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古族酒文化

蒙古族酒文化

蒙古族的酒文化
酒是一种液态的饮料,与普通的饮料一样,它的主要成分是水,也是可以供人们引用的。

但是,酒是一种与一般饮料绝不相同的特殊饮料。

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与普通的饮料的成分不同。

一般的饮料虽然品种繁多,但其成分中,都不含或只含有极其微量的酒精。

而酒除了水之外,其主要的成分就是酒精。

酒精学名乙醇,是由淀粉后含糖的物质经发酵而产生的另一种物质,带有一定的刺激性,它能使人兴奋,也能使人麻醉。

正是由于酒精的这种特性,在人类社会中,饮酒总是伴随着一种特殊的场合或情绪。

如高兴时饮酒以助愉悦,痛苦时借酒以释愁怀。

事实上,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天然的酒就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

那时候,熟透的植物果实成堆成片地掉落在地面上,经过自然发酵之后,就形成了最早的天然果酒。

这种天然的醇香,吸引了各种不同的动物,后来就有了醉猿的活动。

江苏淮阴洪泽湖畔下的草湾曾经发现的“醉猿化石”证明了天然果酒在“人猿相揖别”之前就发生了的。

动物对天然酒的享用与人对酒的欣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意识的酿酒是只有进入人类社会才会有可能真正出现的,我国是最早发明酒的国家之一,对于酒的具体发明时间现在很难说清了,对于酒的发明人也是不甚清楚,传说甚多。

有的说是夏禹时代一个叫仪荻的人发明的,也有人说是杜康。

从现代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夏商周三代,酿酒技术开始发展,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代,酿酒工艺渐渐成
熟,酒的质量也大大提高,宋辽金元及明清时期,酿酒工艺更加臻于完善,酿酒业走向完全的成熟和前所未有的繁荣。

酒虽然不是人么维持生命的绝对必需品,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却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成了一种文化象征。

酒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方少数民族的酒文化,则是中华民族酒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酒文化史上,蒙古族的酒文化却是一笔不容忽视的重彩。

蒙古族始源于大约公元7世纪的唐朝望建河的一个部落,与中国北方的东胡、鲜卑、契丹、室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公元12世纪,蒙古部首领铁木真,连续击败蒙古纷争部落,统一蒙古。

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称吉思汗,于是“蒙古”开始成为民族的族称。

在蒙古族的文化史上,酒占据了极重的部分。

蒙古族独特的酒是马奶酒,蒙语称“马拉音阿日黑”。

此酒透明醇香,香气沁人,酒精度不高,饮后不易醉。

经常适量饮用,有驱寒、活血、舒筋等功效。

蒙古人把马奶酒当做是最珍贵的饮料,每年从夏伏至中秋这段日子,牧民们家家户户门前拴着马驹,挤马奶。

酿制马奶酒后,不论男女老少都饮。

马可波罗曾说过这种酒类白葡萄酒,味道极好。

蒙古族人常用自己酿制的最好的马奶酒招待尊贵的客人。

饮酒的仪式据《多桑蒙古史》记载:饮宴开始时,把酒洒在帐幕男主人头边的偶像上,随后依次洒在帐幕内所有其他偶像上。

再由仆人盛一杯酒步出帐外,先向
南方洒三次,每次均要下跪行礼,这是向火敬礼;接着向东方洒酒拜天,再向西方洒酒拜水;最后向北方洒酒祭奠死者。

男主人举杯将饮时,先要将杯中的酒倒一些在地上,作为对大地的尊敬,如果他是在马背上,便倒一些洒在马的颈或鬃毛上。

饮宴开始后,为了向客人证明酒中无毒,主人必先自饮,然后再递给宾客饮用。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蒙古族表示对客人礼敬的酒俗。

现在蒙古族人逢年过节,都少不了一种叫德吉拉的礼节。

德吉拉汉译为第一盅酒,当客人入座后,主人双手捧着有酥油的银碗酒壶,从长者或尊者开始敬德吉。

接受敬意的客人,双手接过银碗,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蘸一下酥油,向天弹去,如此重复三次,客人依次轮流完成这一礼节后,主人便斟酒敬客人,接受敬酒的客人也做上述动作。

酒必须喝干,才是对主人的尊敬,若推让不喝,被视为瞧不起主人。

向客人敬酒,是蒙古族人对客人表示敬重和爱戴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佳节还是喜庆之日,都离不开酒来增加气氛和表达情意。

蒙古族人把酒看作是食品的精华。

牧民草原放牧,常常随身带有酒壶。

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日探望亲友,带的礼品中常常有酒。

有客人到来,无酒不成席。

给客人敬酒,一次要敬三杯。

客人应全部喝完,以示对主人的感激之情和以诚相见之意。

蒙古族劝酒的方式也比较独特。

酒宴上,客人如不喝酒,主人便即兴唱歌相劝,直唱到客人喝下杯中酒为止。

因此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

客人若确实不善饮酒,即将三巡酒各饮少许后归还主人。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族,每年夏历八月末要欢庆马奶节。

节日这天,牧民穿上盛装,带上马奶酒到指定地点,杀羊宰羊,炸果、赛马、赛马毕。

人们入戏饮宴,祝酒唱歌,庆贺草原人畜兴旺。

每到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蒙古族同胞还要举行那达慕大会。

这是蒙古族人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射箭,还有棋艺、唱歌等,而酒则是那达慕不可缺少的饮料,大会期间,无日不畅饮。

蒙古族在酒宴中往往歌舞相伴,这是源于原始的重要习俗。

在元代不论贵贱,身份高低,每宴必有歌舞助兴,晚清时的蒙古族,不仅以传统的民族歌舞来助酒兴,也引进中原地区的戏曲来助酒兴。

那时边歌边舞边饮酒表现的是一种民族的自信与豪迈,而晚清的饮酒与学京剧表现的却是一种萎靡的风气。

就北方民族而言,酒与豪迈歌舞的结合是民族蒸蒸日上的表现,酒与文弱戏曲的结合表现的则是一种民族的衰败与颓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说是一种消极的影响。

酒作为一种兴奋剂推动了歌舞的创作与表演,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草原特殊环境中心里思维的外在发挥,构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草原歌舞文化。

喝酒便要用到酒器,蒙古族人最喜欢的酒具是东布壶。

此类壶整体造型上部稍细,下部略粗,呈到三角桶状,最早出现于中亚地区,是中亚民族创造的容器,元代传入蒙古草原,后来传入中原,到清代在中原地区逐渐消失,在蒙藏地区却广为流传,家家使用,多数为铜质和木质,少数为银质和金质,现藏内蒙古古河套酒文化博物馆。

不得不说,酒是种神奇的饮料,自从其被发明以来,它很快就渗
透进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人类社会被酒浸透了的文化也具有了酒一样的醇香、浓烈、迷幻、喧闹、厚重,丰富而富有色彩。

谢家伊
11级工商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