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一、教学目标:
1\识记词中的字词。
2\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3\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4\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难点: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
一、1、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
这就流露出词人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
)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的心愿?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
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
3、“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确: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使它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明确: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二、思考、讨论
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个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望月写景,在天上、人间徘徊矛盾,下片对月抒怀,抒发对兄弟的美好祝愿和思安及自己积极乐观的情怀。
2、文中哪些词语流露出作者思念亲人之苦?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3、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国读出了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月亮有圆时也有缺时一样,是原始自然界的
规律。
三、文章分析、理解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
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
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
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
重点几句话的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句子请提出来,大家讨论。
1、1).读对照注释读懂诗歌
2).找找出两首诗歌意境相通的诗句
3).说请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简要赏析
2、与作者对话
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苏轼。
下面老师来对苏轼做一下系统的介绍。
苏轼(1037 - 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仁宗时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这首词写的是他41岁被贬谪到任山东诸城知州时在中秋之夜怀念弟弟苏辙(字子由),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的词句既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祝愿,因此流传千古。
)
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
这里,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
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
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让我们第三次来朗读这首词,注意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3、与环境对话
问题(1)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什么来进行的?(明月)(2)“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能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例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师: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例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师:真实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饰。
例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