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医学知识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朗格汉斯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 分散在表皮棘细胞之间。 细胞有多个突起,但在HE染色切片上不易辨认。用氯化 金或ATP酶法可显示细胞体向周围伸出几个较粗的突起, 粗突起上又分出几个细突起,穿插在棘细胞之间。电镜下 可见细胞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胞核呈弯曲形或分叶状; ②胞质密度低,无角蛋白丝和桥粒;③胞质内有特殊形状 的伯贝克颗粒(Birbeck granule) (图11-5A,B)。朗格汉斯细胞 是皮肤内的抗原呈递细胞。
皮肤的主要功能为:①保护作用;②感觉;③调节体温; ④吸收;⑤分泌和排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表皮
表皮(epidermis)位于皮肤浅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组成,主要含有两类细胞。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这些细胞在表皮内 按一定顺序排列,厚表皮的结构较典型,由基部到表面依 次形成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五层结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透明层
透明层 (stratum lucidum) 位于颗粒层上方,由几层更扁的 梭形细胞组成。HE染色显示细胞界限不清,细胞呈透明 均质状,嗜酸性,折光性强。电镜下,细胞核及细胞器均 消失,胞质内充满透明角质颗粒蛋白,大量的角蛋白丝浸 埋其中。透明层只在无毛的手掌和足底皮中较为明显(图 11-2A,B)。
基底细胞是表皮的干细胞,具有活跃的增殖和分化能力, 新生的细胞不断向浅层移动,分化为其他各层细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棘层
棘层(stratum spinosum) 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10层细胞 组成。细胞体积较大,深层细胞呈多边形,向浅层逐渐变 扁,细胞表面伸出许多细短的棘状突起,故称棘细胞(图 11-2A,B)。光镜下,棘细胞核较大,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胞质丰富,嗜碱性。电镜下,相邻细胞的突起相嵌,并通 过桥粒相连,胞质内游离核糖体丰富,并含成束的角蛋白 丝(形成光镜下的张力原纤维)。胞质内还含有膜被颗粒, 内有明暗相间的平行板层,故又称板层颗粒,颗粒内主要 含有糖脂和固醇,位于深层的棘细胞内还可见黑素颗粒。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5.角质层
角质层 (stratum corneum) 为表皮的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 质细胞(horny cell)组成。角质细胞是一些干硬的死亡细胞, 细胞核和细胞器均已消失。HE染色显示细胞呈粉红均质 状,细胞轮廓不清(图11-2A,B)。电镜下,可见细胞质中 充满密集的角蛋白(keratin),角蛋白是角蛋白丝浸埋在均质 状透明角质颗粒蛋白中形成的复合体,角蛋白是角质细胞 中的主要成分。细胞膜内面附有一层不溶性蛋白质,使细 胞膜增厚而坚固。细胞间隙中充满板层颗粒释放的脂类物 质。浅层细胞间桥粒解体,细胞连接松散,脱落后形成皮 屑(图11-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非角质形成细胞
1.黑素细胞
黑素细胞 (melanocyte) 是生成黑素的细胞,散在分布于表 皮基底层细胞之间和毛囊内。HE染色显示其不易与基底 细胞区别,银染法和多巴(DOPA)反应可显示细胞全貌。 电镜下,黑素细胞有多个较长的分支突起,胞体位于表皮 基底层,突起伸向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细胞质内含丰 富的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并可见微 丝和微管伸至细胞突起内。黑素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胞质内 含有许多由单位膜包被的椭圆形小体,称黑素体(图11-3)。 黑素体内含酪氨酸酶,能将酪氨酸转化为黑素(melanin)。 黑素体充满黑素后成为黑素颗粒(图11-4A,B)。黑素颗粒移 入突起末端,然后,通过胞吐方式释放黑素颗粒,被邻近 的基底细胞及棘细胞吞入,因而这两种细胞内常含有许多 黑素颗粒。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述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 皮。真皮主要为致密结缔组织,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的组织 相连(图11-1)。皮肤内、汗腺和指(趾)甲等附属 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颗粒层
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位于棘层上方,由3~5层渐 扁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和细胞器渐趋退化。胞质内出 现许多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alin granule),大小不等, 呈强嗜碱性(图11-2A,B),其本质是富含组氨酸的蛋白质。 电镜下,透明角质颗粒形状不规则,呈致密均质状,无界 膜包被,角蛋白丝常穿入颗粒中,是形成角蛋白的前体。 颗粒层细胞板层颗粒增多,多分布在细胞周边,并可与细 胞膜融合,将其中的糖脂等物质释放到细胞间隙内,封闭 细胞间隙(图11-3),构成阻止物质通过表皮的主要屏障。
(二)非角质形成细胞,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 梅克尔细胞,分布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角质形成细胞
1.基底层
基底层(stratum basale) 位于表皮最深层,附着于基膜上, 为一层立方或矮柱状细胞,称基底细胞(basal cell)(图 11-2A,B)。光镜下,基底细胞的核相对较大,呈圆形或椭 圆形,染色较淡。细胞质较少,强嗜碱性。电镜下,胞质 内含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分散或成束的角蛋白丝(keratin filament),又称张力丝(tonofilament)。细胞间有桥粒连 接,基底面借半桥粒与基膜连接(图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