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2.中国国内的分布及趋势 中国国内的分布及趋势 截止1995年,中国除青海、新疆,未发现病 截止 年 中国除青海、新疆, 例外,其余各省、 例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有过出血热病例 报告,为出血热的疫区。 报告,为出血热的疫区。 出血热流行的总趋势是,疫区不断扩大, 出血热流行的总趋势是,疫区不断扩大,发病 率逐年升高。新发现的疫区多为家鼠型疫区, 率逐年升高 。 新发现的疫区多为家鼠型疫区 , 即 家鼠型疫区不断扩大, 家鼠型疫区不断扩大 , 而野鼠型疫区范围相对稳 定。
㈥流行病学监测 对疫源地和疫区进行监测是预防出血热 的一项重要措施。监测内容包括: 的一项重要措施。监测内容包括: 1.疫源地和疫区监测 : 疫源地和疫区监测 2.人间疫情监测 : 人间疫情监测 3.动物疫情监测 : 动物疫情监测 4.控制效果监测: 控制效果监测: 控制效果监测
四.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 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 ㈠流行病学分型 韩国李镐汪曾根据本病的发病地点及其宿主, 韩国李镐汪曾根据本病的发病地点及其宿主, 将 出 血 热 分 为 乡 村 型 ( rural type)、 城 市 型 ) (urban type) 及实验动物型 及实验动物型(Experiment animal type)三种流行病学类型。 三种流行病学类型。 三种流行病学类型 我国将出血热区分为野鼠型( 我国将出血热区分为野鼠型 ( 由黑线姬鼠传 家鼠型(由褐家鼠传播)及实验动物型(由 播)、家鼠型(由褐家鼠传播)及实验动物型 由 大白鼠传播) 大白鼠传播)。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又叫 )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流行性出血热 fever,EHF)。是以发热、出血及肾功能障 。是以发热、 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自然疫源性疾病。 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自然疫源性疾病。
亚洲国家中, 亚洲国家中,中国和南朝鲜都存在有 野鼠型、 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出血热的流 在日本,因为没有黑线姬鼠, 行。在日本,因为没有黑线姬鼠,所以没 野鼠型出血热的存在, 有野鼠型出血热的存在,而仅有家鼠型和 实验动物型出血热。在北朝鲜, 实验动物型出血热。在北朝鲜,主要流行 野鼠型出血热, 野鼠型出血热,尚未见家鼠型及实验动物 型出血热的报道。 型出血热的报道。
第一节 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
一.形态学特征 形态学特征 汉坦病毒与其他布尼亚病毒形态相似, 汉坦病毒与其他布尼亚病毒形态相似, 但又有所不同。 但又有所不同。汉坦病毒颗粒平均直径约 为122nm(78-210 nm),较典型的布尼亚病 较典型的布尼亚病 毒(90-110nm)为大。病毒颗粒为圆形 - )为大。 或卵圆形,具有相对多形性(如蝌蚪、 或卵圆形,具有相对多形性(如蝌蚪、哑 铃状等),而在其他布尼亚病毒少见 ),而在其他布尼亚病毒少见。 铃状等),而在其他布尼亚病毒少见。
3.地点分布 地点分布 由于该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由于该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一般只 在一定地理景观和一定的生物群落聚集的 地区发生。 地区发生。 根据疫源地中病例分布状况, 根据疫源地中病例分布状况,本病具 有明显的散发性、边缘性和局限性特点。 有明显的散发性、边缘性和局限性特点。 家鼠型出血热并不象野鼠型那样表现出 较明显的边缘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较明显的边缘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㈢时间分布 流行性出血热在全年每个季节都有病例发生, 流行性出血热在全年每个季节都有病例发生,但 其发病却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 其发病却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 野鼠型的发病季节高峰在秋冬季, 野鼠型的发病季节高峰在秋冬季,也即从当年的 10月至次年的 月份,在南方较北方推迟 个月, 月至次年的1月份 个月, 月至次年的 月份,在南方较北方推迟1个月 通常把这个季节性高峰称为秋冬峰。在个别疫区, 通常把这个季节性高峰称为秋冬峰。在个别疫区, 除秋冬峰外,在春夏之间( 月份 月份) 除秋冬峰外,在春夏之间(4-6月份)还可出现一 个小高峰,称为春峰。 个小高峰,称为春峰。凡在一个流行年度中存在 秋冬峰与春峰两个高峰者称为双峰型。 秋冬峰与春峰两个高峰者称为双峰型。
在感染细胞的细胞浆内可见多个特征 性的包涵体,在其他布尼亚病毒是少见的。 性的包涵体,在其他布尼亚病毒是少见的。 包涵体含病毒核壳蛋白及病毒核酸, 包涵体含病毒核壳蛋白及病毒核酸, 其周围常见成熟或不成熟的病毒颗粒, 其周围常见成熟或不成熟的病毒颗粒,与 病毒的形态形成有密切关系。 病毒的形态形成有密切关系。
家鼠型出血热发病季节高峰在春夏之间( 家鼠型出血热发病季节高峰在春夏之间(3-6 一般称为单峰型。 月),一般称为单峰型。 我国出血热的流行季节高峰因地而异, 我国出血热的流行季节高峰因地而异,在 某些地区,季节性高峰呈单峰型, 某些地区,季节性高峰呈单峰型,有些地 区呈双峰型。 区呈双峰型。
㈣人群分布 虽然各种职业的男女老幼皆可感染本 但本病的发病仍然存在着性别、 病,但本病的发病仍然存在着性别、年龄 以及职业的分布差异。 以及职业的分布差异。 这些人群分布的差异, 这些人群分布的差异,主要与不同人 群其感染机会不同所致。 群其感染机会不同所致。 而家鼠型出血热发病就不像野鼠型那 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差异。 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差异。
汉坦病毒属RNA病毒, 汉坦病毒属RNA病毒,其基因组为 RNA病毒 负性单链RNA。 负性单链RNA。 其病毒包膜糖蛋白G 其病毒包膜糖蛋白G1和G2上存在有 两种抗原成分, 两种抗原成分,这两种抗原刺激机体使机 体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 体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这两种 抗原分别称为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 抗原分别称为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㈠动物源性传播 1.经呼吸道传播 经呼吸道传播 2.经破损皮肤及消化道传播 经破损皮肤及消化道传播 ㈡生物媒介传播 螨传学说 ㈢垂直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出血热病毒普遍易感。 人群对出血热病毒普遍易感。 人感染出血热病毒后,可出现显性感染, 人感染出血热病毒后,可出现显性感染, 也可出现隐性感染。 也可出现隐性感染。 人群中出血热病毒隐性感染率的高低一 方面反映人群对出血热的易感水平, 方面反映人群对出血热的易感水平,另一 方面可影响人群中出血热的流行状态。 方面可影响人群中出血热的流行状态。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只有少数的鼠种 是不同血清型出血热病毒的传染源。 是不同血清型出血热病毒的传染源。如野 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为黑线姬鼠; 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为黑线姬鼠;家鼠型 出血热的传染源为褐家鼠; 出血热的传染源为褐家鼠;实验动物型出 血热的传染源为大白鼠。 血热的传染源为大白鼠。
在我国, 在我国,根据出血热的流行型将疫区 又划分为野鼠型疫区和家鼠型疫区, 又划分为野鼠型疫区和家鼠型疫区,而将 同时存在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明显带毒的疫 区称为混合型疫区。 区称为混合型疫区。 所谓混合型疫区, 所谓混合型疫区,只表明两种主要鼠 种同时携带出血热病毒, 种同时携带出血热病毒,并非当地出血热 一定由两个血清型的病毒引起。 一定由两个血清型的病毒引起。
㈡灭鼠防鼠 出血热疫区应搞好对主要宿主鼠种的 防灭措施。 防灭措施。 ㈢灭螨和防螨 根据各地具体条件, 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对高发病区的野 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高发村镇, 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高发村镇,应采取 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杀虫灭螨。 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杀虫灭螨。
㈣加强防护措施 凡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容易与带毒宿 主接触的人群均应采取重点防护措施。 主接触的人群均应采取重点防护措施。 ㈤野外工地预防措施 1.流行病学侦察: 流行病学侦察: 流行病学侦察 2.工棚搭建应符合防鼠要求: 工棚搭建应符合防鼠要求: 工棚搭建应符合防鼠要求 3.应室内保持卫生: 应室内保持卫生: 应室内保持卫生
Hale Waihona Puke 在中国流行的血清型主要是野鼠型 和家鼠型( ( I 型 ) 和家鼠型 ( Ⅱ 型 ) 两个血清型病 毒。
四.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 ㈠血清学诊断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1.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2.抗μ链IgM捕获 捕获ELISA法 抗 捕获 法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其他血清学方法: 血凝抑制(HI)试验、 其他血清学方法: 血凝抑制( ) 试验、 其他血清学方法 反向被动血凝(RPHA)和反向被动血凝抑制 反向被动血凝 和反向被动血凝抑制 (RPHI)试验等。 试验等。 试验等
㈤流行因素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受自然条 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1.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的影响 2.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 预防和控制
㈠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的对策和措施 对出血热的预防和控制必须贯彻预防 为主的方针, 为主的方针,中央和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 部门要根据我国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其趋 势,制订出适合我国及其本地实际情况的 预防和控制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预防和控制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㈡病原学诊断方法 1.用单克隆抗体检查早期病人血液白细胞 用单克隆抗体检查早期病人血液白细胞 中出血热病毒抗原 2.用病毒核酸探针杂交检测早期病人血液 用病毒核酸探针杂交检测早期病人血液 白细胞中病毒RNA 白细胞中病毒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及宿主动物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其病毒可有多种宿主, 其病毒可有多种宿主,各种小啮齿类动物 是病毒的主要贮存宿主。 是病毒的主要贮存宿主。 迄今世界上已发现有173种陆栖脊椎动 迄今世界上已发现有 种陆栖脊椎动 物自然感染出血热病毒 。 在我国已经查出67种脊椎动物自然感 在我国已经查出 种脊椎动物自然感 染出血热病毒。 染出血热病毒。
三.免疫学性状 免疫学性状 汉坦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的其它属病 毒间无交叉免疫, 毒间无交叉免疫,但在汉坦病毒间存在有 较广泛的交叉抗体反应。 较广泛的交叉抗体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