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课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课件
第四课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课件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③④
(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9)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 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 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 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 的跨越。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 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 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 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 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有着悠久的历史;可 如今,京剧发展却面 临困境。以至于有人 说:“京剧在年轻时 挺受欢迎的;后来京 剧老了,年轻人就不 喜欢了。”
京剧是一种传统文化, 需要因时而变,跟上 时代的步伐,需要在 继承中发展。
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020/8/5
自学导读
1、怎样理解文化的继承、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继承与文化的发展有何关系?如何
❖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深入生活,说明④正确, 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 以①错误, ②正确。技术是文化的具体内涵之一,而不是文化多样性 的根源,排除③。
(2012高考海南卷18)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
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
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
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
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科技进步,尤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承文化能起到怎样 的作用?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
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 承与发展。
❖ (2010年高考江苏卷22)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 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 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 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2013 全国卷Ⅱ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 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 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 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了 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 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 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 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 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 窟”,随时随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8分)
(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1)在中国文学博物 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 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 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 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 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 要
思考:在凉茶工艺的传承中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它们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继承:保留了用中草药熬制,保健、防病 淘汰了传统的煮茶方式
发展:凉茶品种、煮茶工艺。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是什么
1、内涵: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 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看,传统文化 与时俱进——积极作用 一成不变——消极作用
所以,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传统文化
2020/8/5
(三)、怎样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1、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 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 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 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 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文化发展--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 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二者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 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 过程中继承。
继承与发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
1、 继承指的是批判性继承传统,而发展指的是不断改造 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二者是不同的。
思考:封建王朝、中华民国、社会主义新中国不同社 会制度下服饰的变更与发展说明了什么道理?
引起 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
生产关系的调整
社会制度的变革
决定
导致 经济、政治的变化
文化形态的变化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 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和 决定性的。
❖思考:影响文化发展 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服饰都有严格 的等级标准。
1920年代,民国政府确定:男子 礼服为中山装,女子礼服是旗袍。
建国初期,中国服饰受前苏联 的影响最大。军队中的女干部穿 着大翻领、偏襟、斜插口袋的列 宁装,与短发配合;
改革开放之后,服饰朝着多元化、 个性化发展。
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都有一个明显的技术标志。纸张 发明之后,中国迅速成为文明的中心、技术和文化的主要捐献 国。印刷术传到了欧洲并迅速普及,它将文化从教会和贵族手 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因为印刷术的催化而大放异 彩。为了永久保存,并使公众最大限度地能享有文化遗产,我 国将 “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大量的 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 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 洞窟”计划已启动。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020/8/5
(二).为什么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1、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看,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 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从传统文化的性质看,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精华 — 积极作用 糟粕 — 消极作用
所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文化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是 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①④符合题意;②表述明显错误,不选;文化发 展的动力是社会实践,③错误。选B。
2020/8/5
(2015年山东卷3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 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 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 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 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解析】①说法错误,错在“取决于”,科技对对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 命力起影响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②③符合题意,中国自主原创、 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是我国文化领域 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也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说法错误,话语 主导权的说法夸大了我国在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地位。
2、继承与发展都处于文化发展这一个过程中,是同一过 程的两个方面,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继承是发 展的必要前提,而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有着密切 的联系。
3、认为继承与发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看到了两者的不同, 但割裂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其实质否定了继承与发展的辩 证统一关系。
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2012年江苏)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 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 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 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 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 的《大闹天宫》。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2020/8/5
(2008·江苏单科,2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