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公开课课件)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公开课课件)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 方开发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打着“保护”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 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1)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使我们成 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的理解。
• [答案]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使我们 成为我们”。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文化发展中 保持正确方向。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质疑: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因此,对 待传统文化,应先继承,后发展。这个观点对吗?
B.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 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使得《青花瓷》的中国风分 外动人,作词的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描绘了传 世青花瓷的古朴风采,加上周杰伦唱腔柔情古朴,略带江南戏 曲雏形,再混合复古音乐,构成佳作. 思考:
要途径。
变革,极大地
促进了文化传
播、继承与发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T
E X
4、教育
T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特点),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 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自学导读
1.什么是文化继承? 2.什么是文化发展? 3.二者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 4.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T
1、文化继承的含义:
E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
X
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即“取其精
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 2、(2013北京卷) 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 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 明( )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网网络络学学习习实现
私塾教育 个
课堂教学 按学生
真正的共享和
别化教学,对
的年龄和知识编
社会化,打破
文化传承有一
班,有固定教师
了时空界限,
定规的模传有作小限承用,上。有, 影述哪但 响教些育影方响式按大率是?课提和文各程高教化有教了学传什学教质承,学量的么大效,主特点?对扩模承段大;的发文了使方生化教文式了育化和根规传手本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 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3全国新课标卷材料)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 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 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 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 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 慢退化。
(1)要继承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批判继 承,古为今用。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3)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教育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P10 2、教育对文化传播的作用。P35 3、教育在文化继承与发展中的作用。P46 4、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P101
3、比较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
文化传播
侧重 横向—不同国家和地
区
区之间
别 原因 文化具有多样性
态度
洋为中用 对外推广
文化继承
纵向---同一国家
历史与现实之间
文化具有继承性
古为今用 去粗取精
共同点
都能促进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精华与糟粕 ,要辩证分析;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 作用。
当堂练习
• 1、(2013北京卷)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 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T
E X
2、科学技术
T
探究:根据材料分析说明科技进步,尤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承文化能起到怎样
的作用?
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 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 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 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 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 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T
引起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调整
要求
经济、政治的变化 导致 社会制度的变革
决定
原理
文化形态的变化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 经济、政治决定的
导演斯蒂文森说: “我没有到过中国, 所有关于中国的知 识都是通过互联网 了解的,而且都查 了两遍。可以说, 我们的电影哪怕一 帧一帧地放都不会 找出任何错误。”
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推动文化发展的 重要因素。
• 6.(2013江苏高考)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 、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 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 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④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2013山东高考)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
、“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 ”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 们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
②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
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
与发展。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孔子
韩非子
老子
墨子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 点既互相对立,展开激烈辩论,又是相互影响,相互 汲取营养,促进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T
E X
3、思想运动
T
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 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T
E X
4、教育
T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特点),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私塾
课堂教学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 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治体系;研发 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 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 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 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 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 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1、从材料中说明《青花瓷》的创作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2、这一继承与发展的成功佳作给我们什么启示?
继承:古筝、牙板、琵琶;“素胚”“仕女”“汉隶”,
青花瓷,江南戏曲——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艺的继承
发展: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用现代技术演绎古典的爱情
主题——等——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问 卷 主 要 从 明了课 堂目
情景导入:
他对自己音乐的评价---“我的音乐以中国传统文化 为创作元素,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流行音乐。 要受到欧美国家的注意,其实中国文化是一个起点。 我觉得自己要走不一样的路,不要走别人走过的。别 人注意到我是因为他们觉得我的音乐与众不同。”
情景分析:
1、你如何看待流行乐坛的“中国风”思潮? 2、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创造性地引用传统文 化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 复习提问: • 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
面? • 2、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 3、怎样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社会作用? • 4、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对 孩 子 们 的基 础教育 是十分 重要的 ,那么 对基础 教育进 行调查 ,那么 在进行 相 关 的 调 查 时应该 如何写 好调查 报告呢 ?下面 就和美 文网一 起来看 看吧。 基 础 教 育 调 查 报告模 板【一 】 新 课 程 改 革是 一场全 方位的 深刻变 革,正 深刻影 响 、 改 变 着 我们的 教学。 高中历 史课堂 教学的 现状如 何?根 据自己 在三个 月的实 习 期 间 里 在 一线教 学的亲 身体会 和深入 课堂的 观察和 访谈结 果设计 了一份 “高中 历 史 课 课 堂 管理现 状问题 问卷调 查表” ,并在 汉阴中 学高一 年级进 行了实 地调查 。 1 问 卷 调 查 1.1调 查 对 象 和方 法 结 合 自 身 在实 习三个 月的时 间里在 一 线 教 学 的 亲身体 会和深 入课堂 的观察 和访谈 结果设 计了一 份“高 中历史 课课堂 管 理 现 状 问 卷调查 表”。 问卷调 查对象 为随机 抽取呃 高一年 级的四 个班级 的学生 。 本 次 调 查 共发放 问卷200份 ,各 班各50份 。高 一(7)班 共收 回45份 ,有效 卷40份 ; 高 一 (10)班 共 收 回 48份, 有效卷 47份;高 一(16)班 共收 回50份 ,有效 卷47份 ;高一 (18)班 共 收 回 47份 , 有效 卷46份 ;调查问 卷共24小 题, 均为单 选题。 每题共 四个选 项 , 分 别 是 :A、 总 是100% ; B、 大多时 候75% c、偶 尔25% D、从 不0% 调 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