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原理课件之四杆机构受力分析

机械原理课件之四杆机构受力分析


S2 G2
3
E D
n FR 63
按F作力多边形 由力多边形得:
h3 FR4 3
n FR 12
h2
t FR 63
FR6 5
F
t
f
F nR12 F
n R63
f
R12
FR4 5
F S5 5
FI5
Fb F if FR 6 1 F hi
F tR63
a
G5
FR63
f
FR32 FI5
√ √
√ √




x
B A
1
S2 G2
3
E
4
G
1
x
F S5 5
FI5
D
6
aF
Fr
G5
取 力 比 例 尺 μF ( N / mm ) 作力多边形
t FR 12
h1
2
2 FI2 C h2
B
n FR 12
S2 G2
3
E D
n FR 63
h3 FR4 3
由力多边形得:
h2
t FR 63
FR45 F ea FR65 F de
M1 FR41
FR12 M1
ω23
C

3
B
ω21 ω1 1 A
2
FR32 M3
4
D
B
FR21 L
ω1 1
A
由力平衡条件得: FR41= - FR21
且有:M1 = FR21LFR21= M1/L
3).取构件2为分离体——其上作用有: FR12、 FR32
FR32= - FR12= FR21
3).取构件3为分离体——其上作用有:FR23、 FR43、 M3
4) 各构件的力平衡方程式
•对于构件1分别根据
可得
•对于构件2有
•对于构件3有
以上共列出九个方程式,故可解出上述各运动副反力和平衡力的九个力 的未知要素。又因为以上九式为一线性方程组,因此可按构件1、2、3上待 定的未知力Mb, R41x, R41y, R12x, R12y, R23x, R23y, R34x, R34y的次序整理成以下的 矩阵形式:
——求解保证原动件按预定运动规律运动时所需要的驱动力(矩) 已知驱动力(矩) 平衡力(矩)
——求解机构所能克服的生产阻力
一. 构件组的静定条件
——该构件组所能列出的独立的力平衡方程式的数目, 应等于构件组中所有力的未知要素的数目。 独立的力平衡方程式的数目 =所有力的未知要素的数目。 1. 运动副中反力的未知要素 1)转动副 ——(2个)
方向 :√ 大小 : ? √ √ √ √ √ √ √ √ √ √ √
F tR63
Fr
G5 f
F nR12 F nR63
f
F tR12

a
G5 FR45 Fr
FR63
FR43
f
FR32 FI5
FR12 FI2
g
G2
h
按F作力多边形
由力多边形得:
e
b
FR65
c
FR12 F hf
FR63 F fa
FR6 5 FR4 5
F S5 5
FI5
a
FR45 G5
Fr
e
FI5
G5
b
Fr
c
d
FR65
再分析杆组2、3 构件2:ΣMC = 0 t l G h F h 0 FR 12 2 2 2 I2 1
t FR 12
t FR 12
h1
2
2 FI2 C h2
B
n FR 12
S2 G2
而Rji=-Rij, 所以各运动副中的反力统一写成Rij的形式(即反力Rji用-Rij表示之)。
3) 力矩的统一表达式:作用于构件上任一点 I
上的力PI对该构件上另一点K之矩(规定逆时 针方向时为正,顺时针方向时为负 ) ,可表
示为下列统一的形式
式中
xI, yI——力作用点I的坐标, xK, yK—— 取矩点 K 的坐标。
R32
R23
R43
R34
滑块4 在Q、R34及R14三个力的作用下平衡
B
1
S2
G2
3
E
4
F S5 5 Fr G5
G
x 6
D
速度图
加速度图
构件2:
FI 2 m2aS2 (G2 / g )a ps2 t / l J n c / l M J J a I 2 S 2 S CB 2 S2 a 2 2 2 2
(FI2与aS2反向,MI2与2反向) 构件5:
于是得
同理,取构件2为分离体,并取诸力对B点取矩,则
因此可得
(3) 求RD 根据构件3上的诸力平衡条件
(4)求RB
根据构件2上的诸力平衡条件
(5)求RA
同理,根据构件1的平衡条件 得
至此,机构的受力分析进行完毕。
2 矩阵法
如图为一四杆机构,图中 1 、 2 、 3 分别为作用于质心 S1 、 S2 、 S3 处的已知 外力(含惯性力), M1 、 M2 、 M3 为作 用于各构件上的已知外力偶矩(含惯性 力偶矩),另外,在从动件上还受着一 个已知的生产阻力矩Mr。现需确定各运 动副中的反力及需加于原动件 1 上的平 衡力偶矩Mb。 如图所示先建立一直角坐标系, 以便将各力都分解为沿两坐标轴 的两个分力,然后再分别就构件 1 、 2 及 3 列出它们的力的平衡方程式。 又为便于列矩阵方程,
上式可以简化为
[C ]{ R }=[D ]{P }
式中 {P }——已知力的列阵;
{R }——未知力的列阵;
[D ]——已知力的系数矩阵; [C ]——未知力的系数矩列阵。
对于各种具体机构,都不难按上述的步骤进行分析,即按顺序对
机构的每一活动构件写出其力平衡方程式,然后整理成为一个线性方 程,并写成矩阵方程式。利用上述形式的矩阵方程式,可以同时求出 各运动副中的反力和所需的平衡力,而不必按静定杆组逐一进行推算, 而且根据这种矩阵方程式便于利用标准程序且计算机解算。
加于主动件1上的平衡力矩Mb。
(1) 首先建立一直角坐标系,并将各
构件的杆矢量及方位角示出,如图
所示。然后再设各运动副中的反力 为
(2)首解运动副:机构中首解副的条件是:组成该运动副的两个构件上的作用
外力和力矩均为已知者。在本实例中,运动副C为应为首解副。
(3)求RC
取构件3为分离体,并取该构件上的诸力对 D点取矩(规定力矩的方向逆时针 者为正,顺时针者为负) ,则
FR32 F fe
最后取构件1为分离体
x
2
FI2 C h2 2
B A
1
S2 G2
3
E
4
F1 0 FR 21 Fb FR61 0
G
1
x
F S5 5
FI5
D
6
aF
Fr
G5
方向 :√ 大小 : √
√ ?
√ ?
t FR 12
h1
2
2 FI2 C h2
B
1) 可解性分析:在四杆机构中,共有四个低副,每个低副中的反力都有两个
未知要素 (即反力的大小及方向 ),此外,平衡力尚有一个力的未知要素, 所以在此机构中共有九个未知要素待定;而另一方面,在此机构中,对三
个活动构件共可列出九个平衡方程,故此机构中所有的力的未知要素都是
可解的。 2) 反力的统一表示:用运动副中反力 Rij ,表示构件 i作用于构件 j上的反力,
O
大小——?
FR
方向——? 作用点——转动副中心
FR
2)移动副
——(2个) 大小——?
K
Hale Waihona Puke FR方向——垂直移动导路 作用点——? ——(1个)
FR
FR
n
C
3)平面高副
大小——?
n
FR
方向——公法线
作用点——接触点
2. 构件组的静定条件 设某构件组共有n个构件、pl个低副、 ph个高副 一个构件可以列出3个独立的力平衡方程,n个构件共有3n 个力平衡方程 一个平面低副引入2个力的未知数, pl个低副共引入2pl个力 的未知数 一个平面高副引入1个力的未知数, ph个低副共引入 ph个力 的未知数
解 : 1)根据已知条件作
出各转动副处的摩擦
R23
圆(如图中虚线小圆
所示)。
R43
2)取二力杆连杆3为研究对象 构件3在B、C两运动副处分别受到R23及R43的作用
R23和R43分别切于该两处的摩擦圆外,且R23=-R43。
3)根据R23及R43的方向,定出R32 及R34的方向。 4)取滑块4为分离体
此时可取滑块5为分离体,列方程
n FR 63
G5 Fr FI 5 FR45 FR65 0
√ √ √ √ √ ? √ ?
方向:√ 大小:√
G5 Fr FI 5 FR45 FR65 0
2
FI2 C h2 2
方向:√
大小:√
§3-5 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
考虑摩擦时,机构受力分析的步骤为: 1 )计算出摩擦角和摩擦圆半径,并画出摩擦圆;
2)从二力杆着手分析,根据杆件受拉或受压及该杆相对于另一
杆件的转动方向,求得作用在该构件上的二力方向; 3)对有已知力作用的构件作力分析; 4)对要求的力所在构件作力分析。 掌握了对运动副中的摩擦分析的方法后,就不难在考虑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