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美容法

中药美容法

. 中药美容法根据使用方法的不同,中药美容法可分为内服法和外服法两类:一、外用法:中药外用美容法根据不同需要将中药配制成不同制剂,直接作用于体表皮肤,以达到保健、治疗、美容的目的。

由于药物直接在局部发生作用,因而见效快,美容效果显著。

有的还能掩盖人体(特别是容貌)的的某些缺陷,起到化妆的作用。

外用美容药物作用于人体皮肤后,一般通过皮肤局部吸收,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除去污秽、洁净皮肤、除皱增白、祛除外邪、防御外邪侵袭、清热解毒、杀虫处湿、活血凉血等的目的。

不少外用中药美容复方,具有美容保健和防治碍容性疾病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能使皮肤组织得到滋润和营养,提供必要的新陈代谢环境,使颜面等部位的皮肤组织直接获得营养物质而达到美容的目的,另一方面,对皮肤色素、瘙痒、粉刺等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疗效,而洁白、润滑、细腻皮肤,延缓皱纹,则是共同的作用。

从这一点看,外用中药美容复方的美容作用为其他外用美容品所不及。

加上中草药无毒副作用,因而使得近年来市场上上含有中药成分的美容化妆品层出不穷,大有“领导美容新潮流”之势。

中药外用美容的主要剂型有粉剂、溶液剂、软膏剂、糊剂、面膜剂等。

(一)粉剂粉剂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制成的药剂。

在制备时要除净药物中的杂质泥土,干燥,研成极细粉末,过筛后密闭储存于干燥处。

一般可做洗面药扑于面部和手部,然后轻轻按摩,也可做粉底用。

粉剂美容品除少数对皮肤不太适合外,一般可用于各种皮肤类型和不同体质的人,应用范围较广泛。

处方举例:金国宫女八白散。

方法:取白丁香、白僵蚕、白牵牛、白蒺藜、白芨各90g,白芷60g,白附子、白茯苓各15g,皂角450g,绿豆少许。

皂角去皮,与其他药共为细末,和匀。

常用洗脸。

作用:润泽肌肤,去垢,润肤止痒。

治面生痤、痱之类。

日用面如玉矣。

以治疗碍容性疾病为主要目的的粉剂有保护、吸收、蒸发、干燥、止痒、减轻外界对皮肤摩擦的作用,适用于无渗液的急性或亚急性皮炎,如痱子、面疮等。

常用制剂有青黛散、六一散、止痒扑粉等。

另有洗剂,又名混悬剂、水粉剂、振荡剂,是水与粉(含粉30%——50%)混合而成的药剂,作用与适应症基本上与粉剂相同。

如青黛散洗剂、颠倒散洗剂等。

(二)溶液将药物煎煮后的药液,或用开水将药粉冲烊冷却后的溶液称为溶液。

此外将新鲜植物中草药捣汁,或以酒、醋等做溶剂的制剂亦可归于此类。

除酒剂、醋剂外多现用现制作,不宜长期存放。

溶液有清洁、止痒、退肿、收敛、清热解毒等作用。

如用冬桑叶适量煎浓汁收储,冬月早晨掺入水内洗面,有祛风润肤、令面光滑如镜、面亦不冻的功效,被称作“洗面光彩方”。

溶液用治碍容性疾病有外洗和湿敷两种用法。

外洗的主要目的是清洁病损部位,湿敷有消炎、退肿、收敛的作用,可用于接触性皮炎、湿疹等渗出较多者。

湿敷的具体应用分开放式和封闭式。

此外,溶液还可做洗浴用。

处方举例:三花除皱液方法:春取桃花,夏摘荷花,秋采芙蓉花,阴干,不拘多少,冬以雪水煎汤频洗面部。

作用:活血散瘀,润肤除皱。

(三)软膏是将药物加入到适宜的基质中,制成均匀、细腻、易于涂布于皮肤、粘膜或病损面的半固体状外用制剂。

它具有不易干燥,易于粘着人体体表,作用持久深入,可保护皮肤,防止外界物理、化学因素影响等特点。

根据制备方法,软膏可分为六类:①调膏:用动物油或植物油(现代还可用矿物油如凡士林)调和药末成糊状即可。

②熬膏:以水或酒做溶媒,将生药中的可溶成分加热溶出。

滤净去渣,再加热浓缩而成,也可直接用生药汁加热浓缩制备。

③油蜡膏:是用植物油活动物油煎熬药料溶取其可溶成分,滤净,再加蜂蜡或虫白蜡融化成膏。

④捣研膏:将富含油脂的生药捣研而成。

⑤蜡膏以蜡为溶媒,按熬膏的方法制备而成。

⑥蜜膏:以蜂蜜配合药物细末制备成的膏剂。

油脂型软膏油腻性较大,不易洗除,油性皮肤的人不宜使用。

用油脂类和蜜调制成软膏宜少量制备,贮于阴凉处,以免发生酸败腐坏。

含重金属盐如轻粉、升粉的软膏,久贮后易被氧化还原,降低疗效,甚至增加毒性,应临时配制,密闭贮存。

软膏贮存一段时间后,如药物与基质分离或析出水,应重新搅拌均匀后使用。

软膏是一种常用的外用重要美容剂型,既常用于保健美容,也常用于医疗美容。

用于保健美容具有滋润皮肤、悦颜增白除皱等功效。

用治碍容性疾病有保护皮损、消炎、止痒、去痂、灭瘢除疣等作用。

处方举例:调膏例:润肤去斑膏。

方法:取乌梢蛇60g,猪脂适量,将乌梢蛇烧灰存性为末,以猪脂调膏,贮瓶备用。

每晚临睡前薄涂面部,次晨温水洗去。

作用:搜风通络,滋润皮肤,治疗面部黑斑。

熬膏方:红颜方。

方法:取丹参、羊脂各适量。

二药切碎,同煎,至丹参中心变白为止。

滤去渣,候冷备用。

擦面。

作用:灭瘢、润肤、红颜。

油蜡膏例:杏仁膏。

方法:取杏仁45g,雄黄、白瓜子、白芷各30g,零陵香15g,白蜡90g,麻油200ml,杏仁开水烫去皮、尖。

上药除白蜡、麻油外,并入乳钵中研细。

先纳药末和油入锅内,文火煎至油稠成膏状时,再加入白蜡,继续加热搅匀,盛瓷器中即成。

涂搓面部后,扑美容粉。

作用:祛风解毒,润肤美白,可治局部黑斑。

捣研膏例:面黒令白方。

方法:取瓜篓瓤90g,杏仁30g,猪肚洗净煮熟1具。

同研如膏。

每夜涂之。

作用:面黒令白,令人润滑。

蜜膏例:浮萍膏。

方法:取浮萍150g,白蜜适量。

浮萍洗净晒干,研为极细末,用蜜调为软膏,入磁盒中贮存备用。

每夜睡前涂面,次晨温水洗去。

作用:祛风清热,滋润皮肤,治疗粉刺、雀斑。

(四)糊剂将药物加工捣研成细末,再用除油脂外的液体物做赋型剂,制成泥糊状之半固体状剂型。

美容糊剂多用水、酒、醋等液体或人乳、酥、唾液、胆汁等动物的体液及生药汁等液体,任取一种或数种同用,将药粉调成泥糊状而成。

除了酒、醋调制的糊剂,其它种类糊剂一次制备不宜过多,并应贮于阴凉处。

一般可先制成粉剂,临用时调成糊剂,特别是以乳类调制者。

处方举例:令颜色光泽方。

方法:取白附子、白芷、蜜陀僧、胡粉各45g,上捣为末,以羊乳汁和之。

夜卧涂面,旦以暖浆水洗。

作用:不过五度,令颜色光泽。

说明:胡粉又称水粉、公粉,内含有毒成分,不宜长期用于面部。

另,温浆水即温热的米泔水。

(五)面膜中医美容所用的传统面膜,是在鸡蛋清或猪蹄汤等粘液剂中,加一些具有美容作用的中药粉末调制而成。

现代多以中药与成膜剂制成专用面膜,也可利用果蔬类自制面膜。

处方举例:红玉膜。

方法:用新鲜鸡蛋1个,朱砂末30g。

鸡蛋去黄,将朱砂末放入鸡蛋内,封固其口,与其他鸡蛋同时给母鸡孵化,待蛋出雏鸡时,取出这个蛋青,密贮瓶中备用。

每日晨起洗脸后,涂于面部或患处。

作用:润肤除皱,红颜美颜。

二、内服法中药内服美容法,在中医美容原则和组方原则的指导下,将中药配制成各种内服剂型,口服达到保健美容和治疗美容的目的。

内服中药是中医保健、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中医美容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内服中药美容方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医疗美容方剂,多以去邪药为主组成,主要通过活血祛瘀、祛风散寒、消肿消结等治法,治疗各种影响人体美的碍容性疾病;另一类是保健美容方剂,多以补益药为主组成,主要通过滋养脏腑、补益气血、调整阴阳、疏通经络等方法,来达到润肤、增白、除皱、驻颜、聪耳、明目、乌须黑发等美容目的。

由于内服中药是通过人体内部平衡脏腑阴阳,调和气血经络,增加外部器官活动,以获得整体美容效果,属于治本之法,因此不可能象外用中药美容品那样见效快,故使用此方剂应该持之以恒,尤其是体虚患者、老年人和患顽固性碍容性疾病的人。

此外,对于市售各种内服保健美容中成药,应了解其组成和功能,因人而施,因证而用。

在服用过程中若遇外感等急性疾病,则应暂时停用以治其卒病。

内服中药用于美容的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膏滋、药酒等。

(一)汤剂把一种或多种药物配伍成方,按煎法要求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服用,称汤剂。

在古代名为汤液,这是一种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剂型,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在中医保健美容中则使用的较少。

其特点是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服用。

凡汤剂煎煮时忌用铜铁器,宜用瓦罐,加盖,用微火令小沸,不可太过与不及,火用木柴、芦苇为佳。

其水量多少依方而定。

大约600g药,用水800ml,煮取320ml,以此为准,多则加少则减。

另外要注意某些药物的特殊煎法,如先煎、后下、包煎、兑入、磨汁、冲服、烊化、泡服等。

处方举例:海藻轻身汤。

方法:取海藻、苡仁各12g,夏枯草、山楂、泽泻各15g,茵陈、柴胡各9g,白芥子6g,甘草5g。

轻水煎取200ml,每次口服100ml,一日两次。

作用:化痰去脂,健脾利湿,调理气机。

主治女性青年肥胖。

(二)散剂将药物碾研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内服散剂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末细量少者,可直接冲服;另一种研成粗末,临用时加水煮沸十几分钟后取汁服用。

后一种又称煮散,类似于汤剂,但由于药材已研成粗末,颗粒小,有效成分容易煎出,故用量较之汤剂要少的多,且制作简便,便于携带,不易变质,适用需较长期服用者。

处方举例:隋炀帝后宫面白散。

方法:取橘皮3份,白瓜子3份,桃花4份、三物捣筛为散,食后酒服1g。

作用:去瘀活血。

令身面俱白。

处方举例:防风通圣散。

方法:取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大黄、芒硝、栀子炒黒、连翘、当归、白芍、白术各15g,滑石90g,石膏、桔梗各30g,甘草60g。

共为粗末,每次15g,加生姜3片,水煎服,1日两次。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泻下。

适用于实证肥胖。

(三)丸剂是根据配方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做为赋形剂制成的药丸。

临床上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和浓缩丸。

其中又有大丸和小丸的不同。

丸剂的主要特点是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方便。

丸剂是中药内服美容法的常用剂型,适用于体弱和需长期服用者。

处方举例:何首乌丸。

方法取何首乌(用米泔水浸后与大枣同煮,枣极烂时取何首乌烘干)500g,牛膝(酒浸两宿取出烘干)250g。

上药捣罗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空心温酒或米饮送下60丸,服半月加至70~80丸,又服1月加至100丸,服百日。

作用:黒髭发,坚牙固齿,久服延年益寿驻颜色。

(四)膏剂内服膏剂是将饮片加热煎煮后,除去药渣,而后再用微火浓煎,最后加入砂糖、冰糖或白蜜收膏。

其特点是便于服用。

中药内服美容滋补品多采用膏剂,味甜营养丰富,故又称膏滋。

处方举例:金樱子膏。

方法:取金樱子500g,蜂蜜1000g。

先将金樱子洗净,加水煮熬,2小时后倒出药汁再加水煮,如此4次,药渣榨汁后弃去,将4次药液混合,继续煮熬蒸发,由稀转转稠后加入炼蜜拌匀,冷却后去上沫即可贮瓶备用。

每晚睡前取2匙开水冲服。

作用:补肾益精,养血生发,聪耳固齿。

(五)酒剂酒剂是以酒(一般用白酒或黄酒)为溶媒,浸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所得的澄明浸出液,称为酒剂。

美容用酒剂多系补益之品,既具有药物的补益作用,又具有酒的通血脉、行药势的功能,特别适宜于善饮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