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毕业设计-
我国内地有许多地势起伏、山峦纵横的山区。铁路穿越这些地区时,往往遇到高程障碍。而铁路限坡平缓,无法拔起需要的高度,同时,限于地势无法绕
避,这时开挖隧道直接穿山最为合理,他既可以使线路顺直,避免许多无谓的展线缩短线路,又可以减小坡度,使运营条件得以改善,从而提高牵引定数,多拉快跑。所以在铁路线上尤其是在山区铁路上,隧道的方案常为人们所选用,修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我国铁路采用隧道克服山区地形的范例很多的,例如,川黔线的凉风垭隧道,使跨越分水岭时,拔起高度小、展线短、线路顺直、造价低;越岭高度降低96M、线路缩短了14.7 km,占线路总延长的37.75%。而正在建设的宜万铁路,隧道所占比率达60%。由此可见,隧道在山区铁路线上的作用。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
国内外隧道施工多用新奥法施工,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原文是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简称NATM ,新奥法概念是奥地利学者拉布西维兹(L. V. RABCEW ICZ)教授于50年代提出的,它是以隧道工程经验
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的一种施工方法,经过一些国家的许多实践和理论研究,于60年代取得专利权并正式命名。之后这个方法在西欧、北欧、美国和日本等许多地下工程中获得极为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隧道工程新技术标志之一。六十年代NATM被介绍到我国,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至今,可以说在所有重点难点的地下工程中都离不开NATM。新奥法几乎成为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修筑隧道的一种基本方法。新奥法理论要点
设计方法:依据新奥法施工原理
四、进度安排
xx.1.11―xx.3.12完成与课题内容相关的外文翻译(英译中),不少于5000字,通过学习铁路隧道相关的文献,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
xx.3.13―xx.3.31利用查阅资料,掌握铁路隧道设计计算内容、计算方法。完成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起步训练。
15、新奥法的缺点主要有:
①实施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也要求技术人员和量测人员都十分熟练,没有这一点就易于发生错误;作业质量都与每一个人的仔细操作有关。
②开挖暴露出的地质会立即改变其状态,因此要求施工地质人员要亲临现场,以便发现问题;
③用能控制的施工量测,往往给施工带来不便;
④干喷射带来的灰尘以及由于易受化学药品的损害必须加强防护,尤其是对眼睛的防护,湿喷虽然可以避免此缺点,但在同样条件下,不如干喷那样有效的支护岩体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设计目标:1)通过外文文献翻译和查阅资料能够清楚掌握国内外关于铁路隧道设计及施工的研究现状;
(2)独立计算完成铁路隧道的设计任务和施工组织设计;
(3)设计依据选用合理,计算过程完整准确,计算中所有设计参数要求标明出处,施工图绘制要求符合绘图标准的具体规定。
设计内容:结合实际工程,确定铁路隧道施工方法、结构设计方法及主要设计内容,完成构件内力计算、截面设计等主要任务。给出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
xx.4.1―xx.4.30在全面了解铁路隧道的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隧道的设计。根据工程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选择计算参数,对选定的施工断面,按照设计计算要求和内容进行设计计算,形成完整计算书。
xx.5.1―xx.5.15完成广昆铁路秀宁隧道工程施工图纸。要求独立完成,不少于7张;
课题名称
系名称
建筑工程系
专业名称
土木工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21世纪是大力开发地下空间的世纪,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利用地下空间立体式交叉建设,解决地面紧张、交叉路口的拥挤阻塞,疏导交通,保护环境,提高社会综合效益,并最终建成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主体交通体系,使城市成为人和自然相和谐、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绿色城市。隧道在山岭地区可利用隧道工程克服地形或高程障碍,改善线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还可克服落石、坍方、雪崩、雪堆等危害,既能保证路线平顺、行车安全、提高舒适性和节约运费,又能增加隐蔽性、提高防护能力和不受气候影响。
4、龚维明,童小东.地下结构工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王树理.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徐干成,白洪才,郑颖人,刘朝.地下工程支护结构.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xx.5.16―xx.5.31完成广昆铁路秀宁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xx.6.1―xx.6.15整理并完成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五、参考文献
《隧道工程》中南大学出版社,彭晓敏,刘晓宾
1、贺少辉.地下工程.北京:清计原理与方法.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新奥法与传统施工方法的区别:传统方法认为巷道围岩是一种荷载,应用厚壁混凝土加以支护松动围岩。而新奥法认为围岩是一种承载机构,构筑薄壁、柔性、与围岩紧贴的支护结构(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为主要手段)并使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形成支撑环,来承受压力,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稳定,而不致松动破坏。
新奥法将围岩视为巷道承载构件的一部分,因此,施工时应尽可能全断面掘进,以减少巷道周边围岩应力的扰动,并采用光面爆破、微差爆破等措施。减少对围岩的震动,以保全其整体性。同时注意巷道表面尽可能平滑,避免局部应力集中。新奥法将锚杆、喷射混凝土适当进行组合,形成比较薄的衬砌层,即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来支护围岩,使喷射层与围岩紧密结合,形成围岩-支护系统,保持两者的共同变形,故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围岩本身的承载力
新奥法施工是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又在不断实践经验中得以丰富其内容和进一步发展,新澳法施工在我国推广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科研、设计、施工三结合,在修建下坑、西坪、大瑶山、军都山等铁路隧道以及中梁山、二郎山、西山坪等多座公路隧道中,应用新奥法远离及其相应的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不可否认,新奥法也存在不少缺点,不过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把新奥法不断完善,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