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化学讲义——1认识化学科学

人教版初中化学讲义——1认识化学科学

(1)古代化学(2)近代化学(道尔顿、阿伏加德罗、门捷列夫)(3)现代化学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实验装置图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液态的水液态水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到玻璃片又凝结成液体液态的水无块状的胆矾块状固体被研碎粉末状的胆矾无蓝色的硫酸铜(CuSO4)溶液等溶液中出现蓝色固体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氢氧化铜沉淀Cu(OH)2等)颗粒状石灰石石灰石表面有气泡生成、逐渐变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二氧化碳气体CO2等)思考:1 前两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后两个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2 尝试总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外在表现形式状态或形状的改变经常伴随有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B.发生了物理变化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发生了化学变化就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变式2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例2 (物质的性质)下列做法中,哪项利用的不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A.用酚酞检验碱的存在 B.汤太热,吹一吹会凉下来 C.用铜做导线 D.鞋底做上纹路用于防滑变式1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石块铺路 B.燃烧煤,用来供暖C.合金材料用于建筑,能承受更大压力 D.用金银制作精美饰品变式2 下列不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蜡烛能燃烧 B.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C.灯泡通电,能发光、放热 D.食醋能使紫甘蓝变成红色例3(正确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当概念的序号: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________,把块状硫研磨成粉末,将少量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硫慢慢熔化_______,继续加热,硫开始燃烧_________,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的气体无色且具有刺激性气味,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_______。

基础演练1、钢铁是我们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金属,有关钢铁的问题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的是()A、如何把铁矿石炼成铁B、钢铁为什么会生锈C、如何将钢铁制成零件D、钢铁是由什么组成的2、下列各项研究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信息技术3、用_______制成的用品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如纳米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在高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

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电灯通电后发亮B.从海水中得到食盐C.食物腐败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车胎爆炸B.高粱酿酒C.玻璃破碎D.干冰升华6、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饭菜变馊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7、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湿法炼铜B.雕琢玉石C.制造轮胎D.葡萄酿酒8、下列叙述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①在通常情况下,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水受热变成水蒸气;③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④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⑤冬天,河里的水结成冰;⑥铁锅表面生成铁锈。

A. ①③B. ②③C. ④⑤D. ④⑥9、下列描述涉及一些物质的变化,其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知能梳理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燃烧前:观察蜡烛的外观,包括气味、颜色、状态、质地等,用小刀切一块蜡烛放入水中,通过在水中的现象判断蜡烛与水的密度大小。

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图1(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图2(4)吹灭蜡烛,观察;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图3实验结论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及文字表达式点燃前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蜡烛是乳白色(或红色)、固态的圆柱状物体石蜡是乳白色(或红色)的固态物质②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很容易切开,浮在水面上石蜡质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点燃蜡烛①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外部最明亮,最里面较暗淡,底部呈淡蓝色石蜡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层最亮,内层最暗②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火柴梗不同位置碳化程度不同,边缘碳化程度最高火焰外层温度最高,内层温度低③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石蜡燃烧产生了水(H2O )和二氧化碳(CO2);先后罩在火焰上方有白色物质出现熄灭蜡烛①将蜡烛熄灭,观察有白烟产生蜡烛燃烧实现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②用火柴迅速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猜想与假设】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设计实验方案】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再收集两瓶空气,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如图1所示),再收集两瓶空气。

(2)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分别伸入一根燃着的木条(如图3所示),观察现象并记录。

(3)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如图2所示),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4)向干燥的玻璃片上呼气(如图4所示),与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进行对比,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1)盛空气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继续燃烧;盛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熄灭。

(2)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滴加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盛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3)呼出的干燥玻璃片上出现水雾;空气中的玻璃片无变化。

【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低,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高。

精讲精练例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后的产物是和。

例2.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人的空气中,所含的成分相同吗?为了比较其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

实验:(1)首先,由导管口吸气约 30 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然后,从导管口吹气约 30 S,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更。

师生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6、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7、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2 s后取出,能观察到()A.均匀的变黑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8、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9、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主要含有()A.氦气和二氧化塘B.氮气和氧气C.氧气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水蒸汽10、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瓶口盖好,然后取出放在桌上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④将饮料管小心的插入集气瓶,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的水排完A. ①②③④B. ③②④①C. ②③①④D. ④③②①填空题1、木炭是一种常见物质,根据下面的描述填空。

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气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制黑火药⑥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