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强化6个抓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强化6个抓手

强化“6个抓手”坚持立德树人
切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西南政法大学充分依托论辩文化和实务教育两大办学特色,以在校学生为主体,以党建工作为支撑,以先进典型为示范,坚持自我教育与榜样示范的良性互动,注重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衔接,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有重点、分批次学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加强本科生党建工作,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是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

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队。

学校以党建活动为平台,让学生党员成为广大学生们“思想上的榜样、学习上的标兵、生活上的公仆”。

2014年以来,学校在各学院学生宿舍区开展了“党员宿舍挂牌”、“党员值班室”、“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普通学生有困难可以随时找身边党员进行反映或者要求协助解决;在迎新、运动会、三下乡等重要集体活动或公共突发事件中设立“学生党员示范服务岗”,在关键时刻发挥党员服务公众的作用;在各种重大考试中开展“诚信考试.党员先行”活动,要求党员佩戴党徽进入考场,为诚信考试向普通学生做出榜样。

二是发挥党校培训教育作用。

学校充分利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契机,在第51期党校培训中成立了党校师资库,其中第五教研
室专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专题,教研室成员由学校党政领导、知名学者组成,就本专题相关内容对参训的1100名学生进行课堂授课并开展小组讨论。

学校在新形势下积极拓宽党校教育阵地,2014年将借助新媒体平台开设网络党校,打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理论知识宣传的红色网络阵地,极大拓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覆盖面,方便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自主学习。

二、实施本科生道德建设工程,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一是将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4年,通过在学生中开展“梦想引路——寻找西政良师”、“梦想同路——寻找西政学霸”、“梦想行路——寻找我的未来”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良师益友,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风、激励自我成才。

在第二届“天伦1506”全国政法院校大学生辩论友谊赛中,通过学子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与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紧紧相连的辩题的讨论与争锋,引导建立法科学生独立思考并做出符合逻辑的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

在2014届毕业生离校前夕,举办“步入社会、廉留心中”大型主题活动,40名毕业生代表到重庆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启动徽标、集体宣誓、当事人惊醒教育和参观活动,让毕业生们深深体会到清廉、正义是每个人应永恒坚守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并宣誓去捍卫它。

二是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通过学生管理教
育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党团主题活动、专家讲座、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开展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学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在学生中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注重大学生行为养成,发挥自我教育功能
一是创办《西政学声》以学生视角传递思政教育理念。

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模式,发挥学生团队积极性,学校引入学生团队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节。

2013年,学工部开办面向全体本科学生的报纸《西政学声》,用学生视角观察时代变迁、学校发展变化、学生生活和学习,用思政教育立场去解读并传递主流教育思想,目前每期16版,发行3000份,在学生中的影响逐渐增大。

二是拓宽教育形式,开展“四我主题”活动。

为探寻“寓教于行,寓行于乐”的教育新模式,学工部引入港澳学生教育模式,自2013年首次尝试以新生任务方式开展“寻找西政”系列活动,让新生在完成寻访任务的同时了解重庆、了解学校人文历史。

活动共收到学生作品1600余件。

2014年学校将针对本科四个年级分别开展“我的大学生活我做主”、“我的职业生涯我规划”、“我的专业技能我展示”、“我的大学生活我分享”“四我”主题教育活动。

四、以第二课堂为平台,帮助在校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的手段和形式,促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

校团委和宝圣湖街道联合创建“宝圣南路社区网格市民学校”,创造性地将社区网格化建设同市民学校品牌活动相结合,学校15个学院共计600余名志愿者同15个社区网格结对子,开展各项特色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有专长、有时间、有热情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到城乡社区建设中,践行了志愿服务进社区的号召,践行了“和谐”理念和价值观。

学校红色文化传播中心举办“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选手们针对命题演讲“我的梦想”纷纷登台,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感慨和奋进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演讲,树立了青年团员的远大理想和坚韧意志,让“中国梦”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的落在广大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言,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开花结果。

学生志愿者组织法律诊所,在本学期开展30次社区普法宣传和咨询会,接待来访群众300余名,接案60余起,发放普法材料和调查问卷20000余份,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锻炼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则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践行了“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五、树立优秀师生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学校举办第七届“感动校园—西政学子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从全校范围内选拔出6名集体和个人,分别代表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新一代大学生精神。

“感动校园”这个品牌活动的
重要意义就在于树立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和楷模,让更多的青年人向他们靠拢,提高自身的品德和能力,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心中。

在五四青年节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五四表彰大会暨大学生支教团经验分享会,共计300余人参会。

会上,对我校去年共青团工作岗位上涌现出来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在参会同学心中树立的楷模和榜样;参加支教团的同学们针对自己在边远地区支教的经验和体会谈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事迹让在场的团员青年心潮澎湃,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实施暖心工程,搭建定期沟通交流平台
校团委党支部在端午节期间组织30余名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联欢会,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和自己未来的理想,并穿插着热烈的歌舞表演,同学们在畅谈时拉近了彼此距离,了解了对方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为和谐的校园文化写上浓重的一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