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的简述单基因遗传病,属体检、保健科类疾病;常发于其他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单基因遗传病同源染色体中来自父亲或母亲的一对染色体上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
这类疾病虽然种类很多,3000种以上,但是每一种病的患病率较低,多属罕见病。
按照遗传方式又可将单基因病分为四类: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③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病。
④伴性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的病因DNA人类受精卵继承来自双亲的23对染色体,这些染色体传递由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的遗传信息。
这些DNA片段构成了基因,已知是由2-2.5万个基因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等位基因和相同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非等位基因位于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基因可在细胞复制时发生差错,也可因外界因素作用产生突变。
突变的基因可以有害,或为中性,少数也可能有益。
20世纪80年代后期已将人类455 0余种性状与特定的基因联系起来,90%与疾病有关,少数性状属于正常变异,如ABO血型。
其中真正危及人类健康的遗传病约1300余种。
遗传因素的作用包括主要基因、特异性基因和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基因突变频率增高,人群中致病基因增加。
已知的4000多种遗传病中,其遗传方式大多已阐明。
应注意一些表现相似的疾病,其病因和遗传方式可能各异,因而其预防、再发风险和预后也不相同。
遇到问题时,应注意进行完整的谱系分析和有关的特殊检查。
单基因遗传病的症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指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由单个等位基因突变即可起病的遗传性疾病。
常见的亚型包括:①完全显性;②不完全显性;③不规则显性;④共显性(⑤延迟显性;⑥从性显性等。
临床表现(一)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患者多为遗传的。
高脂蛋白血症在生物化学上可分5型,其中Ⅱ型及Ⅲ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最密切。
(二)马尔芬氏综合症:此病也叫蜘蛛指症。
患者一般身材较高,四肢细长,脊柱后侧凸,关节松弛,胸部凹陷或突起,两臂伸开长度大于身高,脚、手大,指(趾)细长,头长,眶上蜷明显;肌肉系统发育较差,皮脂少;眼部有晶体上颞部半脱位,虹膜震颤,近视,自发性视网膜剥离。
(三)威尔逊氏综合症:往往在10~20岁之间突然发作,出现脑中心退化,肝细胞被纤维组织代替造成肝硬化,角膜中间出现色环,眼球震颤,肌张力亢进,尿中含大量末端双羧氨基酸的肽和氨基酸残基等。
它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患者体内铜代谢障碍所致。
(四)亨丁顿氏舞蹈病:20岁后发病率逐渐增高。
发病时,最初表现为情绪波动,随后出现舞蹈性动作,癫痫发作,体力和智力不断减退,进行性痴呆。
常于症状出现后的4~20年间死亡。
(五)结肠息肉:患者最早可在20岁左右发生恶变,结肠上长有大小不等的肉瘤,引起胃肠出血和腹泻,息肉恶变的可能性较大,需进行结肠切除手术。
同此病相类似的另一种肠道遗传病是空肠息肉(syndromeⅡ),患者的早期在口、唇周围及口腔粘膜和手指上面出现色素斑点,到成年则有消退的趋势。
(六)阵发性心动过速:此病有明显的家族史,可连续几代遗传。
能在任何年龄阶段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病理多属器质性的,也有纯功能性的。
(七)体质性低血压:此病患者常见于体质瘦弱者,女子多于男子。
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少数有疲倦、健忘、头晕、头痛等。
这些症状常因合并某些疾病或营养不良所致。
(八)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此病是有两个不同位点上的基因各自控制的疾病,患者有5 0%或更多的红细胞呈椭圆形、卵圆形、香肠形和杆状(正常人最多为10%)。
此病患者在儿童少年多无症状表现,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溶血,其中包括伴发再生障碍危象的严重溶血形式,而且病人有脾大现象。
(九)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症状是颌部和手部肌肉松弛、收缩困难,肌肉萎缩、无力,面容无表情,可发生白内障。
男性有额秃,睾丸萎缩;女性则有闭经,痛经和卵巢囊肿。
患者可有心律不齐、传导缺陷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也有智力障碍。
(十)先天性肌强直:此病主要症状为普遍性肌强直和肌肥大,多数在出生时或儿童早期即发病,少数至青春期发病。
患者肢体僵硬,动作笨拙,静止不动后或在寒冷环境中症状加重,反复运动可暂时减轻症状。
症状严重程度可因人而异,最轻者甚至无自觉主诉,仅在家系调查中发现。
(十一)周期性麻痹:一种类型是在激烈运动后长时间休息、食用高碳水化合物、焦急忧虑、遇到寒冷或服用多种药物(包括胰岛素、肾上腺素、乙醇、一些无机物、皮质激素和甘草属植物)等情况下,可促发机体低血钾麻痹。
而另一种类型是激烈运动时、服用氯化钾以及使用某些麻醉剂可引起高血钾性麻痹。
(十二)胱氨酸尿症:此病主要原因是肾小管对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鸟氨酸的重吸收发生障碍所致。
患者尿中有上述4种氨基酸排出,但无任何症状。
由于胱氨酸易生成六角形结晶,故可发生尿路结石(胱氨酸结石)。
尿路结石可引起尿路感染和绞痛。
(十三)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此病是一种慢性溶血性贫血,主要特征是黄疸、脾大、红细胞球形改变、脆性增加。
新生儿期发病时可有严重贫血和黄疸症状,婴儿期除轻度或中度贫血外常无其他症状。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种类很多,除上述以外,比较常见的还有软骨发育不全症、短指畸形、肾性糖尿病、先天性白内障、夜盲症、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眼睑下垂、多指畸形、多囊肾、遗传性神经性耳聋、过敏性鼻炎、牙齿肥大症、多胎妊娠及尿崩症等。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隐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是隐性的,即只有纯合子时才显示病状。
此种遗传病父母双方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故多见于近亲婚配者的子女。
子代有1/4的概率患病,子女患病概率均等。
许多遗传代谢异常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按照“一基因、一个酶”(one gene one enzyme)或“一个顺反子、一个多肽”(one cistron one pol ypeptide)的概念,这些遗传代谢病的酶或蛋白分子的异常,来自各自编码基因的异常。
临床表现1、白化病。
病因:黑色素细胞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变成黑色素。
临床表现:毛发银白色或淡黄色,虹膜或脉络膜不含色素,因而虹膜和瞳孔呈蓝或浅红色,且畏光,部分有曲光不正、斜视及眼球震颤,少数患者智力低下。
2、苯丙酮尿症。
肝脏中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只能变成苯丙酮酸,大量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累积在血和脑积液中,并随尿排出,对婴儿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并抑制产生黑色素的酪氨酸酶,致使患儿皮肤毛发色素浅。
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皮肤毛发色浅,尿有发霉臭味,发育迟缓。
3、半乳糖血症。
病因:由于α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缺乏,使半乳糖代谢被阻断,而积聚在血、尿、组织内,对细胞有损害,主要侵害肝、肾、脑及晶状体。
临床表现:婴儿出生数周后出现体重不增、呕吐、腹泻、腹水等症状,可出现低血糖性惊厥、白内障、智力低下等。
4、粘多糖病。
病因:粘多糖类代谢的先天性障碍,各种组织细胞内积存大量的粘多糖,形成大泡。
临床表现:出生时正常,6个月到2岁时开始发育迟缓,可有智力及语言落后,表情呆板,皮肤略厚,似粘液水肿,可有骨关节多处畸形。
5、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病因:肾上腺皮质合成过程中的各种酶缺乏。
临床表现:女性患者男性化,严重者可呈两性畸形;男性患者外生殖器畸形,假性性早熟,可合并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
X连锁显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病病种较少,有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等。
这类病女性发病率高,这是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获得这一显性致病基因的概率高之故,但病情较男性轻。
男性患者病情重,他的全部女儿都将患病。
临床表现1、抗维生素D佝偻病。
病因:甲状腺功能不足,影响体内磷、血钙的代谢过程,致使血磷降低,且维生素D治疗效果不好。
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可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各种表现。
2、家族性遗传性肾炎。
病因:肾小管发育异常,集合管比常人分支少,呈囊状,远曲小管薄,但近曲小管变化轻。
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肾炎,反复发作性血尿,1/3~1/2患者伴神经性耳聋。
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性状是隐性的,女性只是携带者,这类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中的男性有1/2是概率患病,女性不发病,但有1/2的概率是携带者。
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子代中男性正常,女性都是携带者。
因此X连锁隐性遗传在患病系中常表现为女性携带,男性患病。
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称为交叉遗传。
临床表现1、血友病A。
病因:血浆中抗血友病球蛋白减少,AHG即第Ⅷ因子凝血时间延长。
临床表现:轻微创伤即出血不止,不出血时与常人无异。
2、血友病B。
病因:血浆中缺乏凝血酶成份PTC,即第Ⅸ因子。
临床表现同血友病A。
3、色盲。
临床表现:全色盲对所有颜色看成无色,红绿色盲为不能区别红色和绿色。
4、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病因:为原发性横纹肌变性并进行性发展。
临床表现:初为行走笨拙,易跌到,登梯及起立时有困难,从仰卧到起立必须先俯卧,双手撑地,再用两手扶小腿、大腿才能站起。
进行性肌肉萎缩,但一般不累及面部及手部肌肉。
Y连锁遗传病Y连锁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传递给儿子,女性不发病。
因Y染色体上主要有男性决定因子方面的基因,其他基因很少,故Y连锁遗传病极少见。
目前已经知道的Y伴性遗传的性状或遗传病比较少,肯定的有H-Y抗原基因、外耳道多毛基因和睾丸决定因子基因等。
单基因遗传病的检查(一)系谱分析是遗传病诊断的基础系谱是用以表明某种疾病在患者家族各成员中发病情况的图解。
临床遗传工作者不仅要绘制系谱,熟悉系谱中常用的符号,而且还应掌握根据系谱特点来判断其遗传方式的基本技能。
一个完整、清楚的系谱不仅有利于确定患者所患疾病是否为遗传病,而且还可以依次判断此病属于哪种遗传方式,区分某些表型相似的遗传病,以及同一种遗传病的不同类型。
此外,还可以为此家庭保留一份遗传病的宝贵资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尽可能地从患者及其家属中获得完整、详细、准确、可靠的资料,以便所绘系谱能准确反映出家系的发病特点。
所以做好家系中系谱分析是诊断遗传病的基础。
(二)染色体检查(核型分析)的适应症核型分析是确定染色体病的重要方法。
目前采用的染色体显带技术不仅能准确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单体型、三体型和多体型)综合症,而且通过显带,特别是高分辨显带技术,可以对各种结构异常,包括微畸变综合症作出准确诊断。
进行染色体检查时必须掌握适应症,才能达到较高的检出率。
一般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进行染色体检查:1.有明显的生长、发育异常和多发畸形、智力低下、皮肤纹理异常者;2.可疑为先天愚型的个体及其双亲;3.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者;4.家庭中有多个相似的多发畸形的个体;5.原发性闭经和不孕的女性;6.男性不育、无精子症的个体;7.有反复流产、死胎史的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