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信息化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信息化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信息化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沪国资委信息化[2016]164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07.14
【实施日期】2016.07.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信息化发展“十三五”专
项规划》的通知
(沪国资委信息化﹝2016﹞164号)
各委管单位、委托监管单位、区县国资委:
《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信息化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经市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6年7月14日
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信息化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
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高国资监管效能,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依据《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本着科学、严谨、前瞻、务实、系统的原则,编制本专项规划。

一、“十二五”信息化工作回顾
(一)企业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支撑企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企业信息化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十二五”期间,市国资委以示范工程引领、以水平测评倒逼、以政策资金扶持国资委系统企业信息化发展,服务和指导并举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

截至到“十二五”末,累计完成信息化投资160亿元,系统大部分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工作组织并编制了信息化规划、建立了信息化专项预算,信息化水平为B级以上的企业集团占56.5%,比2010年底提高了45.7个百分点。

企业信息化推动了企业发展,形成共识。

经专家评审,共有11家集团的信息化应用被市国资委、市经信委联合认定为企业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发展示范工程。

在国资收益支持企业模式创新和业态转型的项目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项目和金额用于支持企业以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重大项目。

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企业促进创新转型的信息化项目相关投入经认定后可视同于利润。

上汽、电气、百联、东方国际四家集团的电商、互联网等相关信息化工作纳入经营者的任期考核指标。

(二)国资监管信息化全面推进,效能建设成果明显
国资监管信息化整体协调推进,深度和广度逐步提高。

按照“流程贯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规划要求,深化监管数据标准化,建设国资系统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将原
有业务信息系统统一集成至国资监管信息平台,并新建了产权、考核、评估、工资总额、划拨空转土地、内审、干部人事和服务企业联动发展直通车等功能模块,提高了国资监管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

完成市国资委门户网站无障碍改造,开通市国资委政务微博,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基本情况和国资监管信息的披露和公开工作。

国资监管的信息化基础持续强化,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支撑。

根据国资监管业务发展需要和“十二五”信息化专项规划,完成国资委与一级企业互联互通的顶层设计、专线建设和系统调试,建成覆盖市国资委一级企业的VPN网。

建设物理集中的国资委数据中心和按区隔离的国资监管“混合云”,制定并完善了信息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优化网络架构,提高了安全水平,促进了集约共享。

(三)信息化工作还存在差距
1、企业信息化打造新能力、创造新价值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目前,上海市国有企业集团的信息化领军人才缺乏,在信息化规划、投入、专职人员占比、信息安全和IT治理等方面与其行业地位相比普遍存在差距,支持创新转型的重大信息化项目还不多,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对企业模式创新和业态转型等价值创造活动形成支撑。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增强国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信息化管控与资本管控、制度管控还未充分协同,管理信息化与经营信息化、生产智能化还未深度融合,还没有对高层决策、一线执行和风险防控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2、国资监管业务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尚待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国资监管信息化的项目建设尚未实现信息化对监管业务的全覆盖,项目组织和数据利用上也没有形成合力,部分系统功能设计不完整、架构设计不合理、应用的技术落后,难以适应国资监管和改革发展的动态需求,导致国资监管的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够高。

同时,国资监管业务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同时,对数据的开发利用不深,在委内、委办局之间和系统内的共享程度不高。

3、国资监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融合尚需进一步强化。

国资监管的数据获取方式还主要是制发报表交企业填报,数据获取途径单一依赖企业,缺乏创新,还没有建立起从其他政府相关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和互联网公司等数据占有主体获取数据的途径。

部分企业集团内控信息化滞后于基础管理信息化,没有在企业内部构建起流程一贯到底、数据不落地的一体化监管平台。

部分企业集团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海外投资企业没有纳入企业信息化管控体系,监管行为缺乏必要的手段。

二、“十三五”国资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
(一)信息化正成为国内外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的风口
“十三五”期间,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

我国已将信息化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信息化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和“互联网”的全面推进,信息化与产业化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信息化能力日益成为企业新型的战略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对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13年12月,《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总体导向。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国资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出了“管资本为主”的改革方向。

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推进监管工作协同,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监管。

信息化工作必须顺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总趋势,满足具体监管业务对信息化提出的工作要求。

(三)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对国资国企信息化发展带来新机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