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类良心的拷问_劳伦斯名诗_蛇_解析
人类良心的拷问_劳伦斯名诗_蛇_解析
浑身似土地般的棕色,像土地一样金黄。 这条蛇如痴如醉地饮水解渴,觉得诗人没有任 何敌意,它可以放心地喝饱。对诗人来说,蛇“就 像一头牲口”,而牲口是没有敌意和温驯安闲的。 特别要注意“来自火热的土地深处”这句,意大利 的西西里岛是一个火山岛,在其土地下就是融化的 火山熔岩, 当劳伦斯一九二〇年生活在西西里岛时, 艾特纳火山还是一座活火山, 所以诗人说它仍在冒 烟。也有人认为这指的是地狱—— — 永恒的地狱之火 就在下面。使用这样的意象,诗人暗示毒蛇是邪恶 的同义词,就世俗的观念来说这是不争的事实。这 《圣经 》 条蛇与 里伊甸园里的毒蛇并没有什么不同, 都来自地狱。但劳伦斯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 蛇是一种高贵的生物,是当之无愧的神。 ) 我所受的教育发出声音,对我说: 必须处死他。 因为在西西里,黑色的蛇是无害的,金色的 蛇是有毒的。 诗人发现自己进退两难: 一是所受教育的呼唤, 一是良心的拷问。所受的教育常识告诉他金黄的蛇 是有毒的, 是伊甸园里邪恶的毒蛇, 必须将其打死, 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教育的声音怂恿诗人去憎恶蛇, 去杀死蛇。因此,在人们的意识里,一遇到蛇将其 打死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诗人也知道从其良 心来讲,蛇是高贵和美丽的动物,都是大自然的平 等的一员,值得他尊重。而且,蛇事实上也没有招 惹他,只是来喝水。偏见和良心在这里一争高低。
,
别人超前到了我的水槽, 我呀,像后来的人,等待着。 劳伦斯在这里再一次地强调蛇比他先来,他就 必须等待。并不因为他是人,就有优先权,这体现 了劳伦斯万物平等的思想。而且,诗人这里更是明 确地把蛇看作人,因此,他必须排队等候。 * 他喝口水抬头张望,就像一头牲口, 茫然地盯着我,就像一头喝水的牲口,
4
我心中的声音说,假若你是个男子汉。 你就该抓起棍棒,把他打断,叫他一命归西。 所受教育的声音责备他胆小如鼠,“假若你是 个男子汉……叫他一命归西”。但事实上他确实犹 豫不决,不像一个真正的勇士。诗人因此觉得自己 是社会规则和偏见压力下的牺牲品。所受的教育影 响了诗人的内心和固有的品性,使他在现实面前无 所适从,只得随波逐流。诗人在矛盾弹出双叉舌头,沉思了一会儿 又俯身去喝了一点, 在这个西西里的七月的日子,当艾特纳火山 仍旧冒烟之时, 他来自火热的土地深处,
!*+,-
!"
!"#$
% & ’(()
域外视野
名作 欣赏
域外视野
也有责任让它安全地回去。
慢慢地把身子拖进去, 一种恐怖,一种对他这种行为的抗议, 占据了我的心身,可他对我不予理睬。 “当他把脑袋伸进那可怕的窟窿”,教育的声 音突然占了上风。诗人有了恐惧感,对蛇要进入的 窟窿或者说未知的世界害怕起来,也许,那种西方 教育中对地狱或死亡象征的地下世界的恐惧根深蒂 固,难以完全在诗人的心中磨灭。而且这里句子的 节奏陡变起来,从流畅的句子变得急促起来,表明 诗人内心的变化。 +/ 我环视四周,放下水罐, 随手捡起木头, 猛地砸向水槽。 劳伦斯终于掩饰不住内心对蛇的恐惧而将一根 木头掷向蛇。注意诗人是随后捡起木头,说明他并 非早有预谋,只是一时性起冲动行事,为下文的懊 恼埋下伏笔。而且这样随后一扔,很难将蛇打中, 似乎还有弥补的余地。在英文原文里 5 1 6789:; <6 = 8><?@A >BC D ,使用了移就 5 EF=G@H:FF:; :67EI:E D 的修辞 手法。直译就是“我捡起一根笨拙的木头”,但木 头不可能笨拙,实际上正常的语序是“我笨拙地捡 起一根木头”。从这诗的很多译文来看,很多翻译 家都没有准确地将其译出。 另外, 如果我们从此诗的象征意义来看, 特别是 考虑到劳伦斯也是和谐的两性关系的鼓吹者, 那么 蛇也象征着人的欲望, 而木头则象征着人的理智。 欲望是人的本能,理智是社会教育和道德约束的结 果。劳伦斯曾说:“我最大的宗教就是对血和肉体 的信仰,我认为这些比思想更有智慧,我们脑子的 思想有可能是错的,但血所感受的、所指示我们去 做的,是永远不会错的。”劳伦斯直指本能的“血 性意识”实际上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尼采的 “权力意志 ” “生命力 ” 和柏格森的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 而劳伦斯更被人认为是英国的尼采。 他为了更加 突出两性关系在人生中的决定作用, 总是在作品中 攻击西方工业文明, 他把罪恶的渊薮和破坏两性关 系的和谐的原因归结于现代社会的机械文明, 从而 批评西方文明的一切,包括宗教、 教育、 民主。 +J 我想我没有砸中他, 但是,他留在洞外的后半身应声缩成一团, 像闪电般痛苦地抽搐了一下,就此不见踪影, 他已钻进了墙面上张着口的裂缝, 我带着迷恋凝视着黑洞,在这个酷热的宁静的 中午。
域外视野
!
名作 欣赏
域外视野
人类良心的拷问
—— — 劳伦斯名诗《蛇》解析
"朱谷强 ! 广东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 潮州 "#$%&$ ’
奥多斯・赫胥黎说过:“ 2 ・ 3 ・劳伦斯对 世界上的奥秘一直是很敏感的。”这句话表明了劳 伦斯善于表达他对自然美的感受。 2 ・ 3 ・劳伦 斯把这些自然的、活生生的事物如一头动物或者一 朵花看作是世界上奥秘的一部分。它们原始,但闪 烁着光芒。劳伦斯要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体验 这些生物所经历的事物。人类文明歪曲了人的想象 力,但人应该去恢复它,去找到他失去的世界。 2 ・ 3 ・劳伦斯主要以小说著名,但他的一 些最好的作品是诗。劳伦斯最有名的一首描述生物 的境遇的诗是《蛇》。这首优美的诗收集在他一九 《 蛇》中 二零年出版的《鸟・兽・花 》 里。 劳伦斯在 继承了莎士比亚和布朗宁的诗歌的传统,将笔触伸 入到动物的世界。《蛇》是一首自由体诗,全诗分 为十九节,共七十四行。在此诗中, 2 ・ 3 ・劳 伦斯描述了他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家中旁边的水槽 遇到一条蛇这样一件事。面对蛇时,他内心作着激 烈的思想斗争:一是他应该杀死这条蛇,一是他应 该善待这条蛇。最后 2 ・ 3 ・劳伦斯将一根木条 掷向蛇,而那蛇迅速地钻进了墙里的缝隙里。旋即
作者简介:王明琦,山东临沂人,博士研究生,山 东省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俄语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为俄语语言与文学。
-.+/ * +(0/ & 1
!"#$
% & ’(()
!!
名作 欣赏
域外视野
域外视野
因为他已先来到了我的水槽边。 诗人本能地觉得他不应该去打扰那条蛇,他应 该在那里等待,直到蛇喝饱后离去。诗人在此没有 丝毫的害怕,有的只是对蛇的尊敬。这也说明诗人 品质高尚,把蛇当作人的地位来看待,在这里因为 蛇首先来到,诗人就理所当然地觉得人和蛇是平等 的,他必须等待。诗人连用了两个“必须”,表明 这是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则,即使对动物也应如此。 而且从诗人使用指代人的 “他”来代替指代动物 的“它”来看,诗人不自觉地已把蛇当作客人了。
++
的确,我感到害怕,感到非常害怕, 即使如此,我更感到已被他抬举, 因为他能从秘密大地的阴暗大门里钻出来, 前来寻求我的好客之情。 诗人承认他害怕。 另一方面, 又超于那种恐惧, 有一种荣耀感,因为他感到蛇来到他这里就是抬举 他。诗人有点受宠若惊。
+’
他喝足了, 神情恍惚地昂起头来,就像一名醉汉, 并且在空中摇动着他那像黑光一样的叉型舌头 似乎在舔着嘴唇, 接着像视而不见的神,环顾空中, 慢悠悠地转动脑袋, 慢悠悠,慢悠悠地,仿佛耽于梦幻之中, 开始拖曳长长的、绕成曲线的躯体, 又爬向我墙上的窟窿。 诗人又开始叙述细节:蛇喝饱后开始慢慢爬回 去。这是一个愉快的场景:蛇慢悠悠地准备回去, 蛇用那像“黑光一样的叉型舌头”开始探路,蛇似 乎已完全信任了诗人,他不急不慌,享受吸饱喝足 带来的惬意。同时,劳伦斯把来做客的蛇提到一个 新的高度, 如他所说, 是一位超越了凡人的神:“像 视而不见的神,环顾空中。” +0 当他把脑袋伸进那可怕的窟窿, 当他慢慢地停住,放松肩膀,再继续进洞, 当他撤进那可怕的黑洞, 不慌不忙地进入黑暗,
4 责任编辑:水
涓5 参考文献:
6+7 6’7 607 6/7 6:7 6)7 6,7
6 俄 7 勃留索夫,黎皓智译 8 《勃留索夫诗选》,上
海译文出版社, ’((( 年, +(98
6 俄 7 勃留索夫,周启超译 8 《燃烧的天使》,哈尔
滨出版社, +999 年, %8
6 俄 7 勃留索夫 8 《勃留索夫日记》,莫斯科: +9’,
+
他从土墙的黑暗的裂缝中爬下, 拖曳着黄褐色的松弛的肚皮,来到石头水 槽的边缘, 把喉咙搭在石槽底部。 那儿,水从龙头一点一点地清楚地滴下, 他用笔直的嘴啜饮着, 喝下的水通过笔直的牙床,舒畅地流入松弛 的长长躯体, 静静地流入。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笔调,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蛇 喝水的动作,蛇安闲自在,毫无顾忌。没有人去打 “水从龙头一点一点地清楚 扰它,它就生活在天堂。 地滴下, 他用笔直的嘴啜饮着, ……静静地流入”, 这些描述使读者仿佛可以听到那条蛇在喝水的声音 一样,在这里,蛇就是大自然的主人,体现着它固 有的高贵, 是精灵的化身。 我们欣赏的是美的图画, “黑暗的裂缝 是大自然的和谐。 但诗人也提到蛇是从 中爬下 ” , 这对那些受过教育的人来说, 很容易使人 联想到伊甸园里的毒蛇。 对大多数人说3 蛇就是邪恶 和地狱的同义词, 虽然劳伦斯一直并不这么认为。
.$$/ 0(() 1 (0%2
%
但我必须承认,我非常喜欢他, 我格外高兴地看到他安静地来到这儿做客, 在我的水槽里喝水, 然后平静地、 温和地离开, 用不着道谢,就让他钻进火热的土地。 “ 教育 ” 劳伦斯对那种 的声音并不苟同。 他的直 觉或者良心告诉他蛇是高贵和美丽的动物。 并且, 它 是来到他的水槽边做客的, 他应该尽地主之谊, 同样
诗人悔恨交加,觉得不该屈从于社会偏见,错失了 与世上最美的生物交融的良机。
+
酷热的一天,一条蛇爬向我的水槽 前去喝水,而我因为热 穿着睡衣。 首先,诗人开门见山地点出了诗中的时间、地 点和主角。 在那样一个酷热的日子, 诗人和蛇不约而 同都想到水槽那里去喝水, 在此就显示出人和蛇是 平等的。 诗人在大白天穿着睡衣在花园里似乎有些 奇怪, 但在连蛇都感到饥渴难耐的大热天, 穿着睡衣 肯定凉爽多了, 这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根本就没有料 到有蛇光临。 此外, 蛇和水槽在劳伦斯的作品里就是 两性生殖器的象征。 劳伦斯认为两性的完美使人在 精神上真正回到自然, 而现代人是无力做到这一点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