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的危害和防治
胡蜂又称为“马蜂”、“葫芦包”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
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
胡蜂嗜食甜性物质。
在500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毒素和螫针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
中毒表现;
胡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
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
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胡蜂袭人的原因:
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胡蜂数量增加。
安康境内目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胡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胡蜂取水提供了便利;胡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胡蜂危害最为严重。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胡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胡蜂的攻击。
控制方法:
1.药物熏杀春季是胡蜂开始建巢活动的重要时期,要重视抓住这时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葫芦包”还较小的有利时机,在城镇周围、道路两端、游憩林区、登山路径等区域进行普查,及时发现建巢活动,要在小巢期或摘除小巢销毁或用布条、毛巾沾上农药挂在小巢上熏杀。
2.适时摘巢先用杀虫剂射喷蜂巢出口和巢外蜂群,随后用编织袋套住蜂巢快速扎紧袋口,然后摘除蜂巢,蜂巢连袋投入水中或浇上汽油用火烧掉。
摘巢时间应在晚上或雨天进行。
3.用高压水枪除蜂、火攻建在高处人员难以达到的蜂巢,用高压水枪瞄准蜂巢猛喷,将蜂巢打碎。
也可在长竹竿一端扎上浸过燃油的废旧棉花,点燃后伸到蜂巢边烧毁蜂巢。
事先需疏散周围群众,注意防火。
4.携药毒杀胡蜂笨拙,可用小纱网拍轻轻按住,然后用镊子将它夹住,将毒性较强的农药糖液涂在胡蜂的胸部和腹部,再把它们放走。
这些胡蜂回巢后,其它胡蜂就会来舔食其身上的有毒糖液,致使全巢中毒。
胡蜂的预防:
1.注意不要惊扰胡蜂,出门带帽子。
2.不要在村庄附近养蜜蜂。
3.不应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胡蜂集结。
4.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
5.胡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6.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紧急处理:
胡蜂腹部毒针刺入皮肤即注入毒液。
中毒后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过敏性体质的人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肝功能衰竭。
若是胡蜂蜇伤,要立即检查蜇伤处,挤出毒液,涂抹食醋中和毒液,还可涂皮炎平、南通蛇药、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紫花地丁捣烂外敷,重伤可用0.1%肾上腺素0.5m l皮下注射或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局部剧痛者,可用0.1%利多卡因或0.5%—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重症在伤口近心端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构扒中心卫生院宣
安康山区频发胡蜂蜇人
近期安康的一些山区发生了多起胡蜂蜇人事件,患者就诊时伤情普遍较为严重。
家庭灭杀胡蜂方法
1、袋装法
对于小蜂巢可用一个1米见方的布口袋,将位于住房阳台、窗户或较低部位的蜂巢,整笼装入袋中,在摘除时,动作要轻、要准、要快,只要将这“三要”做好,一般情况下能将整笼胡蜂的成虫、幼虫全部消灭,此方法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是值得推广灭蜂法之一。
2、拍打法
将进入房屋内的单个胡蜂用苍蝇拍打死,虽然是单个胡蜂但是对老人和小孩会有致命伤害。
3、防范法
春季至夏季在胡蜂造巢取材的牛粪中喷洒农药。
4、报警
对于人口集中处发现活胡蜂巢,如学校、集镇、街道等切记不能盲目独自摘除,应考虑人员伤害。
可以拨打119,寻求专业人员摘除。
遭胡蜂袭击紧急处理方法
1、轻度蜇伤:胡蜂毒是碱性的,所以应该即用酸性水冲洗。
2、中度可立即用手挤压被蜇伤部位,挤出毒液,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红肿和过敏反应。
或立即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洗敷被蜇处,伤口近心端结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胡蜂中毒预防
在胡蜂密集地区作业时要穿长衣裤,注意面部、手的防护;不要激惹胡蜂。
构扒中心卫生院宣。