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坐落于中国东北部,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带来了无尽的秀美和丰饶。
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的方位赋予得天独厚的黄金时空。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哈大、滨绥、滨州等多条铁路连通国内外,松花江黄金水道可直达俄罗斯,太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00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家的客货联运业务。
哈尔滨现在辖8个区、10个县(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人口954.3万,其中市区人口384万,是全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是黑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哈尔滨辖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
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363立方米。
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有“冰城”之称。
哈尔滨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83种,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其中煤炭、天然气等20种矿产在黑龙江占有重要地位。
哈尔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其中山参、黄柏等药用植物,蕨莱、薇菜等食用植物,猴头蘑、木耳等食用菌,松子、榛子等野生油料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重要的出口资源。
哈尔滨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有东北虎、白鹳等多种国家一类和二类保护动物。
哈尔滨历史悠久,是中国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
公元1115年,女真人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区域性政权——金朝,国号大金,定都会宁(今哈尔滨阿城)。
1616年,建州女真领袖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政权。
1636年改国号为清,族名为满族,1644年入关。
此后,哈尔滨地区属清王朝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统管辖,恢复了古地名,汉语俗称“哈拉滨”,后称“哈尔滨”。
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迅速发展为近代城市。
、韩国等周边国家和欧洲、美洲主要国家的空中交通网络,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已成为东北亚重要的航空港。
哈尔滨市花为丁香花。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
上个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英、日、法、美、意等16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建有300多家国际商社,外国移民大量涌入,最多时达到17万人,而当时的哈尔滨仅有人口30多万,也就是说在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外侨,哈尔滨一时间成为以沙俄统治为首的国际城市.为了方便大家记忆,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而告终。
失败的结果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并赔偿白银2亿两,面对如此局面,清政府急于寻找一位“国际盟友”以联合抗日。
此时的哈尔滨只不过是依傍在松花江旁,由少数渔民、手艺人、农民组成的小鱼村。
他们捕鱼贡鲜、耕种土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过以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改变了这个小渔村今后的命运。
1896年,对我国东北地区凯觎已久的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和《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
根据合同第六条规定,铁路所需土地由中方提供,至铁路全线建成时,俄方共占铁路用地1161平方公里,称为铁路附属地。
俄国在1898年将中东铁路工程局迁至哈尔滨,并把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中心。
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哈尔滨也成为沙俄控制下的"国中之国"。
日俄战争期间,哈尔滨成为俄国的后方基地。
俄战败将势力退出南满后更把哈尔滨作为其向中国经济掠夺的前沿。
二十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冒险家纷纷来哈投资、投机和淘金。
有16个国家在哈尔滨设领事馆,20余个国家侨民在此居住。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火阻隔,哈尔滨经济得以几何级迅速发展,被称为“东方莫斯科”、“中国小巴黎”,哈尔滨成为外国官宦、富商的乐园。
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哈尔滨,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哈尔滨人的境况是悲惨的,电视剧《黑太阳731》就是历史再现。
当然,我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王刚讲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吧,那里描写的就是哈尔滨人顽强与侵略者作斗争的故事。
《赵尚志》、《赵一曼》等电影、电视剧反映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写照。
值得庆幸的是,作为在中国率先进入近代国际都市行列的哈尔滨,虽然从建市之初就一直在外国列强的控制之下,但她是回到人民手中的第一个大城市。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
如大家熟知的哈药集团、哈啤、哈飞、三大动力厂等都实现了再次腾飞的目标。
今天的哈尔滨已不再是当年的小渔村,她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总面积5.32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75平方公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
人口近千万,其中市区人口三百多万,下辖8区11市县。
关于“哈尔滨”的名称由来,众说不一。
一说蒙古语“平地”;一说满语“晒网场”;一说女真语“阿勒锦”,是“荣誉”、“声望”的意思。
哈尔滨的夏天气候宜人,绚丽多姿,别具魅力,是消夏避暑的理想地方。
美丽的松花江宛如一条彩带,给城市增添了无限风光。
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引得中外著名艺术家纷纷前来献艺,使哈尔滨赢得了"北方音乐名城"的美誉。
哈尔滨还是一座冰雪名城,每年举办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冰灯艺术博览会"汇集了冰雪艺术精华,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参加经济贸易交流。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别具风韵,蜚声中外,不仅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也有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近年来又建设了许多现代建筑,使这个城市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
17世纪中叶,女真族人东山再起,建立了“后金”王朝,公元1636年改国号为“清”,始称于“满洲”,于公元1644年入关。
此后,哈尔滨地区属于清朝阿勒楚喀城(阿城)副都统管辖,恢复了古地名,汉语译作“哈拉宾”,后称呼“哈尔滨”。
清朝的中、后期,随着“京旗移垦”以及此后的开禁放垦,大量的满族、汉族拥向此地,从事农业和渔业。
到了19世纪末期,在今天哈尔滨市香坊区一带,出现了以手工业、商业为主体的村镇,形成了由百余个村落组成的村镇聚落点,总人口5万余人,初具近代城市的规模。
5.《中俄密约》、东清(中东)铁路与哈尔滨的崛起:哈尔滨市自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迅速地崛起为国际化的近代城市,是与东清(中东)铁路的铺设和运营密切相关的。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以及辽东半岛都割让给了日本。
一个刚刚崛起不久的东方小国,通过战争手段,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大的便宜,的确是让觊觎中国已久其他帝国主义列强大为眼红。
于是,沙俄带头联合了法、德两国出面干涉,强烈地要求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了中国。
这就是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所说的“三国干涉还辽”。
沙皇俄国自1891年开始修筑了从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了缩短其线路,沙俄计划该铁路取捷径穿越中国的满洲(即中国东北),使其成为连结欧亚两洲横贯中国东北的大运输动脉,以达到其控制满洲,进而觊觎整个中国的野心。
所以说列强介于“三国干涉还辽”此举的目的,决不是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而是为了取得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权益,以便让它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假道中国东北而进行的第一项准备。
通过这项准备,沙俄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把已经插足满洲的日本侵略势力从南满洲地区驱逐出去,为自己日后修筑东清(中东)铁路,有朝一日吞并“满洲”,实现其蓄谋已久的“黄色俄罗斯计划”扫除了一切麻烦和障碍;另一方面,又可以以中国的“恩人”自居,乘机向清政府勒索报酬。
参与“三国干涉还辽”的法国,也是无利不起早的,因为它知道,当时的清政府为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必须要向西方列强贷款,列强中的哪一个国家此时一旦贷款给中国,都可以乘人之危而索得高额的利息回报。
于是法国财团向沙俄表示,只要沙皇俄国银行名义上参加并由沙俄担保,法方就提供全部对华贷款4亿法郎。
1895年10月、1896年年初,沙俄先后提出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要求,均遭拒绝。
此后,沙俄借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之机指名邀请李鸿章。
1896年3月27日,李鸿章出使俄国,在沙俄的胁迫之下,1896年6月3日,李鸿章和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分别代表了中俄双方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其中的六项条款内容为:(1)日本如侵占俄国东亚或中国以及朝鲜领土,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
(2)缔约国一方未征得另一方的同意,不得与敌方签订和约。
(3)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应对俄国军舰开放。
(4)为了使得俄国便于运输部队至被威胁的区域,中国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抵达海参崴建造一条铁路。
该铁路的建筑和经营,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
(5)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都可在该铁路运送军队以及军需品。
(6)本条约自铁路合同批准日起,有效期十五年。
一条约就是所谓的《中俄密约》,沙俄这一次就是以中俄结盟、共同防御日本作为诱饵,把清政府引上钩。
通过《中俄密约》,它不仅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权利,而且为以后俄国海陆军开进中国打开了方便之门。
《中俄密约》也明确规定:开车之日起80年内铁路公司专得路产,满80年后放归中国,36年后,中国述可有价赎回。
1898年5月,沙俄确定了哈尔滨为东清铁路的枢纽和管理中心。
这以后,随着东清铁路的修筑,哈尔滨迅速发展成为近代城市,沙俄在哈尔滨推行了一整套的殖民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进行了侵略。
1898年3月27日,沙俄以“三国干涉还辽”有功,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规定沙俄租借旅顺口、大连湾二十五年。
稍后又于当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旅大租地续约》。
这两个条约的签定,沙俄不但强行租借了旅顺、大连,并且还决定增设东清铁路支线把旅顺口、大连湾与俄罗斯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