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分析
谈对外汉语教材中英语注释的利与弊
——以《新概念汉语1》为例
【内容摘要】以一种语言即学生母语为注释(这里体现为英语注解)的汉语教材因为其通俗易懂的特质成为最为普遍的一种教材。
但是这种简单便捷的优点背后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
如何正确认识这些利与弊?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关系,是本文探讨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通用性教材英译第二语言
引言
由崔永华主编,许琳监制的《新概念汉语》系列教材是对外汉语教材界鼎鼎有名的一套丛书。
它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属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丛书。
这本教材经过广泛的教学实践检验,被证明是一本教学内容丰富、习题安排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的教材,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在国内和国外都占据着很大的市场。
尤其是笔者手上这本《新概念汉语1》,以其实用轻松又科学的特色,成为对外汉语的经典入门级教材。
此教材为《新概念汉语》第一册,现将其内容做大概说明。
一、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教学安排
教学对象:稍有汉语基础的成人汉语学习者。
教学目标:通过40---60小时的学习,达到HSK2级水平,即掌握基本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知识,具备初步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可以用汉语就熟悉的日常会话进行简单的交流,达到初级汉语优等水平,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A2级外语水平大致相当。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教授400多个汉语交际常用词、300多个汉字、40多个语法项目,以及外国人使用汉语学习、生活、工作时最常见的话题。
教学安排:本册教材共分为20个教学单元,每单元2课;每一课自学者大约使用1---1.5小时;课堂教学教授1小时,课外学习0,5---1小时。
教材的单数课为单元主课,引进和学习新的话题、表达方式、新词语和注释,以及课文的英译文本和汉字练习。
双数课为单元复练课,内
容包括句式\表达方法的熟巧练习、扩展词汇和词汇练习、控制性交际练习和真实交际活动建议。
教材对汉字教学提供“语文分开”和“语文并进”两种方式供学习者选择。
前者只可使用汉语拼音学习或只掌握每课提供的3个汉字,这3个汉字简单、有一定趣味性,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汉字的笔画、结构、造字原理。
后者可以使用汉字练习册提供的每课出现的所有汉字进行书写练习。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的使用说明里,编者详尽地提出了对于自学者以及复练课教学的建议,现简要摘录一些以作说明。
二、给自学者的学习建议
1.热身
用一张纸挡住单数课右边的一页,读课文的题目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课文左边的插图,猜测本课要说什么,想想关于要说的话题和图片,已经学过哪些词语。
2.听录音寻找答案
记住要回答的问题,继续挡住右页。
听全部课文录音,只听不读,注意寻找问题的答案,并用拼音写下来。
如果没有找到可以反复练习。
3.学习生词
下移右页的挡纸,看右边的生词表,理解生词的意思,画出学过的汉字。
如果是多义词,想想这个汉字在多义词中的意思。
听两遍录音,再跟录音朗读两遍至多遍,直到记住了这个生词的意思和发音为止。
4.听录音理解全部课文
听全部课文录音,检查自己的答案加以改正。
边看课文边听录音,参考图片,理解会话的意思,听不懂或者还有疑问时可以回放,也可以参考右页的注释。
再逐句听一遍课文,记下没听懂或还有疑问的句子。
打开英译文本,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确保正确理解了课文的每一句话。
5.朗读课文
边看课文边跟录音逐句朗读2---3遍,注意语速,注意发音,特别是声调。
然后跟录音朗读两遍,速度可稍快。
然后再自己朗读两遍课文,再加快速度,直到熟练或自己满意为止。
6.复述课文
以英译文本作为提示,叙述每课课文1---2遍。
7.学习汉字
认读汉字,回想这个汉字在哪个词或句子中出现过,想想汉字的意思,朗读汉字,注意正确发音,在另一张纸上,按照示例的笔顺书写汉字3---5遍。
由此可见,本书作为一本教材来讲,做到了事无巨细,不但有各色应有的教学资源(包括MP3光盘、练习册、汉字练习册、教师用书、教学图卡、CD---ROM、数字资源等),还包含了各课教学建议及学习步骤。
总而言之,本教材基于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学习、吸收国内外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和21世纪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选择实用、简要、有趣的教学内容,设计简便、有效。
非常适合作为一本通用的汉语教材在国内外进行推广。
但是笔者注意到本教材独特的一个方面,就是它采用一种语言即学生母语为注释(在本套从书中表现为英译),不论是在教材的目录、说明还是正课、复练课基本都是英文注释或翻译的。
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究竟是利是弊?以下将做出一些初步的探讨。
在各类教材之中,通用型教材适合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学习,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教材。
通用型对外汉语教材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同一种教材有两种以上的外语翻译或者注释;另一类是同一本教材,虽然
只有一种外语翻译或注释,但却有几种分别用不同外语翻译或注释的版本。
这类教材的优点是比较注重教材的适应面和使用范围,中性化处理是显著特点。
通用型教材的缺陷显而易见:一是缺乏对比性。
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涉及学生的母语和汉语之间的关系,而通用型教材对教材内容的注释,讲解和说明不是采取与学生母语对比的方法。
不能告诉学生其母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别,应在学习中注意哪些问题等。
仅仅告诉学生汉语是什么样的远远不够。
二是教材编写时,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对比性,包括项目的选择,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学习的顺序等。
通用型教材一般采用“汉语本位法”,没有考虑到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比较不同语言的特点,这就导致教材编写的重点,难点不突出。
这里介绍的汉语语法基本与其他语言的语法一致,但在一些细节方面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比如英语里不同时态在语法方面会有不同的说法,而在汉语里似乎就没有多少变化,只是限定词不同而已。
这本教材里只讲汉语语法,这些在英语里算是语法,在汉语里不算语法的内容没有提出了显然可能造成学生的困惑。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英译通过翻译的方式,帮助留学生理解汉语,为他们在对外汉语课堂前预习及课后复习,逐步掌握汉语的语言要素提供了参考。
英语注释汉语本身还是一种复杂的转变过程。
如果把这
种转换简单化、片面化,留学生对于词语、语句的意义就会掌握的不到位,容易产生各种偏误。
例如,在本册教材第九课中,关于“呢”的词汇释义便出现了偏误。
注释中为:“呢,ne part. Used at the end of a special, alternative or rhetorical question.”依照释义,“呢”只用在表示选择或夸张的情景中,且只用在句尾。
这显然出现了偏误。
汉语博大精深,一个字或词往往有多重的解释与用法,英译本当然无可避免地会出现譬如解释片面,翻译不当等问题,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拥有比较详尽的英译本,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巨大的便利与帮助。
在对外汉语事业如火如荼的今天,有一套译释精准的经典易学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成为海外汉语推广的突破口。
不仅可以方便学生自学或者是进行远程学习,提高汉语推广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从教师使用角度看也迫切需要更优质的教材、教学资源。
从整体上来看,这本教材是不错的,几乎是同类教材中最优秀实用的版本。
然而从这本教材里也应该看出对外汉语教材编创的不足之处。
应着重汉语学习者的的学习心理,文化背景,根据不同的学习者
制定出符合大多数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
不能以编创者自己的思维,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编写,这样极有可能造成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编者的期望产生偏差。
此外,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英译应建立在英汉语言及文化的对比研究、英汉词汇语义的对比基础之上。
才能提高教材翻译的准确性、适用性、客观性和规范性,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和理解汉文化。
英译教材的编写都大同小异,但是随着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应当加大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研究,将实用性放在首位,不断创新,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