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钱湖渔业资源调查及生态渔业工程研究实施方案(2015.10)

东钱湖渔业资源调查及生态渔业工程研究实施方案(2015.10)

东钱湖渔业资源调查及生态渔业管理对策研究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实验室二〇一五年九月四日目录一、项目背景......................................... - 1 -二、实施方案......................................... - 2 - (一)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2)(二)主要调查方法 (3)1.东钱湖渔业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 3 -2.东钱湖鱼类营养格局及环境状况调查................ - 8 -3.调查站位分布................................... - 11 - (三)研究方案 (12)1.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12 -2.东钱湖生物操纵技术研究......................... - 12 -3.东钱湖生态渔业工程实施方案设计................. - 13 -4.东钱湖生态渔业工程跟踪监测..................... - 13 -5.东钱湖渔业工程生态效应综合评................... - 13 -6.生态渔业长效管理对策制定....................... - 13 - (四)技术路线图.. (14)三、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与预期成果.................... - 15 - (一)解决的关键问题. (15)(二)预期成果与效益 (15)1.预期成果 (15)2.效益分析 (15)四、项目时间安排.................................... - 16 -五、经费概算........................................ - 17 -一、项目背景我国众多的湖泊水库由于水域的污染、盲目开发、不合理养殖等,水环境、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近年来,一些大中型水面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生态事件频发,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一起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

在我国35个较大湖泊中,有17个已遭严重污染,其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受到极大破坏,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作用受到阻碍。

以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为例,由于巢湖浅而含氧丰富,总氮总磷超标过多,湖水富营养化十分严重,每到夏秋两季,形成水华,藻类死后腐烂发臭,造成二次污染,严重败坏水质,影响湖中各类生物的正常生长。

不合理的捕捞、养殖以及不科学的增殖放流也导致了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和生态系统结构性损害。

实施生态渔业工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如一些水库放流滤食性鱼类,通过生物操纵等技术和方法,使水质得到净化,水质由劣转优。

在捷克的Rimov水库中,研究者通过控制鲤科鱼类的产卵,提高食鱼性鱼类的数量来减少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从而使得浮游动物的数量增多,体型增大,控制藻类的过度生长;在丹麦,200多个湖泊进行围隔试验,发现经典的生物操纵在浅水中比在深水中更有效。

在我国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为提高大水面渔业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需要尽快改变现有的捕捞和养殖方式,优化渔业结构,建立有利于水质保护的生态渔业新模式。

东钱湖属于浅水海迹湖,面积约20km2,平均水深2.0m,是宁波城郊重要水源地、旅游风景区,现已纳入“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

2002年开始东钱湖清理了网箱和围网等污染水体的渔业养殖方式,2006-2009年,年产鲜鱼500吨左右,花、白鲢为主要捕捞对象,养殖相对稳定,水质有所改善。

鱼类是控制浮游生物,减少水体有机物含量,富集水体氮、磷、碳,净化水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研究结果表明,鲢鳙鱼对蓝藻的消化率为30%-40%,其体重每增加1千克就可消耗约50千克的蓝藻等浮游植物,减少水中氮29.4克,磷1.46克,碳118.6克,是个高效的水体“净化器”。

2010-2011年,由于变更承包主体,滤食性鱼类放养工作基本停止,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资源破坏性捕捞;2012年,放养了鳜鱼17万尾和一些鲤、鲫、鳊等鱼类,放养种类和数量的不尽合理,造成部分渔业资源结构性破坏,全湖鱼类种群结构发生较大改变,生态位部分环节缺失,滤食性鱼类数量锐减,藻类密度剧升,造成局部出现水华现象。

此外,2009年开始实施的湖泊清淤疏浚工程和周边建设也对鱼类产卵场所和食物链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虽然东钱湖通过截污纳管、清淤疏浚、整治水域内无序养殖、加强水域保护与管理等措施,缓解了水质持续恶化的趋势,但东钱湖水生植物缺乏,尤其是缺少沉水性植物;鱼类种群结构不合理,湖泊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差。

2011年与2012年东钱湖水环境调查结果显示,东钱湖仍处于中度富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度阶段。

为促使东钱湖生态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再上台阶,生态环境得以稳步提升,构建东钱湖健康的水域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有必要对东钱湖渔业资源及渔业现状做详细调研与评估,制定详细科学的生态渔业工程实施方案以及防范生态风险的措施与管理对策,并跟踪监测。

在东钱湖渔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科学的方案,实施生态渔业工程,对东钱湖渔业资源进行系统综合评估和修复补救,构建健康的水域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极其迫切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方案(一)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对全湖及周边渔业与渔业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全湖渔业资源健康状况作全面诊断和综合评估。

采用生物操纵技术调控湖泊浮游动物和藻类密度,研究适合东钱湖的生物操纵技术,提高东钱湖自净能力,改善东钱湖生态环境。

基于东钱湖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调查资料以及生物操纵技术应用成果,制定东钱湖生态渔业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生态学原理以及生态工程等技术,确立渔业与水质生态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生态渔业工程实践过程中,对东钱湖渔业资源生物量、种群结构变动、水质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监测。

根据东钱湖渔业资源调查本底资料和生态渔业工程实施后的跟踪监测资料,对鱼类的增殖、放流效果,水质改善及湖泊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工程实施效果以及东钱湖环境状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工程方案与管理对策。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东钱湖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东钱湖生物操纵(生态渔业工程)应用技术研究3.东钱湖生态渔业工程方案设计4.东钱湖生态渔业工程实施效果跟踪监测5.东钱湖渔业工程生态效应综合评价6.渔业与水质生态长效管理对策制定(二)主要调查方法1.东钱湖渔业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东钱湖渔业资源现状调查参考《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湖泊生态调查观测与分析》、《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以及《湖泊生态系统观测方法》中渔业资源调查方法,在全年不同季度、不同月份,利用多种调查方法对东钱湖渔业资源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有鱼类种类名录、主要经济鱼类组成与资源量、主要经济鱼类繁殖条件与产卵场分布、鱼类多样性、渔业生产现状等。

(1)样品采集①定性分析样品采集对东钱湖捕捞生产的重要经济鱼类进行统计并随机抽样,抽样数量力求能反映东钱湖渔获量状况。

如在生产旺季增加抽样次数和抽样样品数量,以保证其具有代表性。

记录抽样时间、地点、数量。

②定量分析样品采集跟作业船直接采样,记录采样时间、地点、数量;租借生产船只,使用机捕以及网具进行样品采集。

记录采样时间、地点、数量。

③鱼卵、仔、稚鱼(鱼苗)样品采集租借生产船只,使用自制的仔、稚鱼调查网具进行拖网作业,采集仔、稚鱼。

记录采样时间、地点、数量。

(2)样品处理调查渔获物总质量在40kg以下时,全部取样分析,大于40kg时,从中挑出大型的和稀有的标本后,从渔获物中随机取出渔获物分析样品20kg左右,然后把余下的渔获物按品种和不同规格装箱,记录该采样点准确渔获总质量,并从中再留取特殊需要的样品。

同时取出的样品应装箱扎好标签,做好记录,核对无误后用5~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制作标本的鱼类,个体较大的样品鱼,腹腔注射适量的固定液,鳞片易脱落的样品鱼用纱布包裹,放入标本瓶,加入5~10%甲醛溶液固定,用量要淹没鱼体。

(3)样品分析①样品分类与鉴定幼鱼及成体的分类鉴定对采样样品直接分类鉴定,并对数量、重量进行统计。

对不同时间或采样点中每个种的渔获物称重,记录相应尾数,并计算百分比。

鱼卵、仔鱼的鉴定将样品放在体视显微镜下分类鉴定,并对数量进行统计。

②生物学测定测定渔获物体长、体重、年龄、性别及性腺发育程度等生物学特征。

测定前对采集的样品清洗、分类,依次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并记录。

体长测定根据不同鱼类的形态特征用量鱼板测量鱼类个体的全长、体长、叉长或肛长等。

仔稚鱼用体视显微镜和目微尺测量。

体重测定使用电子天平测定渔获物个体的体重、纯重。

年龄测定根据鱼类某些组织(鳞片、脊椎骨、鳍条、鳃盖骨或耳石等)进行鉴定。

性别判定对于从一般特征或第二特征(朱星、体色、婚姻色等)可以区别的,用目测法判定雌雄;外形不能区别性别的鱼类,解剖观察性腺确定性别。

性腺成熟度根据性腺不同发育阶段的外观特征(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性状等),用目测法判定其性腺发育程度,共分为6期。

(4)数据分析参考《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中渔业资源研究方法以及中国环境调查总站的《环境质量报告书(水质生物学评价部分)》的有关水质生物群落评价要求,结合渔业生态调查资料常用分析方法,采用以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①肥满度系数肥满度系数(K)表达式如下:K=WL3式中,K为肥满度系数,W为鱼体重量(g),L为鱼体长(cm)。

②生长规律体长与体重关系(Keys)表达式如下:W=aL b式中,W为鱼体重量(g),L为鱼体长(cm)。

当b=3时,说明鱼的生长为等速生长(匀速生长型),当b大于或小于3时,其生长情况为异速生长。

生长方程(V on Bertalanffy):体长生长方程L t=L∞×[1−e−K(t−t0)]体重生长方程W t=W∞×[1−e−K(t−t0)]3式中,L t和W t分别为t时的个体长度和重量;L∞和W∞分别为渐进长度和重量;K为生长参数,与鱼类代谢和生长有关;t0为一假定常数,即W=0时的年龄,理论上应小于0。

③优势种用Pinkas(1971)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来研究鱼类优势种的优势度,计算公式如下:IRI=(N+W)×F式中,N为某一物种尾数占总尾数的百分比;W为该物种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F为某一物种出现在调查中出现的频率。

优势种以样品中IRI指数前五位的种类为主要优势种。

④鱼类多样性Shannon-Weaner多样性指数(H′):∑-='S ln i ii PPHPielou均匀度指数(J′):J′=H′/lnSSimpson优势度指数(λ):λ=∑P i2式中,J′表示均匀度指数值;H′表示物种多样性指数值;λ表示优势度指数;S表示样品中总种数;P i为第i种的个体丰度(n i)与总丰度(N)的比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