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导论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导论论文

在刚入学时,我们不管是否是在报志愿时对工商管理这个专业有些许了解,我们对这个专业的认识都是模糊的,不全面的。

所以我们在大学入学后就必须首先对这个专业有个基本的、初步的认识,这对于我们以后专业课的正式开展大有补益。

很有幸,我们学校开设了工商管理导论这一课程,在这一课程中我听到了四位资深教师从不同角度对工商管理这门专业进行解读,让我获益匪浅,同时我对这一专业的认知程度也进一步加深。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看法吧。

首先我想工商管理是属于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要了解工商管理,就首先要了解管理学。

管理学相对于物理、化学这些老牌学科来说是个很年轻的学科,不过就在这几十年期间,它发展迅速,以至于一些管理学原理像常识一样普遍,这也足以见得人们对管理学的认同和需要。

管理学从产生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管理学从泰勒到彼得·德鲁克无不围绕现实社会所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学发展如此迅猛这个问题。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与实践的哲学。

对于所有的组织,管理都是必要的。

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在组织的哪个层次上,无论组织的工作领域是什么,无论这个组织位于哪一个国家,这种性质称为管理的普遍性。

在所有组织环境中,管理者都要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而管理学的理论依据来自哪呢?答案是经济学。

经济学通过对经济规律的研究,提出一系列经济理论,而管理学正是依此来进行实
践和发展。

从某种程度来说,经济学是分析问题,而管理学则是解决问题。

所以说一个出色的管理学家必然都经济学有相当程度的把握,这也提醒我们要学好工商管理专业,首先必须要学好经济学。

在经济学中,经常有经济规律失灵的时候,而管理学作为一门直接为解决社会问题所产生的学科,所面临的问题就更复杂了。

管理中所涉及的一个核心因素就是人。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要做到“自知”尚且是一件很难的事,何况是对人性的把握。

在管理中,人所涉及到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执行等问题,以及在管理系统中所涉及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公共关系管理等,以及人与物的交叉都让卓有成效的管理变得十分困难,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学院派真正到了企业当中并不能学以致用。

所以我认为学习管理学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管理学的知识,而更要牵涉到经济学的知识,对人性的了解和把握,以及对自然知识和哲学思辨的学习。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说我们学习到了管理学的精髓。

那么作为我们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呢?放眼全球,可以毫无异议的说是企业。

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存在,具有特定的社会价值。

企业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类组织,但是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满足客户的需要,就必须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什么是企业?任何一个通过经营产品和服务来体现自己职能的组织就是企业。

企业存在于社会的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但是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和壮大,其重要的一个考核指标是能否获得利润。

是否有竞争力,
最终的考核指标也是通过利润来体现的。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企业可以说是社会资源的集合器和社会财富的放大器。

但企业内部所有的生产要素在一纸合约下,它是不会自动组合形成优质的经济组合和经济目标,所以必须引入管理手段。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资源的浪费和无用功,这也客观上让我们这些学习管理的人员的存在有意义。

彼得·德鲁克曾说过“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没有管理。

”,不过目前社会对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还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更应学到管理的精髓,以期待在未来有更强的竞争力。

再来说说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学什么的。

管理学的是精神,是一种文化。

在本科阶段,经济与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就是传授如何驾驭市场,如何领导员工和企业共同进步。

市场是一个高风险,高变数的事物,对理论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经济学要求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数据计算和统计能力,能够静下心独立思考。

可以说,管理类专业在本科阶段注重的是经济理论,因为它是每个专业的基本必修课程。

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是等选择了小专业之后的事情,这时会根据每个专业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差别。

工商管理知识涉及面最广,比较适合有大局观念,眼界开阔的人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侧重于对公司职位职责和员工的定位;物流管理是新兴专业,后面将展开介绍;会计注重公司财务的管理,投资动向分析;财务管理侧重通过财务来控制公司的整体运作;市场营销主要是进行市场定位和规划,以及消费者和市场的有效衔接;旅游管理融合
旅游设计和酒店管理为一体。

总之,管理就是要组织企业资源,实现人、物的和谐共进。

工商管理专业可以说是管理学最早的一门专业,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掌握经济管理前沿理论,熟悉国内外工商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掌握经济、管理及工程等多方面的复合知识体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技能、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属于一级学科,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特点,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社会需求旺盛,择业机会多。

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实际就业情况看,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各类工商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IT、营销、战略、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咨询公司,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但在现实中,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也面临着种种问题。

首先是面临其他专业的竞争,如在人力资源岗位的招聘中,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就对其产生很大的竞争,在人力资源的岗位上,在一些对应聘者的测评中,心理学无疑更专业。

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宽口径的学科特点也让它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对深度的要求,同时管理知识的普及,也似乎让工商管理专业成为了一个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的“万金油”般的专业。

这似乎使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面临那些专业性强的专业的毕业生失去优势,也使许多人对工商管理这个专
业失去信心。

不过问题来了,社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供不应求。

所以说这不能说是专业的问题。

由于管理类专业的办学成本低,在这十几年里中国的管理专业招收实现了一个大跃进,这也客观导致了管理学科总体质量的下降,大量的管理毕业生水平普遍偏低,在一些招聘会上,一些简单的管理学原理应聘者都答不上来。

与此同时,出现了理论与实际脱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应届毕业生一毕业就想当管理者,不屑从底层做起,却又只会纸上谈兵,企业自然不会想留住这种人。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想基本的专业知识我们必须掌握,同时我们也要在我们感兴趣的某点上深入专研,形成“广+精”的知识结构。

同时我们要积极参加实践,不断的在实践中来验证书本上的知识。

管理类专业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学科,实践经验在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因而,管理类学生应该作好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

任何事情都是一步步走下去的,不可能一锄头挖一口井,这就要求我们端正态度,在大学里学好基础理论知识,以便于工作后能够有效的把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这是我读工商管理专业的一点粗浅认识,希望在大学四年中能对这个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我希望我在大学中能日日精进,不负年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