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森林资源评价1

青海森林资源评价1

自然资源评价院系: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班级:10地理科学题目:青海省森林资源评价指导老师:鄂崇毅组长:牛文福组员:安晓珍叶伟明惠帅目录摘要----------------------------------------第2页关键词-------------------------------------第2页1自然概况--------------------------------第2页2青海森林资源现状--------------------第3页3森林资源评价--------------------------第3页3.1评价原则与方法---------------------第4页3.2评价内容------------------------------第4页3.2.1森林资源数量评价----------------第4页3.2.2森林资源质量评价----------------第4页3.2.3森林资源分区评价----------------第5页3.2.4森林资源管理情况评价----------第6页4结论与建议价---------------------------第8页5参考文献及网站------------------------第8页摘要:基于青海省森林资源现状,从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管理水平、分区等4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针对青海省森林资源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生态功能巨大的特点,提出了有效保护盒管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青海、森林资源、森林资源评价森林的概念应当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一定的密度和结构的乔木为主题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环境各因素之间有规律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断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自然综合体,这个概念就是森林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因此,实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同目标。

我们通过对青海省森林资源及其数量、质量、管理水平等的评价,将使我们队森林资源有更为正确的认识,为保护森林资源做自己的努力。

1自然概况青海省位于祖国西部府邸,接近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

北部与东部与甘肃省接壤,东南毗邻四川省,南和西南与西藏自治区为邻,西北紧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起北纬39°19′,跨纬度7°40′;喜气东京89°35′,东起东经103°04′,跨经度13°29′。

幅员辽阔,东西长约1100km,南北最宽约820km,总面积72.15万km2,土地面积为第四大省。

燕山运动奠定地形复杂多样,高山、丘陵、河谷、盆地交错分布,平均海拔3000m以上,属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

年均气温-3.7~6.0℃,年日照2340~3550h,年降水量16.7~776.1mm,年蒸发量118.4~3536.2mm;植被地域上跨青藏高原,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3个植被区,具有高寒和旱生的特点,以温寒性常绿叶林为主,常见的针叶树种有圆柏树等,阔叶树种有青杨、桦树等,灌木有沙棘、金露梅等;土壤垂直带分布明显;2004年全省人口12583.60万,国民生产总值465.73亿元。

2、青海森林资源现状据2005年青海二类调查统计资料,青海省土地总面积6978.4万km2,林业用地面积719.0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30%,活立木总储蓄量5462.6万km2。

森地按地分类分:有林面积49.5万km2,灌木林地46.4万km2,四旁梳棉机6.8万km2,森林覆盖率为5.3%,林地绿化率为5.8%。

青海省森林统属于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处于次要地位。

北部是以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为主,南部则以柴果云杉、鳞皮冷杉、方半柏和塔枝圆柏等组成,西南部都是以四川云杉、大果圆柏和密枝圆柏为主。

3森林资源评价森林资源评价的涵义为:有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需求能由森林所提供,人类对此已有所认识而确定为森林的资源,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与论述,以提高人类对森林资源效益的认识,推动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过程为森林资源评价。

3.1评价原则与方法评价是指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内涵,指标应该具有全面性、代表性、决策性、可比性和易获性。

针对青海资源少、树种单纯、单位面积积蓄量较高、分布不均、各地镶嵌性强、林分结构单纯、龄组比例失调,我们采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定性定量描述法等进行评价。

3.2评价内容3.2.1森林资源数量评价青海省森林资源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

青海省森林面积为5550万亩,活立木总储蓄量为54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达不到全国水平(18.2%)的1/3,森林资源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

一方面,乔木覆盖率仅0.8%,灌木覆盖率达4.5%,是乔木5倍之多;另一方面,各个地区森林覆盖率不均,湟水河流域土地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2.3%,但是有森林地面积却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28.7%,从分布情况看,农林牧地带交错所形成"梳子型地"地块较多,林地的管理难度较大。

3.2.2森林资源质量评价3.2.2.1森林资源少、树种单纯、有林地单位面积积蓄量为89.3m3/hm2达不到我国的平均水平(96.0m3/hm)。

3.2.2.2林地结构简单,龄组比例失调:一般是同龄林多,异龄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绝林多,混交林少。

灌木林多,乔木林少。

在全省林地面积中,中幼林林占59.3%,近、成、过熟林仅占40.7%;有林地积蓄量中,中幼林占47.8%,近成、成熟林占52.2%,其中绝大部分中幼林已达抚育条件、急需抚育。

3.2.2.3灌木林盖度偏低:盖度30%~49%的灌木林地占灌木林面积的50%,疏灌面积较大森林防护功能较弱,这直接影响青海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的提高,导致森林承载力下降。

3.2.2.4森林分布不均匀,林中单一。

青海省境内东经96度一袭地区基本上没有大面积的天然森林分布。

从森林覆盖率来看,海东地区为3.55%,黄南州为1.58%,玉树,果洛,海北,海南为0.1%~1.0%,海西州则不足0.1%。

防护林面积占森林面积的77.9%,其他林仅占22.1%,防护林蓄积占总蓄积的75.7%,其它林种仅占24.3%。

3.2.3 森林资源分区评价3.2.3.1祁连山针阔叶林区:位于青海省域东北部,北纬36°15'~39°05';东经96°02'~102°45' 距海远,气候具有高原大陆性的特点,冬季长而寒冷。

树种一青海云杉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还有一定面积的油松林和祁连圆柏林。

3.2.3.2东部黄土丘陵针阔叶林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纬35°28'~37°24',东经100°54'~103°04',地形由东西走向相间并列的三山二何构成,黄河则穿流于拉基山与西倾山之间,气候属温广和暖干型,为青海暖去之一。

本区习惯于分为河谷阶地(川水),黄土丘陵(浅水)和高位石质山地(闹山)三中自然地貌类型。

构成本区的森林和植物区系,以北温带分布为主,如青海云杉、圆柏、桦,山杨,油松等。

3.2.3.3 柴达木共和盆地荒漠丛疏林阔叶(人工)林区:位于青海省域西北部,部分在中部,北纬35°19'~39°19';东经90°06'~99°19',总面积25813ha。

柴达木盆地气候温和干燥,降水稀少,日照充足,风大而频繁。

西部为灰棕漠土,是在极端干旱的荒漠气候,荒漠植被下形成的。

柴达木盆地植被为亚洲中部荒漠成分的种类为主,荒漠早生盐生植物也占一定的位置。

这些植被具有一定的半同心圆或带状分布,盆心为盐湖和光裸无植被的盐滩,靠近盆心部分是广阔的盐化草甸带。

共和盆地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在黄河谷地,是杨树林,河谷两岸的滩地为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植被型,至山麓则为草原化草甸型,山地阳坡分布有山生柳,鬼箭锦鸡儿,金露梅等组成的高寒灌丛植被。

3.2.3.4青南高原针叶林区。

青南高原针叶林区位于青海省域南部,北纬21°39'~37°04';东经89°35'~102°26'。

本区地势高亢,著名山脉很多,北有昆仑山,中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布青山,南有唐古拉山。

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大多数地方气候寒冷,多属寒冷半湿润,寒冷湿润型。

植物类型有北温带分布的灌木和草木属,有杜鹃、报春花、风毛菊等,乔木种属有松属(油松),冷杉属,云杉属(青海云杉,紫果云杉),落叶松属(红杉),柳属等。

3.2.4森林资源管理情况评价。

林地利用率不高,有林地面积仅占全省的0.7%,占全省林地面积的6.9%;宜林地点林地面积的26.2%,灌丛占林地面积的11.6%,森林资源的负荷能力大小,面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严重现实,造林压力大。

针叶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65.4,而混交林比例小,仅占有林地蓄积的4.8%。

没有重视乡土树种及多种混交的驯化繁育研究,林分结构不合理,急需改造更新。

3.2.5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森林生态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神态过程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特征因子及评价标准见下表:表1.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类型划分标准ⅠⅡⅢ权重森林蓄积量(m3/hm2)≥15050~179<500.2森林自然度1,23,450.15森林群落结构1230.15树种结构6.73,4,51.20.15植被总覆盖度11%≥7050~69<500.1郁闭度≥0.700.40~0.690.20~0.390.1平均树高(m)≥15.05.0~14.9<5.00.1枯枝落叶厚度等级1230.05注: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标准,功能等级为好,综合得分<1.5;中 1.5~2.4;差≥2.5基于该标准可计算综合得分Y和森林生态功能指数K;式中,X为第i项评价类型的得分值,(类型Ⅰ,Ⅱ,Ⅲ分别为1,2,3),Wi为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K作为评价森林生态功能好的定量指标。

据2005年的统计资源得,Y=2.15,K=0.47由来1得知,青海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是中等,森林资源处于弱持续状态,森林生态功能发展潜力巨大。

4 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评价与分析,青海省森林资源处于弱持续状态,源区森林资源地带性分布明显,但不均匀,森林类型多单生产力低,森林林龄结构合理,单一致性差,为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在东部丘陵及黄河、湟水河流域应大力发展经济林,在坡度>25°的山地应实行退耕还林,一方面可以扩大林地面积,另一方面可改善生态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