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罗湖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期检查报告书
罗湖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期检查报告书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重视宣传。
在实施课题工作中,我校做到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证,行动上积极,工作上扎实,确保课题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和执行小组,校长负责整个课题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邱运生副校长负责国学课程发展及特色创建,教导处林友华主任负责国学经典阅读实践,教研室梁琳莹主任负责国学课堂管理及国学课程教师培训工作,工会吴方智主席负责传统技艺教学实践,办公室曾志红主任负责国学宣传推广,总务曾量主任负责环境文化建设,信息中心陈宗杰主任负责宣传推广的现代技术支持工作。我们还成立了专家顾问组,聘请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会长韩望喜博士、深圳市国学教育学校联盟负责人陈斌校长、原田心小学李银军校长、亚洲儿童教育专家张锦强博士等专家组成顾问团队,高位引领和指导课题的深入推展。全体教师负责课程活动的具体操作。
罗湖区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期检查报告书
课题名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课程改革研究
课题主持人
苏涛
所在学校(单位)
深圳市怡景小学
最终成果形式
论文
课题编号
2016034
一、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已制定的工作方案、调研计划、实施情况、未来拟开展的工作、存在的问题,能否按时完成研究计划、经费使用情况等)
(二) 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师资力量。
我们引入育灵童教育研究院编制的《国学》教材,由专职与兼职教师任教,在1-6年级全面铺开,全校每班每周安排1节国学课,每周六还有亲子共读班。每天每节课前进行班级集体经典诵读,
师生或高声诵读,或低声吟读,千古美文不绝于耳,形成班班闻书声,生生沐书秀的氛围。
国学经典教育实践课程主要由语文老师承担,中华传统文化技艺教育实践课程主要由体育、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经典诵读氛围
我们努力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通过学校精神文化、校园环境文化、班级特色文化、师生行为文化,践行学校“笔画求知,言行养正”的校训,追求“求真、尚美、向善”的教育目标。我们聘请了四三草堂何教授为学校做文化设计,用木刻、石雕装饰墙面,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打造成现代书院式的效果和营造私塾式的氛围。将许多传统的价值理念元素以现代彩书的表现形式呈现,如“竹报平安”“立德立品”的“品”字造型,“仪表Fra bibliotek”“国学馆”等。
为做好宣传工作,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国学教育氛围。光学校动起来还不够,家长的理念也得跟上,从而形成家校合力。为了使家长、学生认识到经典诵读的意义,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学校通过家长会、全校国学经典讲座与研讨、《致家长的一封信》、国学经典诵读班、亲子共读班等形式,广泛宣传诵读经典的好处。
怡景小学建校30年来,致力于教育本真的追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引领我校践行“怡景至美,怡人至善”办学理念、坚持“求知,养正”行为准则、追求“求真,向善,尚美”培养目标的思想源泉和行动载体。为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创建学校文化品牌,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世界眼光的现代学生,从2016年春季起,我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一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音乐和美术老师承担。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整合教师队伍,配备教师。为了帮助老师们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依托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育灵童教育研究院《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总课题组》,分期分批有序持续开展国学经典教学专(兼)职教师培训;委托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协会对全校师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普及。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了各种培训及研讨活动。比如2016年2月,“立德树人 传承师道”的国学培训;2017年5月,邀请连云港市赣榆区教研室的副主任、著名特级教师朱红甫老师为老师们展示国学示范课,并进行了“轻轻松松教国学,快快乐乐诵经典”的专题讲座;2017年8月,邀请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主席温金海先生做《经典与教育》的专题讲座。以学期为阶段的国学校本课程研讨、校与校之间的国学交流、到上海参加2016全国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峰论坛等。还把盐田田心小学的先进做法引进校园。学校采取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提高培训,如请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及时进行二级培训,研究学习经典诵读经验及精彩课例或案例、教学设计,确保教师上好经典诵读指导课。在组织培训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自我培训,要求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国学教育教学能力,确保实施国学教育师资力量。
同时,我们还把经典诵读与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2016年,我们部分同学参加了国际经典文化协会组办的“经典翘楚榜经典知识水平评核大会”,受益良多,我们计划依托这个评核大会,填补我们这一课程的评价体系。
我们根据学生的需求、时代的特质、资源的情况,利用四点半学校、社团等形式开设了传统民族乐器社团,有古筝、葫芦丝、中阮、木琴、陶笛班,让学生不仅会诵读国学经典,还懂弹奏中华民族乐器,其中葫芦丝社团成立一年多来多次参加学校展演收获好评,参加罗湖区红领巾社团首届文化节一举夺得了优秀表演奖和优秀团队协作奖。我们希望进一步地挖掘整合资源、调整课程,让孩子们在怡景小学的六年里,有序地接触到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技艺,感受传统艺术的美!
(三)立足课堂教学,实施国学教育
我们把中华优秀传统中最重要的部分——经典论著融合到我们的品德课程中,一年级学《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笠翁对韵》,三年级学习《论语》,四年级学习《大学》、《中庸》、《孟子》,五年级学习《老子》《庄子》,六年级学习《史记资治通鉴》、《历代美文选》。这些篇目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辉煌的文化成就,也传递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我们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立足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宣扬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把经典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思想品德课等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国学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课前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造学生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教师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