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草纲目》皮肤病外治处方

《本草纲目》皮肤病外治处方

目的述评《本草纲目》有关常见皮肤病的药物外治法。

方法对《本草纲目》及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研究。

结果《本草纲目》中有关皮肤病的药物外治处方丰富,用药方法有药物煎水外搽、制膏外涂、捣药外敷或研末外掺、溶剂调涂等。

结论《本草纲目》中有关皮肤病的药物外治法处方丰富,简便效验,部分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有科学依据。

对今天的临床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本草纲目》皮肤病外治法《本草纲目》为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传世大作,书中所载外治疗法极其丰富,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现特选介其中部分皮肤病症的药物外治法,与各同道一起研讨。

1 皮肤癣疮处方:川槿皮、肥皂原文:癣疮不愈。

以川槿皮煎汤,用肥皂去核及内膜,浸汤,时时搽之。

(卷三十五肥皂槿条引杨起简便方)。

评述:木槿皮能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是治疮癣要药。

现代药理研究木槿皮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皮肤真菌。

肥皂,《本草纲目》:“祛风湿,下痢,便血,疮、癣、肿毒”,现代药理研究对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菌和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两者合用能够提高治疗皮肤癣菌的疗效。

本方亦可外用煎洗或以适量酒、醋浸泡制剂搽涂而治疗皮肤癣病。

2 脚指缝烂处方1:滑石、煅石膏、枯矾。

原文:脚指缝烂。

滑石一两,石膏煅半两,枯白矾少许,研掺之(卷九滑石条引集简方) 。

评述:滑石清热,渗湿,利窍,现代药理研究有保护皮肤黏膜及抗菌作用。

煅石膏清热收湿,生肌敛疮,有抗菌、收敛、止血、消炎等作用。

白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故可掺治脚指缝烂。

包括脚气、湿疮、黄水疮等皮肤湿烂,或诸疮肿毒,小儿体热痱疮,等。

处方2:茶叶。

原文:脚丫湿烂。

茶叶嚼烂傅之,有效(卷三十二茗条引摄生方)。

评述:茶叶利水祛湿,解毒敛疮,现代药理研究含有大量鞣酸等,有收敛、抑菌及维生素B样作用。

其浸剂或煎剂在试管中对多种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故可用治脚丫湿烂。

3 积年癣疮处方1:斑蝥。

原文:(1)积年癣疮。

用斑蝥半两,微炒为末,蜜调傅之(卷四十斑蝥条引外台)。

(2)积年癣疮。

用斑蝥七个,醋浸,露一夜,搽之(卷四十斑蝥条引永类)。

评述:斑蝥破血逐淤,攻毒散结。

现代药理研究斑蝥对皮肤、黏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故可用治积年癣疮、痈疽不破等。

处方2:狼毒。

原文:积年干癣。

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

用狼毒末涂之(卷十七狼毒条引圣惠方)。

评述:癣久不瘥,多由气血凝滞,湿毒缠留而成。

狼毒能利水祛淤,破积杀虫,现代药理研究具有麻醉、抗菌、杀虫等作用,故可用治积年干癣、厉风癞疮等。

4 风疮瘾疹处方:露蜂房、芒硝。

原文:风气瘙痒及瘾疹。

用露蜂房煎汁二升,入芒硝傅之,日五次(卷三十九露蜂房条引梅师方)。

评述:风气瘙痒及瘾疹均为瘙痒性皮肤病,或有水肿性风团。

露蜂房能够祛风,攻毒,杀虫;芒硝能够消肿止痒,故可用治风气瘙痒及瘾疹。

5 一切湿疮处方:酸榴皮。

原文:脚肚生疮,初起如粟,搔之渐开,黄水浸淫,痒痛溃烂,遂致绕胫而成疡疾。

用酸榴皮煎汤冷定,日日扫之,取愈乃止(卷三十安石榴条引医学正宗)。

评述:湿热下注肌肤可致脚肚生疮,黄水浸淫,痒痛溃烂。

酸榴皮性涩能杀虫敛疮,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菌,抗病毒,驱虫,促进血液凝固作用,故可用之外治脚肚生疮。

6 赤游火丹处方:大黄。

原文:火丹赤肿,遍身者。

大黄磨水,频刷之(卷十七大黄条引急救方)。

评述:火丹赤肿遍身,似为现代之急性荨麻疹。

大黄清热泻火,泻下消肿,解毒祛淤,故可用治火丹赤肿。

本方亦可用于外治暴眼赤痛,口疮糜烂,酒渣鼻,暑疖(汗腺炎),外阴溃疡,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冻疮皮肤烂痛等。

7 漆疮作痒处方:芒硝。

原文:漆疮,芒硝汤涂之(卷十一朴消条引千金)。

评述:漆疮为过敏性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有瘙痒与皮疹。

芒硝能泻热、软坚、消肿、止痒。

现代药理研究芒硝含有硫酸钠,相当于高渗性盐溶液,主要具有泻下消肿作用。

故可用治漆疮作痒,尤其适用于皮疹红肿而痒者。

8 酒齄赤鼻处方:硫黄、槟榔、片脑原文:酒齄赤鼻,用舶上硫黄、鸡心槟榔等分,片脑少许,为末。

绢包,日日擦之。

加蓖麻油更妙(卷十一石硫黄条引瑞竹堂方)。

评述:硫黄能散痈杀虫,收敛止痒,消肿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硫黄有杀菌、杀疥虫、溶解皮肤角质作用。

槟榔杀虫,破积,行水,有驱虫、抗真菌、病毒作用。

片脑通窍杀虫止痒,促进药物透皮吸收。

蓖麻油消肿散痈。

三药合用可治酒齄鼻,还可用治癣疥疮癞,湿疹,黄水疮,阴虱等。

9 面上皯处方:白茯苓、蜜。

原文:面雀斑。

白茯苓末,蜜和,夜夜傅之,二七日愈(卷三十七茯苓条引姚僧坦集验方)。

评述: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为祛斑增白养颜佳品。

蜜能润肤养颜。

故可和调用治雀卵面斑。

10 髭发白黄处方:黑大豆、醋。

原文:染发令乌。

醋煮黑大豆,去豆煎稠,染之(卷二十四大豆条引千金)。

评述:黑大豆能活血,利水,祛风,解毒,色黑而能乌发。

醋能散淤,止血,解毒,杀虫。

唐《千金方》以来,就有醋煮黑大豆乌发的记载。

醋煮能够促进大豆水解,产生色素而能染发令黑。

11 冻疮未破处方:生姜。

原文:两耳冻疮,生姜自然汁熬膏涂(卷二十六生姜条引暇日记)。

评述:冻疮,因于寒气外袭,阳气不运,血络受阻而致。

生姜能散寒、通经,有抗菌、促进血液循环作用,故能治之,不论是病于两耳,还是四肢末端。

12 冻疮破烂处方:大黄。

原文:冻疮破烂,大黄末,水调涂之(卷十七大黄条引卫生宝鉴)。

评述:寒阻气血,血淤化热,冻疮破烂。

大黄能破积滞、行淤血、解热毒,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菌、止血作用。

故可用治冻疮破烂。

也可用治小腿溃疡、痈疡肿毒等。

13 反花恶疮处方:藜芦、猪脂。

原文:反花恶疮,恶肉反出如米。

藜芦末,猪脂相傅,日三五上(卷十七藜芦条引圣济录)。

评述:反花恶疮,相当于现代的皮肤癌。

藜芦杀虫毒,去死肌。

猪脂解毒润肤,故可调敷治疗反花恶疮。

14 痈肿初起处方:栝楼根、赤小豆。

原文:痈肿初起。

用栝楼根、赤小豆等分,为末,醋调涂之(卷十八栝楼条引杨文蔚方)。

评述:痈肿为皮肤感染性疾病,初起为肿疡,多因热毒壅结局部而成。

栝楼根清热解毒,消肿排脓;赤小豆利水除湿,和血排脓并能消肿解毒;苦酒散结解毒,故可合制调涂治疗痈肿初起。

现代研究栝楼根有免疫增强及抗菌、抗肿瘤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5 痈肿焮痛处方:大黄、醋。

原文:痈肿焮热作痛。

大黄末,醋调涂之。

燥即易,不过数易即退,甚验神方也(卷十七大黄条引肘后方)。

评述:痈肿焮热疼痛为热毒内蕴,致局部气血凝滞,经脉壅阻而致。

大黄泻热、破积,醋能散结解毒,故可合用治痈肿焮热作痛。

现代研究大黄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淋病双球菌、炭疽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6 痈疽拔脓处方:斑蝥、大蒜。

原文: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

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

少顷脓出,即去药(卷四十斑蛰条引直指) 。

评述:痈疽毒滞难化,不能透毒外出,故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

斑蝥可攻毒、逐淤、发疱、拔毒。

加以蒜泥和贴,以助拔毒排脓。

然本方对皮肤刺激性大,故脓出即止,不可多用。

17 诸疮弩肉处方:乌梅。

原文:诸疮弩肉。

用乌梅肉烧存性研,傅恶肉上,一夜立尽。

圣惠用乌梅和蜜作饼贴者,其力缓。

按杨起简便方云:起臂生一疽,脓溃百日方愈,中有恶肉突起,如蚕豆大,月余不消,医治不效。

因阅本草得此方,试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

乃知世有奇方如此,遂留心按刻诸方,始基于此方也(卷二十九梅条发明引时珍曰)。

评述:乌梅能敛疮止血,蚀肉去赘。

可用治恶肉突起,胼胝鸡眼。

现代药理研究乌梅有抗细菌、抗真菌、抗过敏作用。

18 趾疮肉突处方:蜈蚣、南星、醋。

原文:女人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

蜈蚣一条,焙研傅之。

外以南星末,醋和傅四围(卷四十二蜈蚣条引医方摘要)。

评述:趾疮,甲内恶肉突出,类似现代病名甲沟炎之表现,由于湿热外淫肢末,气血阻滞而生。

蜈蚣能祛风,攻毒,散结。

南星能燥湿,消肿散结。

醋能散淤、解毒、杀虫。

故可合用治疗甲沟炎。

现代药理研究蜈蚣有抗真菌、抗肿瘤作用。

19 疮口不合处方1:五倍子、醋。

原文:疮口不收。

五倍焙,研末;以腊醋脚调,涂四围,效(卷三十九五倍子条)。

评述:五倍子敛疮、止血、解毒。

现代药理研究五倍子有抗菌,收敛作用。

醋能散淤、止血、解毒、杀虫、有杀菌作用。

故能治疮口不收,亦可用于皮肤湿烂。

处方2:血竭、麝香、大枣。

原文:诸疮不敛。

血竭末一字,麝香少许,大枣烧灰半钱,同研。

津调涂之(卷三十四骐麟竭条引究原方)。

评述:血竭能散淤定痛,止血生肌。

麝香能开窍、辟秽、通络、散淤,有抗菌,抗炎作用。

大枣能调营卫,解药毒,多烧存性研末配毒性药品外用。

3药合用能治诸疮不敛。

20 臁疮热疮处方:黄檗、轻粉、猪胆汁。

原文:臁疮热疮。

黄檗末一两,轻粉三钱,猪胆汁调,搽之。

或只用蜜炙黄檗一味(卷三十五檗木条)。

评述:臁疮热疮,因于湿热停滞局部,经络阻塞所致。

黄檗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菌作用。

轻粉攻毒、杀虫、利湿,有杀菌作用。

猪胆能清热、解毒,有抑菌、消炎作用。

故治臁疮热疮,各种炎症感染。

21 臁疮溃烂处方1:无名异、铅丹、麻油。

原文:臁疮溃烂。

无名异、虢丹细研,清油调搽。

湿则干搽之(卷九无名异条引济急方)。

评述:无名异为矿物药,含多种微量元素,能消肿生肌、去淤止痛。

铅丹能解毒、生肌。

麻油能解毒、润燥。

故可治臁疮溃烂。

处方2:牛胞衣。

原文:臁疮不敛。

牛胞衣一具,烧存性,研搽(卷五十牛条引海上方)。

评述:牛胞衣益精血,生肌。

故本方适用于因精血不足,肌肤失养之臁疮不敛。

22 结语以上选择阐述了《本草纲目》中治疗皮肤病的21首处方,其方法有药物煎水外搽、制膏外涂、捣药外敷、溶剂调涂、或研末外掺、调涂等,简便效验,对今天的临床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许多医家的临床经验表明皮肤病通过药物外治,药物能够直达病所,是迅速发挥疗效的关键,值得临床重视,积极应用。

笔者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故特整理选介《本草纲目》有关皮肤病的一些药物外治法供各同道临床参考。

取舍阐述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