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专题培训培训课件
6-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8 4岁,因“发热”,诊断为“感冒” →心肌炎 猝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案例1:某男,32岁,小学体育教师,平素身 体健康。一日白天工作正常,夜11时就寝。睡眠时 其爱人发现他发出哼声、两手抽动,持续约10余分 钟,将他喊醒后好转,但又入睡。
次日凌晨2时许,又发作一次,醒后自诉心口不 适、恶心,并呕吐少量黄水;7时许再次发作,但 持续时间很短,其爱人再次将他喊醒,并一起步行 约6~7分钟到医院看病,被诊断为“急性胃炎”, 给予一般药物对症治疗后又步行回家休息。
尸解鉴定:在患重症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 的基础上,因右主支并发新近血栓形成、发生急性下 壁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而死于急性心功能衰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广泛性心肌梗死
6-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1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1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1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六章 猝 死
一、定义:猝死(sudden death)是 外表似乎健康的人因内在疾病发作或恶化 而发生急速、出人意料死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猝死的特点 1、死亡急骤:1-2小时,一般以24h为限 2、意外性 3、自然性与非暴力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级)
6-2 冠状动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3 冠脉粥样硬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高血压病
1、缓进型 多见,小动脉长期痉挛、硬化、 外周阻力增加和血压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心脏代 偿性肥大,形成高血压型心脏病。心脏猝死综合 征(sudden cardiac death syndrome)。
2、急进型 青年多见,舒张压升高突出,血 管损害,坏死性动脉炎、视盘水肿。因高血压脑 病、心力衰竭和急进型肾衰竭而猝死。
三、猝死的原因 1、精神、心理因素 2、温度变化 过冷过热 3、体力活动 4、其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现场勘察
1、医院内猝死。 2、独居一室,或有家属在一起。 3、死于旅游或出差途中。 4、与他人争吵、斗殴、遭受轻微损伤后死亡。
当上午9时左右再一次发作时迅即死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案例2:某男,56 岁,工人。某日上午9时因锁 事与邻居一73岁退休工人发生纠纷,并被拳头打伤胸 部。即觉心悸、心前区疼痛,休息后症状缓解。伤后 13天凌晨1时30 分左右,突觉心前区疼痛,以急性下 壁心肌梗死入院。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第5天早 晨起床解大便约10分钟后,突感胸骨后剧烈疼痛。抢 救无效于入院后第8天、室间隔穿孔后3天15小时死亡。
6-9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10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镜下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1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1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1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原发性心肌病
4个阴性:心脏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无病变; 无常见的心瓣病; 无高血压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变; 心脏或大血管间无血液分流通道。
(1)损伤是主要死因 (2)疾病是主要死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节 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冠心病
猝死以30-49岁青壮年居多,生前没有明显 前兆症状。冠状动脉阻塞机制主要有粥样斑块逐 渐增大、斑块并发血栓形成、斑块内出血和冠状 动脉痉挛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三)心肌炎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
弥漫性炎症。如细菌、病毒,立克次 体、螺旋体等。病变以心肌间质为主, 以Coxsackie B病毒为主要病原体的 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案情调查 (三)尸体解剖及辅助检查 (四)猝死尸体的一般病理所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五)死因分析及鉴定结论
1、猝死死因明确 2、自然性疾病同时体内有药(毒)物 3、自然性疾病结合症状确定死因 4、病变轻不足以确定死因 5、自然性疾病与损伤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