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围手术期VTE的风险评估及预防
围手术期VTE的风险评估及预防
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VTE的普遍原因: 管壁损伤、血流缓慢、高凝状态( Virchow经典理论)
血管壁 局部损伤
1856年Virchow 提出经典血栓 形成三要素
手术造成血流缓慢 如术后制动、术中止血带
围手术期体液丢失 组织损伤引起的血小板黏 聚能力增强也导致应激性血 液高凝状态
血流缓慢
6. CHEST 2012; 141(2)(Suppl):e227S–e277S
外科住院患者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1分 41~60岁 小手术 BMI>25kg/m2 腿肿胀 静脉曲张 2分 61~74岁 关节镜手术 大 的 开 放 手 术 (>45分钟) 腹 腔 镜 手 术 ( >45 分钟) 恶性肿瘤 3分 年龄≥75岁 VTE病史 VTE家族史 5分 卒中(1月内) 择期关节置换术 髋、骨盆或腿骨折
10. Acta Chir Scand. 1981;147(6):425-9
全身麻醉DVT风险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的原因
全身麻醉
•全麻使下肢血流显著减 少,有利于DVT形成
•全麻使红细胞变形性减 少,血粘度增加 •对纤溶的抑制和对因子 Ⅷ的激活作用较硬膜外 麻醉强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使阻滞平面以下 的血管扩张,下肢动脉血流和 静脉排空率增加,预防血栓形 成 •硬膜外麻醉对血液流变性质 产生积极效应,可明显降低黏 滞性,使红细胞变形性增加 •硬膜外麻醉对纤溶的抑制和 对因子Ⅷ的激活作用明显低于 全麻,降低了血液的高凝状态
围手术期VTE风险评估及预防
概念
内容
外科医生关于术后抗凝观念的转变 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VTE的原因 外科手术VTE预防策略 综合评估患者的VTE风险和出血风险决定预防 策略 指南推荐的预防策略 LMWH用于外科手术VTE预防证据及规范用药方 案
外科医生关于抗凝观念的转变
高凝状态
活动量减少:
(腹腔镜术后住院时间较短, 但出院后的活动量可能也不 比常规术后患者大)
12. CHEST 2008; 133:381S–453S
内容
外科医生关于术后抗凝观念的转变 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VTE的原因 外科手术VTE预防策略
综合评估患者的VTE风险和出血风险决定预防 策略 指南推荐的预防策略 LMWH用于外科手术VTE预防证据及规范用药 方案
案例1: 63岁胃溃疡患者 行胃大部切除术 Caprini评分 年龄>60岁 2分 VTE风险分度 VTE预防策略
手术时间>45分钟
2分
总分4分; 推荐采用 因此属于VTE LMWH等预 中度危险 防
案例2: 65岁胰头癌患者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开腹)
Caprini评分 年龄>60岁 手术时间>45分钟 恶性肿瘤 Caprini评分 年龄>60岁 手术时间>45分钟 恶性肿瘤
肿瘤患者发生肺栓塞仍以血栓性栓子多见。
肿瘤细胞本身的作用
直接激活 凝血系统产生 凝血酶
肿瘤细胞
间接通过刺激 单核细胞合成 各种促凝物质
高凝状态
13. 温绍君等主编, 肺栓塞——多学科病例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P25
腹腔镜手术患者易发生VTE的原因
虽然手术创伤小, 但在手术激活抗凝系统 方面相似或稍微轻些 人工气腹和前倾体位 可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防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1. 蔡建强.重大手术后应用止血药物与防止高凝栓塞的关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30:152-155
外科患者近6成存在VTE风险
ENDORSE 研究:
共调查了6大陆超过32个国家的60,000多名患者,
其中涉及30,827例外科患者,
64.4%的患者存在VTE风险*
*采用2004年ACCP 指南 VTE风险评估标准
2. Lancet 2008; 371: 387-94
腹外科和盆腔外科患者的VTE发病率高
(未采取预防措施)
腹外科手术患者的VTE发生率
妇科外科手术患者的VTE发生率
3.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 2004; 91: 965–974 4. CHEST 2001; 119:132S–175S
2012 年ACCP指南推荐的预防策略
除了建议早期活动; 不建议采用药物(1B)或机械预防措施(2C) 推荐机械预防(IPC)优于不预防(2C) 推荐使用LMWH、低剂量UFH(2B)、 或使用IPC进行机械预防(2C)优于不预防 推荐使用LMWH、低剂量UFH(1B)优于不预防 建议在药物预防基础上同时使用弹力袜或IPC等机械预防措施
卧病在床>72小时 妊娠或产后 有不明原因的或者习惯 石膏固定 性流产史 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 中心静脉通路 疗法 脓毒症(1月内) 严重肺病,包括肺炎 (1月内) 肺功能异常 急性心梗 充血性心衰(1月内) 肠道炎性疾病史 需卧床休息的内科患者
6. CHEST 2012; 141(2)(Suppl):e227S–e277S
11. 李光辉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21d(11):1-2
癌症患者术后发生VTE风险较非癌症患者高
癌症患者 术后发生 DVT的危险 增加1倍多
与接受相似外科手术的 非癌症患者相比
癌症患者 术后发生 致命性PE危险
增加3倍多
12. Chest 2008;133;381S-453S
肿瘤患者易发VTE的特殊原因: 肿瘤细胞本身引发高凝状态
不采取预防措施 VTE发生率 <0.5%
低度危险
中度危险 高度危险
1~2
3~4 ≥5
1.5%
3.0% 6.0%
Caprini 风险评估模型: •简单易用 •合理地将患者VTE 风险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
6. CHEST 2012; 141(2)(Suppl):e227S–e277S
外科常见手术患者的VTE风险评估(举例)
2012 ACCP指南非骨科手术VTE预防指南
指南综合评估 患者的VTE风险和出血风险 决定预防策略
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评估患者的VTE风险 指南在评估非骨科患者的VTE风险时,涉及两种风 险评估模型:Rogers风险评估模型和Caprini风险评 估模型 Rogers风险评估模型不够简单易用且有待验证;而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简单易用,而且合理将患者VTE 风险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
腹盆外科大手术患者易发生VTE的原因—— 全身麻醉DVT风险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
一项针对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
全身麻醉患者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硬膜外麻醉患者
P<0.05
研究简介:38例行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连续腰段硬膜外麻醉;一组接 受间歇正压通气全麻。
5. CHEST 2012; 141(2)(Suppl):e227S–e277S
外科住院患者的出血危险因素
一般危险因素
活动性出血 既往大出血 已确诊的未治疗的出血性疾病 重度肾衰竭或肝衰竭 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脑卒中 高血压未控制 腰椎穿刺、硬膜外或脊髓麻醉的前4小时内或麻醉后12小时内 合并使用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药物 腹部手术 男性,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3g/dL,恶性肿瘤, 复杂外科手术(2次或以上的手术),剥离困难 或不止一个吻合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 脓毒症,胰漏,前哨出血 除术 肝脏切除术 肝切除的大小,合并肝外组织的切除,原发性 肝脏恶性肿瘤,术前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较 低 心脏手术 使用阿司匹林 ;术前3天内使用氯吡格雷; BMI>25,非选择性手术,5个或以上移植吻合处, 老年患者;肾功能不全,CABG以外的手术,体 外循环时间过长 胸外手术 肺切除术或扩大切除术 开颅手术 脊髓手术 脊髓创伤 游离瓣重建手术
肺栓塞(PE) 栓子迁移 深静脉血栓 (DVT)
5. 张福先等, 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39-244 6. Chest 2012; 141(2)(Suppl):e227S–e277S
外科手术后大约1/3的死亡和VTE相关
内容
外科医生关于术后抗凝观念的转变 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VTE的原因 共同普遍原因( Virchow经典理论) 不同类型手术的特殊原因: 腹盆大手术 肿瘤手术 腔镜手术(腹腔镜、盆腔镜手术) 外科手术VTE预防策略 LMWH用于外科手术VTE预防证据及规范用药方案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创面的暴露时间就越长, 炎症反应就越严重,产生的炎性因子就越多;
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延长,造成肢体长时间的血 液淤滞; 麻醉时间延长,手术创伤、感染机会增大等原 因而使DVT的发生率增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肖红卫,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医学信息.2010;23:04
老龄化及复杂的外科疾病病人明 显增加,使得大手术后DVT发生 更显突出 对有高凝状态的机体如高龄、肥 胖、合并有糖尿病、高血脂等病 人应用止血药,则会明显增加 DVT的发生率
外科预防血栓策略的主要障碍之一是 对术后出血的顾虑。然而,大量荟萃 分析及临床研究已证实预防剂量的 LMWH几乎不增加有临床意义出血并 发症的危险
高凝状态
7. 温绍君,周玉杰等主编《肺血栓——多学科病例分析》P246-247
腹盆外科大手术患者易发生VTE的原因—— 手术时间和VTE风险相关
一项对75,771例手术患者的分析显示:
手术时间的延长会增加DVT的发生风险
8. J Vasc Surg 2007; 45:335–342
手术时间延长增加VTE风险的原因
手术相关的 特异性危险因素
出血会导致 严重后果的手术
6. CHEST 2012; 141(2)(Suppl):e227S–e2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