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应用气象学专业是大气科学研究和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主要研究天气和气候与城市、农村及各个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相互关系,也研究气候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各产业部门的影响。
本专业可根据大气科学原理和大气探测结果进行各产业的天气与气候预测、评价和服务,旨在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减轻天气灾害和沙尘天气对农业和其他行业的影响。
天气和气候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的科学热点之一,应用气象学专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农业气象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6个研究方向:0903Z2农业气象学研究方向:01生物气候模型02气候风险评估与减灾03气候变化与应对04农业气象监测与预测05气候资源利用06农作制度研究复试科目:专业知识笔试:农业气象与农业气候学二、考试内容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初选+复核+录取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1.初选:2019年1月(1)由学院组织专家小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综合审查结果和招生导师组的意见,形成进入复试考核的申请人名单,并在申请学院主页及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示。
对初选结果有异议的申请人可以通过公布的电话申请复查。
进入复核阶段的申请人在相关学科专业范围内选择填报导师。
(2)国家专项计划申请人通过学院初审后,需提交学校“专项计划”招生审核组对当年专项招生计划进行审核排序,本着择优原则确定进入复核阶段的人选。
2.复核与录取:2019年3月底(1)由学院组织,按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至少5人的专家组担任考核工作,系主任担任专家组组长。
对进入复核阶段的考生进行专业能力及思想品德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考查与综合能力面试两个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申请者的思想品德、学科背景、科研经历、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笔试部分:由学科考核小组成员命题,占考核总成绩的40%。
笔试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核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对所学学科宏观专业知识、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等的掌握能力,第二部分考核专业英文文献阅读能力,两部分时间不低于2小时。
两部分满分100分,折前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以录取。
面试部分:占复核成绩的60%。
主要针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潜力、专业素质、操作技能以及英语听说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
每位申请者考核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其中申请者基本情况、硕士论文的工作进展及博士期间的研究设想等报告15分钟(以PPT形式),其余时间为面试答询。
考核的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届时详见学院主页公告。
各学科专业复核全程要有录音、录像。
(2)学院对申请者的考核记录及考核成绩进行严格审查,依据申请人的考核总成绩,按其报考的专业由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名,确定拟录取名单。
拟录取名单将在校园网上公示十天,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
3、录取结果:2019年6月。
研究生院确认学院录取名单后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示,公示期为十天,有异议者可以通过公布的监督电话进行举报。
四、申请材料申请人需要在学校和学院均完成网络报名,并按要求提交材料。
1、学校网络申报2018年10月23日上午9:00至2019年1月3日下午4:00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逾期不予受理。
操作方式:进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生招生网上报名系统/index.do,申请人在报名前须仔细阅读《网上报名系统使用说明及报名须知》,并按照要求和提示进行操作。
2、学院网络申报生物学院博士公开招生采用网申方式,完成学校网上报名后的申请者,除在学校博士生招生网上报名系统中按要求提交相关电子版材料外,需登录生物学院主页,在左下角“公开招考博士生招生系统”/DoctorApply/index.php中,进一步按学院要求提交电子版及纸质材料。
学院网络申报时间为2019年1月7日上午10:00至1月13日晚10:00。
学院网络申报材料需通过系统提交电子版:(1)学历证明:往届生需已经获得的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国外获得的学历学位证书需提供教育部认证)。
应届生需提供在读证明(注明类型、学制、预计毕业年份);(2)外语能力证明:国家英语等级考试、TOEFL、雅思等成绩单。
(3)个人情况与科研能力相关资料(按照学院网页系统提供的模板下载后填写上传):个人陈述(PS,personal statement):字数1000字左右,展示申请者的个人经历、学习目标、生涯规划等。
个人简历(CV,curriculum vitae):描述个人拟申请学科、专业、导师,教育经历、研究经历、荣誉等;研究陈述(RS,research statement):字数3000字左右,汇报申请者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感兴趣的科研问题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修计划。
博士报名电子材料的提交是博士报名审核的重要环节,请各位考生认真准备材料后提交,申请人须对所提交的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提交材料中发表的论文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如发现有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行为的,学校可随时取消其申请资格或录取资格或学籍。
3、邮寄纸质申报材料需提交:申请人需在学院网络报名同时,向我院邮寄纸质申报资料。
(1))报名系统关闭后,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本人签字,报考所在单位盖章);(2)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专科毕业生提交专科毕业证书复印件。
往届硕士毕业生提交身份证复印件、硕士学位、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学生证、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3)盖有学校研究生成绩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的硕士成绩单(原件);(4)中国农业大学研招网上下载并填写《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定向在职人员加盖所在单位党委系统公章,未就业人员加盖档案管理单位公章,应届生加盖所在学院分党委公章(原件);(5)中国农业大学研招网“下载专区”下载专家推荐信,由两位与所申请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家填写推荐信。
推荐信内容用A4纸打印(需专家手书签字);(6)往届硕士生须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论文摘要和目录等;(7)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修计划(按照学院网页系统提供的模板下载后填写,不少于3000字);(8)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9)英语成绩证明(复印件);(10)其他可以证明自己科研或英语能力的补充材料。
五、考博分数农业气象学:笔试部分:占考核总成绩的40%。
笔试满分100分,折前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以录取。
面试部分:占复核成绩的60%。
六、导师介绍张立祯教授博士研究领域:农业资源利用。
研究方向:棉花; 作物间套作种植; 作物模型; 气候变化。
教育经历:1985-198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学士学位。
2000-2003年:南京农业大学作物耕作学与栽培学,博士学位。
2001-2007年:荷兰Wageningen University生态学,博士学位。
2004-2007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后。
工作经历:1989.7-2008.2: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工作。
1992年借调农业部科技司计划处工作1年。
历任科研处副处长,耕作栽培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棉花生理生态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农科院三级学科带头人。
2008.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气象系, 副教授, 教授。
获奖情况:“黄淮海平原持续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主要参加人。
“棉花叶枝利用机理及其配套高产简化栽培技术”获1999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完成人。
“黄淮海平原麦棉两熟双高产新技术研究与示范”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第三完成人。
主持项目: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攻关、973、948、支撑计划等项目30多项。
主讲课程:advanced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全英文),24学时,研究生选修课。
应用气象学专论,本科必修课,48学时。
农业自然灾害学,研究生选修课,32学时潘学标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生物气候模型与信息系统气候变化影响评价与农牧业适应技术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学习与工作简历:1982.7 广西农学院农业气象专业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82.8-1984.8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从事棉花生态区划工作1984.9-1987.8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87.8 硕士研究生毕业, 获农业气象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87.8-1997.8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从事棉花生理生态与计算机模拟研究工作1989.5 聘为助理研究员1991.9 北京农业大学攻读土壤学专业博士学位1995.12 受聘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副研究员1996.7 获中国农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7.9-1999.6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地理科学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1999.7-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副教授2003.9-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教学工作:《生物气候模型与信息系统》(《农业气候信息系统》)(硕士学位课)《气候资源利用学》(博士生学位课)《应用气候学》(《农业气候学》)(本科必修课)《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本科选修课)《应用气象学专论》(本科选修课)1999年度主讲《农业气候学》获学校教学效果优秀奖七、考博经验考博要了解哪些方面你准备好要考博了么?启道教育给大家分享考博成功的五个重要因素,看一看,多准备,给自己考博成功增加砝码:1、目标明确。
确定了考博,第一件事是先确定报考学校和导师,不要再对考博的前景三心二意。
考博虽然不意味着成功,但至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特别是对于非名校毕业的硕士来说,考个名校博士肯定是得大于失。
不要同时准备两所学校,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2、复习时间六个月以上。
能拿到硕士学位再考博的,都差不到哪儿去,想要超越对手,时间是一个宝贵的因素。
复习时间越长,对考试内容的熟悉程度必然越深。
拿南大计算机举例,七门专业课再加外语想要在三个月内拿下来,是很难的。
3、复习方法正确。
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
复习时一定要找到该校出题的规律,切不可到书店找一些资料搞题海战术,要知道,一门课程出到卷子上可能只有二道题,如果你有心把该校近五六年考博卷拿出来看一看,再把近几年的研究生的期末考试题拿来研究一下,估计你可以做出题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