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


一、气相色谱法概述
1. 色谱分析法的历史与发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5年研究色素 成分时,在装有CaCO3颗粒的竖直玻璃管 内倒入植物叶子的提取物,然后用石油醚 连续不断的冲洗,结果色素中各组分互相 分离形成了各种不同颜色的谱带。这种方 法因此得名色谱法。
3

2. 概念及分离原理 (1)色谱分析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力的差异
d.排阻色谱法:分子体积大小的差异
e.亲合色谱法 :高专属反应
13
4. 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性质 类似的化合物可在同一根色谱柱上得到 分离,解决许多其他分析方法无能为力
的复杂样品分析。

(2)分析速度快:几分钟至几十分钟
15

(3)检测灵敏度高:
(qv,0:色谱柱出口的载气体积流量)
21
② 保留时间(tR) :
-组分从进样到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保留体积(VR) : VR =tRqv,0
-保留时间内流经色谱柱载气的体积
22
③ 调整保留时间(t’R) : t’R=tR- tM -组分在固定相上滞留的时间(扣除死时间)。 调整保留体积(V’R): -V’R=t’R qv,0 或 V’R=VR-VM

- 液-固色谱法;液-液色谱法
11

(2)按固定相的形式
a.柱色谱法:
-填充柱:内装固定相,内径2-6mm,长0.5-10m; -毛细管柱:固定液涂敷在毛细管内壁,又称空心柱。 内径0.1~0.5mm,长25~100m b.平板色谱法 :
-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12
(3)按分离机理

a.吸附色谱法:吸附能力的差异 b.分配色谱法 :溶解能力的差异
式中:VS为固定相体积,VM为流动相体积。
β为相比,反映了各种色谱柱柱型及其结构的重 要特性。如填充柱的β≈6-35,毛细管柱的β≈ 50-1500
28

小结:
a. 在一定的条件下,组分的t’R正比于K (或k)。 K(或 k) ↑,组分在色谱柱内的tR ↑ 。而K(或 k)是由组分的性质决定的,因此保留值可用 于定性。
5

被分离组分与S和M都可能发生作用。由于被 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决定了它们与S 及M之间的作用力也不同,从而导致了各组分 在S和M之间的分配系数(K)不同。
组分在S中的浓度 cS K = 组分在M中的浓度 cM
6

经过多次反复的分配及随M向前移动的过程后, 即可产生各组分沿色谱柱运动速度的不同。 分配系数小的组分由于与S之间的作用力小, 运动速度快而先流出色谱柱;分配系数大的组 分与S之间的作用力大而后流出色谱柱,从而 达到分离的目的。

7

GC就是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方法: 该法中,气体是用来载送试样的惰性气体(H2, N2,He),又称为载气。

根据其固定相的物态不同, GC分为:
气-固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
8

(1)气-固色谱法(p9):
-固定相:多孔吸附剂颗粒(C,硅胶,氧化铝); -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是反复的吸附-脱附过程; -各组分性质的不同使它们与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力 不同:吸附力大的组分向前移动的速度慢,吸附 力小的组分向前移动的速度快。
9

(2)气-液色谱法
-固定相:担体+固定液组成,固定液涂渍在担 体颗粒的表面形成一层液膜; -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是反复的溶解-挥发过程
-各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溶解度大 的组分向前移动的速度慢,溶解度小的组分向 前移动的速度快。
10
3.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1)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物态 a.气相色谱法(GC) : -气-固色谱法;气-液色谱法 b.液相色谱法(LC) :
23
④分配系数 K : -在一定的T和P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 到达平衡时的浓 组分在M中的浓度 c M
24

a. T、P一定时,K为常数。K可衡量不同组分与固定 相作用力的大小及在固定相停留时间的长短。 b. 若两组分的K相同, 则它们的色谱峰完全

重合;K相差越大,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Gas Chromatography, GC)
1
基本内容



2

1.气相色谱法概述; 2.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3.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4.气相色谱固定相及其选择; 5.气相色谱仪及其关键部件; 6.气相色谱定性、定量方法; 7.毛细管柱气相色谱; 8.气相色谱分析应用
-通过色谱分离过程将多组分混合物分离,然后 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又称层析法、 色层法)。
4

(2)分离原理: 在色谱分析法中,被分离各组分是在两相间反 复进行分配的,其中一相静止不动,称为固定 相(Stationary phase);另一相携带混合物流过 固定相的流体,称为流动相(Mobile phase)。
18
(2)基线: -没有溶质流出时流动相或检测器的背景响应值。
一般应平行于时间轴。
-基线平稳后再进样分析
19

(3)色谱峰:
-有组分流出时所对应的峰型部分 -基线和色谱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色谱图
20
2. 色谱参数
① 死时间(tM) :载气流经色谱柱的时间。 死体积(VM) : VM= tMqv,0 在死时间内流经色谱柱载气的体积。
相应色谱峰相距越远, 分离越好。
25
⑤分配比k:又称“容量因子” -在一定的T和P下,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 配平衡时的质量比:
k=mS/mM=t’R/tM
- k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 - k↑, tR↑; k=0 的组分其tR即为tM。
27

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的关系:
∵K=cS/cM=(mS/VS) /(mM/ VM) =k×( VM/VS)=kβ ∴ K= kβ
-不经过预浓缩: 10-9g ;预浓缩:10-12g

(4)样品用量少:0.1~5μL液体试样
16

(5)选择性好:
-通过选择合适的条件和检测方法,可只分离或 检测感兴趣的部分物质。

(6)易于自动化:
-从进样到数据处理全自动化操作。
17
二、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

1.色谱图及有关术语
(1)色谱图(chromatogram): -样品通过色谱柱和检测器后所得到的信号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 (p5,图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