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公路改建工程(大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公路改建工程(大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概述1. 项目背景及建设意义XX县位于XXXX盆地西北缘的天山南麓,濒临我国边境,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县。

全线土地面积8889m2km,其中XX柯尔克孜民族乡是XX县贫困程度最为严重的边境乡。

由于受XX河阻隔,与最近的经济点XX县城的差距正在逐步加大。

改善路桥基础设施,尽快使农牧民脱贫致富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因此,2010年,交通厅立项作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修建XX和雅乡至XX乡(在县城对岸)的农村公路,使XX乡得以通过新建的跨河公路与XX县城联通。

本项目为该跨河公路中的大桥和引道工程。

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XX县XX河对岸五万多农牧民的脱贫致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意义重大。

2.现有通行状况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XX乡及XX河对岸其他村镇五万多农牧民一直靠水利部门修建的电站大坝桥通行。

该桥位于XX县以西约7km的水电站,系水电站的分水闸兼过河桥梁。

为长120m、孔径10米的板桥,桥面宽3.5m,车辆荷载标准为汽-15级。

经近30年的使用,桥面及主体结构已破损不堪,被定为危桥,限制车辆通行。

目前只允许非机动车、农用车等轻型车辆通行,较大型的车辆无法通行。

因此,本项目做为XX县城附近XX河上的唯一桥梁,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项目的建设迫在眉捷。

3.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及全长本项目为XX乡-XXXX农村公路的一部分,该农村公路已开工。

大桥桥位选定后,引道与两端的道路顺接。

设计路线全长5002.54m,其中跨XX河为一河两桥,中间河心岛路基长724m,两座大桥长分别为1桥426米,2桥396米,两端引道长4180.54m。

4.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路线)表1 序号主要指标单位K4+899.11-K9+869.551 公路等级二级2 设计速度Km/h 603 路线长度m 50034 路基宽度m 105 路面宽度m 8.56 最小圆曲线半径m 3007 最大纵坡% 4.328 最小坡长m 232.19 凸形竖曲线半径m 600010 凹形竖曲线半径m 500011 汽车荷载标准% 公路I级主要技术标准(大桥)表2 序号主要指标单位K4+899.11-K9+869.551 环境类别I类2 设计洪水频率1/1003 桥梁全长m 822米(1桥426米,2桥396米)4 孔数-跨径1桥14-30米,2桥13-30米5 上部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6 下部结构钻孔灌注桩7 抗震设计% VIII6 桥面宽m 净9+2*0.57 桥面铺装形式混凝土XX岸大桥为14-30m 简称“1桥”引道长2.12kmXX岸大桥为13-30m 简称“2桥”引道长1.31km上部结构:30米预应力钢筋砼T梁下部结构:钻孔灌注桩墩台5、外业勘测工作简介2010年9月,我公司接到该项目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的设计任务,总公司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总工办主任及项目负责人等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会同XX县交通局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详细察看了路线上下游地形,调查历史洪水和河道、岸坎冲刷情况,并对上游分水闸的历史过水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选定桥位,确定了导流坝方案,对地勘钻探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下发了外业勘测事前指导书。

随后项目组开始外业测量,外业工作按照总公司的质量管理流程进行了中间检查、互检和终检等工作,外业勘测工作于10月20日完成。

1、外业测量完成的工作量①控制点测量:本项目测量等级为二级, GPS控制点布设在距离中线50-1000米范围,沿路线布设,GPS导线点控制在1000米以内布设一个,并保证通视,公布设4个,导线点采用50×20cm×15cm混凝土桩埋设。

②地形测绘:根据路线位置,我公司按1:2000的比例对路线走廊进行测绘及控制测量,绘制地形图。

③水准测量:采用五等水准仪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④横断面测量:该组分2队进行测绘,测量宽度为路线两侧各15m宽。

⑤大桥调查勘测:采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外业测绘,进行了河床比降、形态断面和汇水面积等测量。

对历史洪水情况、最大洪水位、等水文资料进行了调查。

收集了历年的水文资料。

⑥沿线调线:由于本项穿越农田区对沿线的土质、种植情况、路线范围内的建筑物等进行了调查。

⑦综合勘测调查:该组对当地主要材料价格,气象、气候资料,征地及拆迁资料进行了勘测调查。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表3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 勘测里程Km 5.0032 地形勘测面积Km2 3.53 埋设导线点个 44 GPS控制点个 45 中平个3006 横断面个3008 涵洞道 69 沿线情况调查Km 510 XX河水文资料调查30年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XX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天山带和南部卡拉铁克山带,属山区,是主要牧场;北山和南山山前是戈壁带;XX河谷带,是主要农业种植区。

项目区所处XX河河床,地形地貌较简单,地势总体由北向南稍倾,地势开阔,地形较为平坦,植被茂盛,大量植被为人工种植。

2.气象XX县属大陆性暖湿带干旱气候。

光照时间长,全年可达2750—2850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62-65%。

全县年平均气温9.1摄氏度,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1.5摄氏度;—月最冷,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气温年较差28.5摄氏度;气温平均日较差12—16摄氏度,冬季变幅小,夏季变幅大,无霜期183—206天,气温日较差大。

全年降水量24毫米,平均蒸发量1540毫米,相对湿度55%。

蒸发量虽大,但夏季水源充足,可做灌溉补给水。

全年风速较小,年平均1.4—2.0米/秒,春夏季风速较大,但仍不足3米/秒。

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为1.0米。

3.水文地质XX县主要河流为XX河和库木艾日克河,均发源于吉尔吉斯境内,流经XX县。

其中本项目跨越的XX河年经流量260亿立方米,流经阿合奇、XX后汇入阿克苏河。

其中在XX县境内的流域长度约240km,在XX县城以北约5k由西南向东北经过。

项目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沉积物,表层0-1.0m左右为粘土,1.0-30m为砾石和角砾,项目区场地类别属Ⅱ类,地基承载力300KPa。

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拟建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相应的地震烈度为Ⅷ度,构造物抗震设计按Ⅷ度设防。

三、路线1.设计原则本项目为新建道路,路线大部分穿越农田、荒地。

平面技术指标按二级公路标准执行,设计速度60Km/h。

本项目为跨越XX河大桥项目,路线布设主要根据桥位确定,路线共设置3个交点,均满足二级公路标准,路线总体顺直。

起点位于XX县XX乡-XX合雅农村公路改建工程JD7处即K4+899.11处敦其格村,XX岸引道基本按现有老路布线,终点接于XX-英阿瓦提道路,终点里程为K9+869.55。

路线长度5.003千米。

注:XX县一岸引道K4+899.11-K7+000段为引道,基本按原有老路布设,局部路段地表植被茂密,土质呈黄色,需做清表0.3米,K8+800-K9+869.55段位于北岸引道,路线穿越林带,农田,沿线地表植被茂密,需做清表处理。

注:XX一岸引道四、路基路面1.路基横断面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速度60Km/h,引道路基宽度确定为10.0米,路面宽8.5米,土路肩宽2*0.75米。

在起终点设渐变段与现有公路顺接。

注:XX岸现有公路路基宽7.0米,XX岸已有公路路基宽7.0米。

2.平曲线加宽、超高方案全线路面横坡为1.5%,路肩横坡为1.5%。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面中心线标高,平曲线上路面无加宽,超高方式绕路中心线旋转。

3.边坡本项目路基采用天然砂砾填筑,局部高填方路基为减少占地边坡采用1:1.5,挖方边坡均采用1:1。

4.工程地质勘察本项目在勘测期间,对沿线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由于本项目为新线,穿越农田,本次勘测时每隔0.5km布设一个路基探坑,探坑深2.0m,共10处。

桥位采用钻探。

经挖探原地基土以砾类土为主,较密实,根据探坑情况取样作易溶盐、液塑限、筛分相关等实验。

大桥基础采用钻探方式,共布设8个钻孔,钻孔深度25.0米,钻孔结果全部为卵5.路基防护及排水:本项目路基防护形式有三种:(1)浆砌护坡:用于河心岛上游路基边坡防护,河心岛上游由1桥尾端护至河心岛,以防回水掏刷路基。

(2)浸水挡墙:用于XX岸沿河路基的岸坎防护,由于岸坎土质疏松,受股流掏刷,坍塌较严重。

因此,沿岸坎设浸水挡墙,起点与2桥尾端的护坡相接,终点插入岸坎。

(3)在挡墙迎水面授股流顶冲段设石笼挑坝,以防水流顶冲。

本路线位于平原微丘区,路基、路面排水统一考虑,结合自然冲沟,利用边沟、涵洞、导流坝正确引导水流,避免造成水土流失。

6.路面设计原则本项目为新建工程,设计土基E0值根据承载比试验确定之后根据公路等级要求及公路用途确定合理的路面结构层。

7.路面结构全线结构组成设计时,主要依据原土基的模量和公路等级对路面面层及结构整体强度要求,当地沿线气候水文地质、潮湿情况、挖探资料综合分析后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本项目采用半刚性路面结构,其路面结构为:4cm细粒式沥青砼面层+1cm 下封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30cm天然砂砾底基层。

五、桥梁涵洞1.大桥XX县距XX河南岸7km,目前XX县城通往墩基格乡为三级公路,在K4+900处有一岔路通往河岸,为等外路,路基宽6-7m,两侧为树木和耕地,XX县要求尽可能利用此等外路通向桥位,可少占耕地。

经踏勘,此处河道宽1900km,河中间有一宽约700m的河心岛,长有树木和较密集的灌木,XX岸的水流较散乱,河道宽约800米。

此处做为桥位的优点是路线较顺,距XX县的过河距离最近。

缺点是此处河道较宽。

XX岸水流总体较散乱。

股流游荡性明显,所需调治构造物较长,桥梁总长度也较大。

但考虑到上游均为耕地,不宜做桥位,下游对岸泥石流冲沟发育对桥位更加不利。

因此,桥位仍选择在距XX县城最近又便于与已有公路相接的XX县桥位处,且此桥位已经专家多次咨询论证,是可行的。

1.2水文计算经计算,XX河百年一遇的设计洪水流量为2250m3/s。

靠XX岸(即小桩号一岸)流量分配占总流量的60%,XX岸(即大桩号一岸)流量分配为总流量的40%。

百年一遇的设计洪水位为1016.7km,根据计算,XX岸1号桥长不小于399米,设计确定为14-30m,总跨长420米。

XX岸2号桥长不小于371米。

设计确定为13-30m,总跨长390米。

1.3桥型选择及桥孔布设(1)桥面标高根据设计水位计算出百年一遇的流量,其流量分摊比的最大水位应为河心岛的最大标高,河心岛最大标高为1016.39m,加涌水、浪高及安全高度等,经计算的桥面标高为1020.6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