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纸业板块详解
中国造纸产业主力阵容正在沿新型工业化道路前进
鲁、浙、苏、粤四大纸业板块综合考察报告
概要:
上)中国造纸产业主力阵容鲁、浙、苏、粤四大纸业板块各具特色。
中)四大板块所在三大经济活跃带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及环渤海经济圈具有五大综合优势。
下)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造纸产业发展的历史必由之路。
这是对分布在国内三大经济活跃带的四大纸业板块综合考察后所得到的根本启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成为推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伴随着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进程,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行更加相互开放和依存,信息、科技、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展开空前剧烈的国际竞争。
信息时代为中国造纸业提供了跨跃式发展的大好机遇。
近十几年来,由于外资进入和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迅猛崛起,以及部分国营老企业、大企业的产权改造,尤其是经过近几年结构调整、污染治理、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等,中国造纸产业的总体面貌和主流产能发生了巨变。
国内各地,一批批强而大、新而美的现代造纸企业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拉动全行业快速发展;一批批基础差、污染重、治理无望的中小企业被迫关停、淘汰出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造纸产业正在形成新的主力阵容,并且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快速前进,跨过21世纪门槛的中国造纸业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以下分上、中、下三篇加以评述。
上)中国造纸产业新的主力阵容主要体现在山东(鲁纸)、浙江(浙纸)、江苏(苏纸)、广东(粤纸)
等四大板块上,这四大板块各具特色。
鲁纸。
从上世纪初,1906年,山东第一家机制纸厂泺源造纸厂在济南建立,山东造纸工业已历经百年沧桑。
建国前近半个世纪,全省机制纸最高年产量不足万吨,品种仅十几个。
建国后,尤其是近十几年,山东纸业持续高速发展。
"八五"末,同"七五"末相比,全省造纸行业产量增长近1.4倍、销售收入增长2.3倍、利税总额增长6.9倍,由亏损1549万元一跃而为盈利6亿元。
整个"八五"期间,共计投入32.65亿元,更新改造了百余条生产线,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全行业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95年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24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11%。
1996年在全国同行业净亏损,亏损面达38.9%情况下,山东造纸行业却一枝独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经济效益。
全省一轻系统内造纸行业实现利润9.26亿元,同比增长51.6%。
"九五"末同"八五"末相比,五年间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增加70%、生产能力扩大1倍、工业增加值增长66%、利税增长62%,机制纸及纸板总产量43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15%,实现利税24.5亿元,其中利润14.24亿元,整体经济效益,已连续七年列全国各省市同行业首位。
"八五"以来,鲁纸快速发展得益于"四化"实施,即大型企业集团化、中小企业特色化、原料结构多元化、改革改造双强化。
在"四化"路上,业内一批优秀企业家领导的骨干企业的强力拉动成为主导力量。
这些骨干企业从产能到效益已稳占鲁纸半壁江山。
据统计,与上年同期相比,2002年,鲁纸规模以上企业纸及纸板合计完成产量665.9万吨,增加16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9%,仍居国内各省市同行业第一位。
鲁纸前十强企业合计完成产量301万吨,同比增长53%,占全省总产量的45%;实现销售收入149.2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省销售收入总额的52%;实现利税27.7亿元,同比增加62%,占全省利税总额的72%;其中利润19.17亿元,同比增加75%,占全省利润总额的81%。
"八五"以来,山东造纸业不仅生产集中度大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骨干企业的生态环境、企业面貌极大改观,他们花大力气建成了与企业长远发展相配套的环保工程和企业的"第一车间"--造纸原料林基
地,从而既拿到了环保绿色通行证,又解除了原料供应的后顾之忧,为企业未来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几年来,多种因素推动鲁纸迅猛发展,其中列在首位的是"企业家效应"。
所谓"企业家效应",就是企业的领军人物(企业家)凭着他的品格、智慧、魄力等在企业中发挥的核心支撑作用。
以"鲁纸前十强"中多年不变的前三强晨鸣、华泰、太阳为例加以分析,很能说明问题。
晨鸣前身寿光县造纸厂作为1958年"大跃进"年代建成的一家地方国营企业,历经30年,已深陷困境、濒临破产。
1987年,陈永兴厂长临危受命,走马上任。
他大胆的按市场经济规律,将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一些机制引入这家破旧的所谓全民所有制企业,从"三项制度"改革入手,一步步使企业由乱而治、由弱而强。
概括起来,晨鸣16年总体上是作了四个字的文章,题目就是"内强外扩"。
所谓"内强",就是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强化管理、持续技改等,以夯实企业内核。
所谓"外扩",就是盘活资本、整合资源、果断重组、开拓市场等,以壮大企业规模。
这同样题目的文章,许多企业先后都作过,然而,或华而不实、或了草收笔,到头来,大部分半途而废了,企业也随之被市场淘汰。
而晨鸣却作得格外坚韧、特别认真、十分精彩、非常干净利落。
因此,晨鸣成功了,最早脱小、脱弱,成为中国中小造纸企业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一个"强者"、"大者"。
16年的拼搏,初步打造了晨鸣这样一只中华纸业"航母",同时,也造就了"陈氏家门"两代企业家。
他们(陈永兴、陈洪国)带领全体晨鸣人用智慧和汗水浇灌了晨鸣美丽的精神之花和丰硕的经济之果,也为中华纸业同仁树立了企业和企业家风范。
根据已经产生的巨大榜样力量可以断定,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一切都将在业内外,不断发挥着启迪和促进作用。
企业是企业家的作品。
企业风格不可避免的打着企业家个人风格的烙印。
同样是鲁纸排头兵企业的华泰,其风格却不同于晨鸣。
华泰总裁李建华除了具备优秀企业家一般具有的那些基本素质之外,他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