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二)、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猜谜
奇妙奇妙真奇妙, 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 动物植物都需要。
谜底:空气
想一想 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 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答: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 ——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 ——有气泡冒出。 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 ——双手挤压,有压力 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 5)给车胎打气 ———涨起来
(3 )混合物中各物质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例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都保持着 各自的性质。
(4)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组成 组成性质 表示方法 举例 纯净物 只有一种成分 固定 有化学符号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 (P205)
混合物 由几种纯净物组成 不固定 无固定符号 空气,海水
练习二
课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 是( A )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新鲜空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 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
3、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 体是( C) A、氧气 B、二氧化碳
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氧气(O2) 21%
氮气( N2) 78% 一百份体积的空气
稀有气 体 0.9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杂质 0.03%
练习一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
2)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4)长期放在空气中的石灰水上有一层白膜
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
2、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 量白雾”吗?
答:不能,烟是固体微粒;雾是小液滴。
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 瓶总体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
答:(1)未冷却至室温便打开止水夹; (2)装置漏气; (3)红磷的量不足;
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不能漏气
3.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物质的颜色、 、 、 、 、 等。金刚石常被加工成精美的钻石,但它的加工十分困难 ,其原因可能是 。
形 形 色 色 的 物 质 变 化
石灰石溶洞 是怎样形成 的? 酸性的水会 溶解石灰石 ,长年累月 会形成巨大 的溶洞,以 至于洞顶塌 陷成天坑
天坑 岩 石被侵 蚀所形 成的奇 观
1.水蒸发 2.粉笔折断 3.水结成冰 4.纸张燃烧 5.食物腐败 6.瓷器破碎 7.木条折断 8.葡萄酿酒 9.光合作用 10.潮湿的衣服晾晒后变干 11.汽油挥发 12.木材制成桌椅 13.铁铸成锅 14.蜡烛熔化 15.人的呼吸作用 16.蜡烛燃烧 17.酒精燃烧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质发生的 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 物质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 。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感官,还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 ,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观 察的内容包括: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 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例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 化、发光、发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 等);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低温麻醉
稀有气体用途
焊接过程用 作保护气
霓虹灯
霓虹灯
液化空气装置液 态空气蒸腾实验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会具有不同的性质呢?这主要是 由于它们的组成和结构不同的原因。如氧气只由氧元 素组成,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水由氢、氧 两种元素组成,碳酸氢铵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 组成,葡萄糖、砂糖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天坑底 的景色
一、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二)、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三)、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蜡烛一般是用石蜡和棉纱芯 制成的。蜡烛在点燃时会出现 哪些现象?发生什么变化? 2.用白瓷板压在蜡烛燃烧的火焰 上,会有什么现象? 3.石蜡燃烧变成了什么?在吹灭 蜡烛的瞬间,还看到什么?
交流讨论
通过上面的活动与探究,总结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时,常伴有哪些典型的现象和特征?
结论: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
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等。这些现象 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特别提醒: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
1.物质变化的基本形式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水变成水蒸气 属于 变化,这是因为 ,利用太阳能使水 变成氢气和氧气属于 变化,这是因为 。化学变化除伴随着放热、发光等与能量变化有关的现象.有 些化学变化还常伴随有 、 、 等现象 。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变化需要外 界提供能量,例如: ;有些化学变化能向外界释放能 量,例如: 。
在一空瓶中放入燃烧的木条后,盖严,然后 放入一只小虫,再盖严,根据现象并分析原 因。
练一练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 在燃烧匙中装足量红磷,夹紧止水夹④点燃红 磷,伸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⑤待集气瓶冷却 后打开止水夹 (1)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步骤⑤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3)该实验得出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4)该实验剩余气体的性质有 ; ;
1、知道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 变化,能说出典型的化学变化中所 伴随的能量转化。 2、认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会区分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气味等 。
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想一想 你知道“煤油燃烧”与“煤油能燃烧”有何区别吗 ? :
练兵场
下列是有关水的一些描述,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常温时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②在101 kPa下,水在 0℃时结冰,在100℃时沸腾;③4℃时水的密度为1g/cm3; ④水蒸发时会吸收大量的热;⑤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 氢气和氧气;⑥水能溶解食盐、糖等多种物质;⑦把少量的水 泼到炽热的炭火上,产生可以燃烧的气体(氢气、一氧化碳气体) ;⑧把水加热到1000℃以上,水能分解成氢气、氧气。 根据以上对水的性质的描述,用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语句是 ①②③④⑥ 。 描述水的化学性质的语句是 ⑤⑦⑧ 。
现象
:
1.蜡烛燃烧,发光发热,在燃烧的过程中,蜡烛不断 熔化并逐渐变短。 2.白瓷板压在火焰上时,白瓷板上可观察到有黑色粉 末状物质。 3.蜡烛燃烧后变成看不见的气体,吹灭蜡烛后,可看到 烛芯残留一缕白烟,熔化的蜡烛重新凝固。
[结论]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多
种变化。如蜡烛受热熔化成液态、发光、发热,吹灭后,烛泪凝 固。在燃烧的过程中逐渐变短,这是由于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 化碳和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的原因。白瓷板压在火焰上有黑色物 质生成,那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了炭的缘故。 化学上,我们根据变化时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把物质的变化 分为两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 取少量的葡萄糖、砂糖、面 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 加热,直到完全烧焦后,得到黑色的 残渣。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葡萄糖、砂糖、面粉中都含 有碳元素。
饭烧糊、木材烧焦有相同的现象吗?说明了什么?。 你的回答 都会有黑烟冒出。说明饭和木材中都含有 : 碳元素。 ·金刚石、石墨的内部结构图
; ;
(5)实验后集气瓶中水少于1/5,,误差产生的原 因可能是 ;
4.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红磷、 五氧化二磷、水
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组成 :
如:空气 海水 河水 矿泉水等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可分别表示 为N2、 O2、CO2等。
[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一些典型的现象和
特征。以下变化都是化学变化,仔细观察并描述其现象 特征。 活动与探究1 火柴的燃烧 现象: 发光、放热。火柴变成灰烬。 活动与探究2 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现象: 加盐酸前无色透明,加盐酸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活动与探究3 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 溶液变红色 现象: 活动与探究4 现象: 在石灰石中加盐酸。 有无色气体生成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物体 形状的改变大小的变化均属物理变化)如汽化、升华、挥发、凝 固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 生锈 食物腐败等
小试牛刀
金刚石可以加工成钻石,也可以在液态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这两种情 况下,金刚石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曾经叫“养气 ”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钢铁的冶炼
金属的焊接
氧气(O2)的重要作用 供给呼吸 钢铁冶炼 支持燃烧 金属焊接 切割等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熔沸 点低。密度:1.251g/L 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不活泼)
氮的用途.avi
超导试验车 冷冻剂
制氮肥 化工原料
食品充气包装 保护气
氮气(N2)
氮气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 肥的重要原料; 食品包装时充入氮气防腐;
液态氮常用作制冷剂。
空气中氮气的用途
生产硝酸和化肥 的重要原料
食品包装充入 氮气以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