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生活给我智慧”导写与示例[作文命题]请以“生活给我智慧”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解题指津]1. 生活给我智慧:生活,指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所涉及的范围。
2.生活给我智慧:我,确定了行文的人称,并限定了文章体裁——记叙性(记叙性或带有叙事色彩的散文)。
“我”可以不是事件的主体,但必须是其中的“角色”,是“智慧”的受益者或见证人。
3. 生活给我智慧:给,实际上暗示表现手法——借事寓理,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是由生活到智慧,由体验到升华的过程。
4.智慧,指辨认、判别、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审题关键:必须把“智慧”与“道德”“意志”两概念区分开来。
爱心、诚信、谦虚、宽容、见义勇为、克己奉公等均属道德范畴;顽强、刻苦、勤奋等应属意志范围。
而智慧则应该包括理性的判断和灵性地创造能力。
[例文一]生活给我智慧人生如棋——我在三尺棋枰的拼杀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第一盘。
也许是太想证明自己,也许是太急于取胜,我步步紧攻,棋风凌厉。
然而由于疏于防守,破绽百出,很快被对方打败。
一盘本来开局不错,可以更精彩的棋,就这样匆匆收场。
可见,做事要心怀全局,把得失进退考虑周全。
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就会顾此失彼,适得其反。
再说,过早的分出胜负,也许未必是好事,即使赢了,匆匆结束的一盘棋也不算是好棋;那一段草草走过的人生,有怎能算是精彩的人生。
第二盘,起手稳多了,攻守结合,稳步推进。
对手思索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许对方已被我难住,但也很可能在琢磨更加高明的招数,突然,对方紧绷的脸露出了微笑,我知道我又惨了。
果然,对方在两条棋路的交叉点上放了一颗棋子,这下一举打通了两条路,我已经堵不住了,只能认输。
解决问题,应该把握关键之处。
对于这盘棋来说,两条棋路的交汇处就是关键,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出奇制胜。
第三盘。
双方比拼进入白热化阶段,我和对方都不动声色,但早已在棋盘上战得热火朝天。
我盯着棋盘老半天,终于看出了门道,往交汇处放了一颗棋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我得意地望着对手,然而对方并没有认输的意思。
对方不断地用四子,我不慌不忙堵,心中暗想:哼,看你还能顽抗多时?我还没得意多久,就惊异的发现我又输了:对方不停地用四子创造机会,反倒先我一步制胜!看来,就算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否则很可能会功亏一篑。
就对手而言,能劣势中积极寻找对策,不放弃希望,最终绝处逢生,反败为胜,真是难能可贵。
虽然连输三局,但我没空去伤感,因为我一直暗自庆幸:幸亏让我在下棋中领悟了人生的智慧,如果让人生教我这些,我付出的代价绝不会像连输三盘棋这样简单。
况且我知道,棋可以连续下多盘;而人生,只有一场,一旦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来。
小棋子,大智慧。
棋如人生。
[教师点评]本文选材于生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棋类活动,能够很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尤其是文中对博弈双方的运子拼杀和处心积虑的神态、举止、心理等活动的细节刻画,更是引人入胜,极易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以事寓理,角度新颖,是本文又一突出亮点。
选材上大中取小,而在立意上却能小中见大,小事件揭示大道理,对弈中采取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审时度势、考虑周全;比拼中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不言放弃的必胜的信念也是能否取胜的重要因素,这些最终决定胜负的变量在文中都得到很好体现,并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此外,文中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借助对弈双方棋艺的不同和心态的差异,较好地突出了主题:成功的取得并非偶然,棋如人生,人生如棋,生活给我们智慧,生活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文章多用短句使表达简洁、精炼。
以“人生如棋”发端,以“棋如人生”结局,首尾圆和,结构匀称,同时也起到了点题和升华主旨的作用。
【例文二】生活给我智慧跳跃的壶盖给世界带来了蒸汽动力时代,树上落下的苹果把近代物理学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生活给能工巧匠、智者先哲以启示,给了他们以撬动世界的力量。
而生活又是公平的,他亦把智慧给了我。
我若是一道清渠,生活便是泉眼,把智慧的活水注入了我的血脉;我若是一棵绿树,生活便是土壤,把智慧的矿物质送进我的根系;我若是一弯虹桥,生活便是阳光,把智慧的颜料涂上我的躯体。
我所领悟的生活的智慧虽无法改变世界,但也足以完善自己。
儿时的我喜欢蹲在墙角看蚂蚁,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有所感悟。
有一次,看见一只蚂蚁正奋力爬上一段矮墙,或许是墙面过于光滑的原因,它每爬到接近一半就滑了下来,后来渐渐摸索着越爬越高,可总也达不到顶点,看得不耐烦了,我就转身去观察其他的蚂蚁。
过了一段时间后,正欲起身离开,却惊异的发现,那只蚂蚁正伏在墙头悠闲地疏理自己的触须。
从那时起,我明白了“坚持不懈方能成功”的含义,明白了母亲讲的“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于是,多年来我始终没有被困难所击垮,而是坚定目标永不言弃。
生活不仅教给我逆境中要坚定,而且教会我顺境里要沉稳。
常听人说“沸水不响,响水不沸”,为了证实此言,我曾守在火炉旁目不转睛地盯着水壶。
待到壶内开始躁动,发出噼噼剥剥的声响,声音越来越大,给人一种碎裂的感觉。
再后来,躁动渐趋平静,只剩下丝丝的余响,仿佛是诗人的低吟。
于是,我明白了真正有才能的人不会锋芒毕露、哗众取宠的,正所谓“大言稀声,大象稀形”。
生活给了我为人的智慧,亦给了我处世的智慧。
田间赏花,发现一朵月季娇艳无比,禁不住萌动了采撷的念头,可刚伸出手便因一阵剧痛而缩回——我忽视了花茎上的利刺于是我领悟到:每一个人就像月季一样,其性格中有你欣赏的,也有你无法容忍的,在与人交往时,既要避免被刺伤,又要防止刺伤自己珍爱的人。
生活宛如一位冷静的哲学家,它把智慧写进我的每一天,教会我正确地为人处世,引领我走向灿烂的明天。
[教师点评]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叙述性散文,其与众不同、值得称道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精心剪辑生活片断,如“看蚂蚁爬墙”“听沸水响动”“觉月季刺痛”等情节,或来源于哲理故事,或来源于课外读物,或来源于历史典故,但作者却能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或移花接木,或巧妙化用,或妙笔巧改,全都紧扣中心,且不留斧凿之痕迹,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正是写作功力之所在。
这在学校封闭,视野受限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做到充分利用手头已掌握的素材,甚或是以旧翻新写出新意,都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是多角度层层深入地演绎出文章的主旨。
从“坚持不懈方能成功”到“逆境中应学会鉴定”再到“辩证的看待花刺”,每一次生活经历,都留给作者难忘的智慧启迪,叙议结合,条分缕析,剥笋式地逐层剖析,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令人信服。
三是语言凝炼、生动流畅,语句长短结合,层次错落有致,再加上修辞的巧妙运用,使得文章文质兼美。
如第二段中把“智慧”比作“泉眼里的活水”“土壤中的矿物质”“七彩阳光似的颜料”,比喻生动贴切,又把生活中的“智慧”的作用阐释得准确到位。
四是点题意识强,主题集中、紧凑、鲜明。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每一次叙述过后,都有一小段紧扣中心的精辟论述,从不同角度阐明主旨,结尾更是进一步扣题升华,使得整篇文章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一、阅读下面材料,思考问题:1.是否写出“给”?2.是否写出了“智慧”?3.“生活”两个字又落实得如何?生活给我智慧这是我的一次徒步旅行,也是生活的经验。
走进树林时,眼前的景象与自己脑海中那幅景象截然相反。
这里没有参天大树,没有大片的花海,知了的嘈杂声代替了鸟儿欢快的乐曲。
“差不多了吧”我心里嘟囔着。
起初浓厚的兴致没了一半,可好不容易才上来,只好再呆一会儿。
走着走着,忽然觉得脚下变得很柔软。
原来走到了一片草地。
抬眼望去,草地与树上的青苔连成一片,仿佛一张绿色的毛毯将大地覆盖着。
我俯下身来,用手玩弄着脚边的草。
坐在草地上,仔细地看这片草地,绿得惹人喜爱,中间夹杂着一些零星的黄色小花,黄色与绿色相映成趣,真是有趣极了!方才嘈杂的知了声似乎也不再恼人,反而成了一首和谐的乐曲。
“这里真是美极了,为什么刚才没有发现呢?”其实,生活就像一段旅程,遇到的风景往往不会如人所愿。
它告诉我,生活中不乏美丽的风景,只是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
我愉悦地继续前行。
这里的草更加绿了,树木也更加繁茂。
忽然,我惊奇地发现了在个朽木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蘑菇。
我高兴地跑到那里,俯下身来仔细观察着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大的小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形态各异地站在那里。
我正准备伸手去摘,把它们据为己有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妈妈的话:“在大自然中,长得特别漂亮的蘑菇多半是有毒的。
”我退后了几步,“差点就让你们的外表欺骗了。
”在生活这段旅程中,你会发现很多很多的美,但美丽的外表下是什么呢?它告诉称,要学会辨别,不能被美丽的外表所蒙骗。
快到树林的尽头了。
这里有一小片蒲公英挺拔地站着,枝上那一朵朵白色的种子像一个个白色的绒花。
一阵风吹来,蒲公英的种子随着风散去,漫天飞舞,犹如白色的小伞。
有些种子没能被吹起来,不甘心地留在枝上。
我突发奇想,将它们轻轻地抖落到手上,小心翼翼地撒落它们。
“你们长大以后一定会很美吧,这里就会有成片的蒲公英了。
”在生活这段旅程中,在欣赏美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去保护和创造美。
它告诉我:要学会保护和创造美。
发现美、辨别美、创造美,这是这次徒步旅行给我的启示,也是生活给我的智慧。
生活给我智慧生活中充满了智慧,也有伪智慧。
我们要汲取智慧,批判伪智慧。
今天小明一早来到课室就看到一群学生围在小华身边。
热热闹闹地在讨论着什么。
走近一听才知道他们在讲小华昨天帮助老太太的事。
小华:“昨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逛街时见到一个老太太摔倒在地起不来了。
”“那赶紧扶她起来呀!”在一旁的小明忍不住说到。
“扶是应该的,但马上去扶却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彭宇案?”“什么彭宇案?”“好像是那个扶老人后来被老人说是撞倒他的人。
”“所以以后做好事要留下证据,这是一种智慧,像我上次,我应叫朋友将整个过程录下来了。
”小明迷惑了,这真是一种智慧吗?放学后,小明和几个同学一同走。
在街头拐角处一位老太太摔倒了,身旁围了一大群人,“快去扶她一把。
”“不,怎么知道他会不会说是你将他推倒的。
”“走吧,别管她,走吧。
”……小明一伙人也走上去看热闹,看到老太太摔倒了,小正准备冲上去扶她一把,小华却马上拉住小明:“等一等,得先找人证,最好录下来。
不要这么笨。
”“来不及了。
”说完就冲上去了,慢慢地将老太太扶起,“老婆婆,你要到医院吗?”“可能要了,我的腿很痛,你能陪我到医院吗?”“没问题,我们这就去。
”小华在一旁惊呆了,他们纷纷都说小明太笨了。
第二天,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学校,原来是由昨天小明帮助的那位老太太写的。
同学们了解了事件原委后都来问小明:“难道你就不怕她说你是撞倒她的人?”“我不害怕,因为我问心无愧,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历史的智慧。
”生活给我智慧知识是从课堂上学来的,教训是在无数次的摔倒中累积的,而智慧,自然是从日常的生活中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