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PPT课件
梁启超
文学成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就和《新史
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 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学 术专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 论列,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全 书内容脉络清晰,文笔雄浑流畅。
《中国近三百年 学术史》封面
《清代学术概论》 《墨子学案》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情圣杜甫》《屈原研究》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中国文化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梁启超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 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文学成 就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参加 考试
维新 思想
变法 运动
推出 政坛
出国 学习
梁启超
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 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文学成
就欧游归来之后,
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 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 清代学术、史学和佛 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 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 动的理论倡导者。
失败之后
推广 “诗界 革命” •《饮冰室合集》 •《夏威夷游记》
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 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 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 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
康有为:固步自 封,僵化保守, 拒绝接受新事物 和新变化
师生观点 分歧乃至 最后分裂
梁启超:善于吸收, 因时而变,努力挣 脱传统事物与文化 的束缚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梁启超
后人评论梁启超
吴其昌是梁启超的得意弟子,他曾著《梁启超》 一书,对梁启超进行了评价。
◎“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
1918年
中举
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 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 上改良维新的道路
1890年 1895年
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 1898年 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 1916年 出任司法总长。
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 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 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 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 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 “拯救世年界”。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梁启超
有关梁启超
广东新会梁启超故居 北京植物园梁 启超先生墓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梁启超
有关梁启超
故居正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梁启超
戊戌维新
---主要人物
顽固派
维新派
光绪帝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1929年
人物简
介 赴京会试,不中
参加
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考有试
为
维新 回京参加“百日维新”思。想
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 1梁1启月超,也段随内之阁辞被职迫,下从台变运,此法动 退出政坛。
病逝。
退出 政坛
人生经历对于 成就的影响
出国 学习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梁启超
万木草堂
人物画像
◎ 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 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 ◎ 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 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 品行世 ◎ 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成为五 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 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师生关 系
梁启超
康、梁二人都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 先进人物,都曾为使中国由封建制度转向资本主义制度做 出过自己的贡献。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梁启超
康、梁二人都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向西方寻找真理的 先进人物,都曾为使中国由封建制度转向资本主义制度做 出过自己的贡献。
◎“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 程度一日千里。”
郭湛波在《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里设立专章 分析梁启超的思想,认为其新民说的主旨是要建设 新道德—公德。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梁启超
后人评论梁启超
王介平对梁启超的评价:
在《论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长文里对梁启超的政
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 和文学家。戊戌维新 运动领袖之一。
维新派
•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 国家而得名,提倡资产阶级新文 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
梁启超雕塑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梁启超
1889年 1891年
1897年 1913年
梁启超
赋税思想
租税尽其力于一时,
◎ 主张赋税的征 收必须以便民为原 则,实行轻税、平 税政策,而反对与 民争利的“固民所 急而税”的传统观 点。
梁启超故居
公债将纤其力于多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梁启超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是中 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 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 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
目的
--爱国救亡运动 --思想解放运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梁启超
失败原因
1、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 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 分子,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 官之路。
2、戊戌变法和之后慈禧太后的新政都 有洋人的破坏。
对比日本变法--
1.稳健的改革; 2.受到洋人的扶持;
走进百年中国
------梁启超
【人物介绍】 【学术成就】 【戊戌变法】 【与康有为】 【后人评价】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制作:陈振凯
谢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历史专题-梁启超 制作:计本(2)
梁启超
人物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
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 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 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