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专题: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自然灾害
高考地理专题: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自然灾害
(2)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
我国北旱南涝。
9.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 (1)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 ①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 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 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
较小
6.交通线路选择的一般性原则
①线路最短原则
②尽可能沿等高线原则 ( 山区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线路一般呈“之”字形)
③少占耕地原则
④尽量避开陡崖陡坡等自然
障碍原则
⑤少跨河流沼泽原则
⑥交通量最大原则(尽可能多
的通过居民点)
选线时首先按地形大势来确定线路的走向。然后综合上述因素按尽量 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原则选取符合实际的线路。
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
分析赤峰市发生白灾的自然原因,并说明定居 后牧业抗灾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答案
长。 解析
气温低;降雪量大;积雪覆盖草场时间
饲草储藏增多;圈舍对牲畜的防护增强。 “白灾”是雪灾,题目材料二已经提供
材料;“灾”的含义,即造成的危害大。抗灾
解析
答案
例题
2.(2017· 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材料二 白灾是在冬季引起牲畜大量死亡的
一种气象灾害。近年来,赤峰市游牧民在条
件较好的区域定居,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
民点,在居民点附近种植饲草发展畜牧业。
赤峰市发挥当地优势,通过发展种(种植
业 )— 养 ( 畜牧业 )— 加 ( 加工业 ) 产业链,促进
专题四 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微专题17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自然灾害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
一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1.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类型 集中式 带状 组团
图示
影响 因素 分布
河流少、地形 受地形限制或沿河便于取 开阔 北方平原地区 多见 水和交通 南方平原和高原的河谷
考向和
规律
真题设问
考向和
(2016· 10月浙江选考)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
1.考向:洪涝灾害的措施。
规律
2.命题规律:以事实为材江选考 ) 读重庆
市示意图,完成下题。
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
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答案 人口密集区;河流交汇处, 铁路枢纽处;大规模商品集散地。
7.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西北地区:干旱、冰雹等
东北地区:暴雨、洪涝、 低温冻害等 华北地区:干旱、暴雨、 洪涝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 洪涝、伏旱、台风等
西南地区:暴雨、干旱、 低温冻害、冰雹等
华南地区:暴雨、干旱、 低温冻害、冰雹等
8.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原因:
气候 自
然 地貌 水文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 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 流域地貌特征 大量河道、湖泊被淤积、被填埋,缺乏蓄洪、滞洪场所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
植被 田,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 力减弱 人为 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
土壤肥沃, 水源
条件好, 人口集
中, 农牧业生产
较为发达
4.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5.山区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影响 表现 运输方式选择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迂回前进 避开地势起伏大的地 区,以降低线路坡度
首选公路,其次才是
铁路
主要分布在山间
盆地和河谷地带 地势相对和缓
与铁路相比,公路的
原因 建造成本较低,难度
2.(2017· 4月浙江选考)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1.考向:地形对聚落分布位置的影响。
设问
考向和 规律
2.命题规律:以地貌景观图直接设问或以区域图为背景直接
设问。
1.(2017· 4月浙江选考)分析赤峰市发生白灾的自然原因,并说明
真题
设问
定居后牧业抗灾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2.(2016· 10月浙江选考)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 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 3.(2016· 4月浙江选考)分析该省地面塌陷多发的原因。 1.考向: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 2.命题规律: 以地理事实为呈现方式,判断生活中所见到的自 然灾害的类型并简单分析其形成原因。
黄河、长江的治理。
①淮河的治理:
上游建水库和蓄水
工程;中游利用湖
泊洼地蓄洪,加固
干流的堤防;下游
开辟入海河道,分
流排泄洪水。
②黄河的治理:
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
大堤。
③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二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真题
1.(2017· 4月浙江选考)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受地形或河流阻隔 复杂的丘陵地区 和山区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的差异 (1)影响聚落的形成 ①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②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③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影响聚落的分布 ①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洪水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 地方。
②山区河谷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3.具体案例分析
半坡村落 地 形 河谷阶地上 丽江古城 坝子 古城西面和北面的山地 是抵御秋冬西北风的天 成 接近水源, 然屏障;坝子平坦且东、 因 避开洪水 南两面开阔,利于城市 发展;河流纵贯其中, 提供稳定充足的水源 绿洲 山前冲积扇、 洪积扇中下部 地形相对平坦、 兰州 黄河谷地 城区南北两侧山 峦对峙,城市主 体集中于河谷, 并沿河谷向外围 扩展,发展成带 状城市
但治理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治理长江,还要
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②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
a.科研投入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b.加强洪涝灾害的管理;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
宣传教育;实行防洪保险等。
(2)案例分析: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