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钻孔桩施工技术交底(三级)

桩基钻孔桩施工技术交底(三级)

4.5钻进
开始钻进时,严格控制进尺速度,采用“低压慢进”措施,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再以正常速度钻进。钻孔作业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因故必须停钻时,孔口加盖防护罩,并把钻头提出孔道,以保证安全及防止埋钻。钻孔作业宜采用分班连续进行,并认真做好钻孔记录,钻进过程中应经常对泥浆进行检测和实验,不合格时随时改正。随地层变化,在变化处均应保存好渣样。
图1 钻孔桩详细施工工艺流程图
4.1测量放样
依据设计提供的导线点及水准点,在每座桥梁附近埋设加密桩,布置三角控制网,控制每座桥梁施工,导线测量符合相关规范的精度要求。根据设置的三角网及桩位坐标图,用全站仪放出每个桩孔的中心位置。
4.2、埋设护筒
钢护筒采用4mm钢板卷制焊接,内径比桩径大20~40cm,护筒高2m,护筒外侧设三道φ22钢筋作为加强肋以保证护筒刚度,护筒顶端设出浆口和吊环,顶面高出地面30cm或水面1.0m~2.0m左右以防地表水流入,当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于稳定后的承压水位2.0m以上以保证水头压力。当处于潮水影响地区时,应高于最高施工水位1.5~2.0m,并应采用稳定护筒内水头的措施,埋设时,保证护筒竖直,倾斜度不大于1%,顶面水平,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为5cm,护筒底端要埋入密实土层中,周围夯填粘土并密实。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应耐拉、压,不漏水。
表1 泥浆性能指标要求
钻孔
方法
地层
情况
泥 浆 性 能 指 标
相对密度
粘度
(s)
静切力
(Pa)
含砂率
(%)
胶体率
(%)
失水率
(ml/30min)
酸碱度
pH
冲击钻
粘性土
1.1- 1.201Fra bibliotek-221.0- 2.5
≤4
≥95
≤20
8-11
砂土
碎土
卵石
漂石
1.2- 1.4
22-30
3-5
≤4
≥95
≤20
8-11
钻孔桩钻孔桩技术交底书
技术交底书
表格编号
1310
项目名称
第 页
共 页
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
桥梁桩基工程
设计文件图号
S04-01
施工部位
钻孔桩桩基施工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内容:
1、技术交底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xxxx公路段9座桥梁桩基钻孔桩施工。
2、设计参数
公路段桥梁共9座,其中大桥5座,中桥4座。桩基主要分为桩径1.6m和1.2m桩基,其中A1.6m桩基184根,A1.2m桩基72根,共计256根。
(2)第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利用导管进行,当钢筋笼和导浆管全部入孔后,用导浆管变径接头及吸水带和砂石泵连接进行二次清孔,当孔内泥浆比重不大于1.1,粘度17—20S,含砂率低于2%,柱桩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cm,即可停止清孔作业。第二次清孔结束后,必须在40分钟内灌注桩。
4.7成孔检查
钻孔完成后,用检孔器检查孔径、垂直度,用测绳检查孔深。检孔采用比钻孔桩钢筋笼直径加100mm(但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为6倍桩径的钢筋检孔器。1.6m桩径桩基检孔器采用C28钢筋做主筋,1.2m桩径桩基采用C25钢筋做主筋,主筋根数12根,每1.0m设1道箍筋,检孔器顶端设拴测绳的环孔,以检测孔深。
4.3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前,于孔口填筑钻机平台,平台要平整,牢固,钻孔过程中不发生钻机倾斜,或沉落。钻头采用吊锤定位,定位误差不大于10mm。垂直度采用钻机自动测定,并通过线锥或全站仪校核,垂直度偏差小于1%。
4.4泥浆制备
根据钻孔方法和土层情况,采用粘土造浆,调制的钻孔泥浆及经过循环净化的泥浆性能指标可参照表1 泥浆性能指标要求
当钻机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等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立即填写终孔检查证,并经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进行孔底清理和灌注水下砼的准备工作。桩基应严格清孔,桩底沉淀厚度应小于5cm.
4.6清孔
清孔分两次进行,宜采用反循环或气举反循环工艺。
(1)第一次清孔,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将钻头提高离孔底10-20CM,空转不进尺,以相对密度为1.03—1.10的新泥浆将孔内转渣和密度较大的泥浆换出,当孔内泥浆比重不大于1.1,粘度17—20S,含砂率低于2%,孔底沉淤不大于50cm时,即可停止清孔作业。
3、前期施工准备
(1)钻孔桩施工场地已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
(2)全线计划安装800KVA变压器1台,500KVA变压器4台,施工高峰期间,备用2台200KW发电机发电。施工用水综合采用合格的地下水、河水。
(3)现场规划、布置好泥浆排放池、泥浆换浆池位置。
(4)平整场地、施测桩位十字线、放样桩孔准确位置。
(5)确保便道畅通,保证机械、材料进场。
4、钻孔桩工艺流程
根据本工程桩基情况,钻孔桩机选用CZ-8型冲击钻机,钻孔工艺:施工准备 → 桩位放样 → 埋设护筒 → 钻机就位 → 钻进、取样 →第一次清孔→ 测量孔深、斜度 →成孔验收→钻机移位 → 安装钢筋笼 → 下导管 → 第二次清孔 → 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 → 灌注水下混凝土 → 成桩检测。
针对不同地质层选用不同速度及适当的泥浆,冲进中随时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断地质类别,记入记录表中,并与设计院提供的地质剖面图相对照。钻渣样编号保存,以使分析备查。施工时如果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地质资料所示有出入时,应及时通知监理和设计代表。
相邻桩的钻孔作业,在中距3m内的混凝土灌注桩完成24h后,才能开始,以避免干扰邻桩混凝土的凝固。
钻进过程中,随时补充损耗、漏失的泥浆,钻孔泥浆始终高出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1.0~1.5m,保证钻孔中的泥浆浓度,防止发生坍孔、缩孔等质量事故。
当钻孔距设计标高1.5m时,注意控制钻进速度和深度,防止超钻,并核实地质资料,判定是否进入要求的持力层。当冲到基岩时如果岩面倾斜,要缓慢冲进,缓慢进尺,以确保孔位准确垂直。钻进前每一个孔位绘制出钻孔地质剖面图,挂在钻台上。钻进时,每进尺0.5m~1.0m时抽碴一次。钻进作业分班连续作业,钻进过程中需填写钻进记录,交接班时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要一并交接,并应经常对钻进泥浆进行检测调整,并注意地层变化,在设计地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并与设计对比分析。当实际与地质剖面图不符时应及时向监理和设计单位反映,请设计单位进行确认。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对孔深、孔径和孔形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再进行清孔、拆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