考。

关键词:历史重演;理论问题;历史哲学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重演”的现象: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月圆月缺,潮汐涨落,昼夜轮换,生老病死……。

故而,“重演”现象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笔者用“重演”关键词搜索因特网中的所有中文网页,出现有129万条与“重演”一词有关的条目;用“历史重演”关键词再次搜索因特网的所有中文网页,出现76万7千条与“历史重演”有关的条目;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出现有53772条含有“重演”关键词的条目,含有“历史重演”一词的条目也有1918条之多。

说明“重演”一词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熟语,并使用它来描述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自然与社会现象。

再用“历史重演”这一关键词精确地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2006年间的文、史、哲、经、法、教诸类别,只有40篇涉及“历史重演”这一概念,其中只有两篇是专论文章。

说明把“历史重演”作为学术问题进行讨论还很少。

1上述统计说明,人们都普遍认识到了“重演”的问题,特别是探讨自然界“重演”诸现象的论文非常之多,说明在自然科学界“重演”现象或“重演”问题的存在已经得到肯定。

但是在社会科学界,对于历史或社会是否存在着“重演”特别是否存在着“历史重演”这样的问题还有争议,故尽量避之绕之。

尽管“历史重演”这一历史哲学命题在一些史学理论著作中有所涉及,也不过是间接触及或轻描淡写,系统研究“重演”特别是“历史重演”问题的研究成果还非常之少。

到目前为止,有关这方面的专著还没有出现。

直接研究他人相关思想或相关内容的论文就更少。

2不管怎么说,“历史重演”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历史哲学命题,笔者在长期的历史学教学与研究过程中一直对此关注,有一些心得体会愿与学界同仁共享。

一、“历史重演”的概念及其解释“重演”问题在自然界随处可见,在自然科学实验中,“重演”作为一条规律在自然科学界是被普遍接受的。

在科学实验中,重复实验至每做皆准,则形成了理论。

理论从未被推1本文所有的统计,都截止于2006年4月8日。

2目前大量学术论文集中探讨自然界中的“重演”现象,探讨人文“重演”现象的仅有严春友、王存臻的《精神全息重演律》(《求索》,1986年第6期),冯天瑜的《关于“文化重演律”的思考》(《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张耕华的《试论历史的“重演”与历史学“预言”》(《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第1期),张文杰的《略论柯林武德的历史重演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王德胜的《从哲学高度再探重演律——兼论重演律与辩证逻辑方法的内在关联》(《齐鲁学刊》2001年第3期),王德胜的《初探重演律》(《光明日报》02年2月19日),王德胜的《重演律的哲学探索》(《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等文。

笔者对于“历史重演”这一历史哲学命题关注得比较早。

在《中国近代文化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的“后记”中曾写道:“历史与现实之间竟有那么密切的联系,有些事件的发生及其经过竟是那样惊人地相似。

我是相信历史存在着“重演律”的,否则,我们去研究历史或者去总结历史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笔者从2001年起,曾连续给历史学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过“历史重演律诸问题探讨”这一专题。

翻的,则称为律。

绝对的实验科学要求历史的重演。

两份氢一份氧,燃之成为一份水气,这实验一百多年来从中学到博士,做了不知多少次,屡试不爽。

这既是实验科学中的“重演”,也是某种具有规律可循的东西。

国内学者王德胜认为,到目前为止,能作为“重演律”加以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胚胎重演律”,又称“第一重演律”。

高等生物在胚胎阶段的发育过程,重演生物进化史。

其中,人的胚胎阶段发育过程表达的最为典型。

十个月的胚胎发育,快速经历了从单细胞简单生命→水生多细胞复杂生命→有尾有鳃裂似鱼生命→两栖类→爬行类→攀缘类→古猿→人等进化系列。

二是“个体发育重演律”又称“第二重演律”,它是指个体一生的发育重演群体发展的历史。

这是一种生命的“自相似现象”。

这种自相似机制在人类表现的最为典型:儿童从没有语言、不能直立行走,到有简单的语言、会爬、会站、会走,再到掌握口头语言,学会一些技能,再到学会社会交流,再到追求价值实现的成人。

代代传承,人生百年,重演人类发展史。

三是“思维发展的重演律”又称“第三重演律”。

一个人思维概念的发展,思想情感的发展成熟过程,重演整个人类认识的历史。

3应该说,从上述三个方面去探讨“重演律”在学术界是不会存在争议的。

但问题是,把“重演律”引伸到解释社会历史现象时,就存在着争议了。

在中外学术界,关于历史领域里到底存不存在“重演”的问题。

一直争论不休。

而且往往是否定者占上风。

西方学术界早在19世纪后期就开始对历史重演问题进行研究,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沃尔什、波普特是他们的代表。

如文德尔班曾说:“历史是有个人特征的人物的王国,是本身有价值而又不可能重演的个别事件的王国。

”4“人类的一切兴趣和判断,一切评价,全与个别的、一次性的东西相联系。

”5波普尔也曾说,历史学的任务是“研究特殊事件及其因果说明”,“在历史学里我们掌握的事实往往非常有限,而且不能照我们的意志去重演或补充。

”6我国学者李桂海也认为:“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是它的个性和特长;但却无法用现实或未来对之进行检验,这是它的缺陷。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历史学家可以研究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预测历史发展的未来趋向,但是任何历史都不可能重演。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某些反复,可以有惊人的类似,但却不能重演,哪怕是某些具体的历史细节,都不可能重演,因为它即使它非常相像,但却已经不是同一的历史,它的历史时代和背景已经不同,其历史的内涵也就不一样了。

”7持这一观点的学者着重强调历史中只有个别的、具体的、特别的东西,认为这些东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和价值,有时即使有惊人的相似,但因其不是同一的历史,它的历史时代和历史背景已不同,由此引出的历史内涵也就不同,所以也就不可能重演。

在反对“历史重演”论的历史学家们看来,历史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事件,过去既然已经消失,它就一去不复返,所以历史学不是科学,也不可能成为科学。

历史学研究的既然是过去的事件,因此是不可能重复出现的事件。

因此它也就不可能重演。

历史上有一个汉高祖,以后就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汉高祖;历史上有一个鸿门宴,就不会再有第二次鸿门之宴。

物理现象与化学现象,是重演的,而且可以用人为的方法使得它们在实验室内重演,在工厂之中重演。

但历史现象则不可能象物理化学那样去重复实验,去再现,去“重演”。

认为历史中存在着“重演”的观点,在西方以柯林武德(R.G.Collingwood,1889—1943)3参见王德胜:《从哲学高度再探重演律———兼论重演律与辩证逻辑方法的内在关联》,《齐鲁学刊》2001年第3期;王德胜:《重演律的哲学探索》(《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这种概括并无大的新意,只不过把自然科学相关理论加以梳理而已。

我认为有创意的是他把“重演律”引伸推论到学科、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重演上。

4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4页。

5文德尔班:《历史与自然科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63页。

6波普尔:《历史有意义吗?》载于《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0、152页。

7李桂海:《历史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3期。

和克罗齐最具代表性。

克罗齐的名言“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最为典型。

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和考古学家。

他所提出的“历史重演”论指的是“历史是过去经验在历史学家头脑中的重演”。

“历史”就是“思想的历史”,而且历史研究就意味着过去的遗产里面存在着的“思想”的“重演”。

在他看来,“除了思想以外,任何别的东西都不可能有历史”8所以,“史家思想总是反思,因为反思就是对思想的行为进行思想”9。

史家的任务也是“思想的重演”。

柯林武德认为历史就是“思想史”。

超越时间的能持久永存的价值,并且能使人享受代代传下来的历史文明的唯一的存在只是具有“无时间性”、“媒介性”、“重演可能性”的“思想”。

由此,史学家应该埋头于寻找和继承人类世世代代蓄积下来的无情的、理智的遗产中具有合理性的传统,“历史研究”的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此。

至于到底历史是怎样重演的,重演的类型等,他并没有论述。

国内学者也有人主张历史存在重演。

王和、周舵等学者认为:“‘历史规律’有着有别于哲学的‘规律’的特殊性。

因为,如果说一般而言的‘可重复性’是指‘能够再现’的话,那么,在‘历史规律’中则完全不存在这种严格意义上的‘重复’。

因为历史是不可能再现的。

所以,‘历史规律’对所谓‘可重复性’的研究,仅仅是指对那些具有相似性的同类历史现象和过程的研究。

”10万斌认为:“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存在着重复性,……但是,历史规律的重复性又有别于自然规律的重复性。

在严格意义上,历史规律不存在完全的重复。

……每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在其运行中,都具有不同的主体,打上了不同的主体烙印和风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感,不可能完全一致和再现。

历史规律所内蕴的现象和过程的重复性,只是对那些具有相似性但却具有同类普遍规定的现象和过程的归纳和概括。

”11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虽然也承认历史存在着“重演”,但却反复强调历史中的重演与自然界的严格的、完全的重演不同,历史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的重演。

这种滴水不漏,看似严谨的论述,却是不利于对于“历史重演”问题的讨论。

我认为比较坦率地强调历史存在着“重演”,并且对这一问题进行积极讨论的是张耕华先生。

他认为:“(一)重演一词可以用来指称事实或事物的具体内容上的相似;(二) 重演一词也可以被用来指称事实或事物的某种本质、关系或属性上的同类。

在前一种情况里,重演相当于类似或相似;在后一种情况里,重演的含义是同类。

”。

12:在他看来,凡是重复出现的事物,无论是相似的还是,还是同类的都是“重演”。

笔者比较赞同他的观点。

上述说明,“重演”现象已被学术界所关注,只是在解释上存在着不同观点。

有的认为,历史学不是科学,历史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也谈不上什么客观性,因而它也就不可能重演。

有的则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按照某种规律演进的。

历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会反复出现,因而有可能重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